中国人的“外包”生活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外包”服务
  70后的叶青(化名)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同时在北京电视台主持着两档节目,平时忙起来没日没夜。性格强势又能干的她,曾坚持不雇保姆,直到2010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当时大儿子还没上幼儿园,正能哭能闹;老公长期在海外出差,家里的活基本指望不上。分身乏术的叶青无奈给朋友打了电话,朋友从老家介绍了一个“靠得住的人”。
  3000元月薪,管吃住。本来与叶家毫无关联、在山西老家当保姆的小强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50多岁的小强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朴实、干起活来大大咧咧,却从不偷懒。因为名字里有个“强”字,刚开始叶青一家开玩笑叫她“小强”,后来叫习惯了。小强的主要工作是照顾孩子,陪孩子一起睡,夜里起来数次检查被子是否盖好;孩子经常两点钟哭闹要吃奶,凌晨四点钟就要起床,小强的作息全跟着孩子走。白天喂奶喂饭,洗孩子衣服,偶尔打个盹儿。为了带好孩子,小强甚至学起了普通话。
  两年多来,“外人”小强磕磕绊绊带着孩子长大,会走路、咿咿呀呀地会说话了……叶青一家和也小强处出了感情。“小强做饭可难吃了。”叶青半开玩笑地说,“但全家都喜欢她,两岁的儿子也离不开她。”
  在北京,和小强一样的家政服务从业者在册的有二十多万。根据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和北京某家政服务公司成立的课题组提供的数据,2012年,在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像叶青这样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有80万。这个数字不包括单身的需要家政服务者。
  在北京工作的台湾人刘凯文就是一位离不开“外包”服务的单身男。
  刘凯文从事广告行业,来北京四年,相伴左右的是一条两岁的萨摩犬——“妹妹”。刚来北京时,为了全身心应对工作,刘凯文经朋友介绍雇佣了“阿姨”萧娟,并一直合作到现在。第一次见到萧娟,他惊讶这个朋友口中的“阿姨”如此年轻。于是二十出头“阿姨”萧娟拿着刘凯文交付的家门钥匙每周上门三次,打扫房间、熨衣服、喂狗、遛狗。一个月领900元钱薪水。“除了我家,萧娟同时给四五家打工。很多雇主都是单身,要求干的活也多半是打扫卫生,偶尔做饭。”刘凯文讲述他所知道的北京“外包”们的生活状态。
  刘凯文说,像他这样的单身人士,雇佣钟点工的唯一选择就是把钥匙留给对方。“需要嘱咐的话,通常会写在纸条上。”他说,这样的信任,也是现实之下的无奈之举。
  除了打扫卫生,做饭也是不少单身人士必需的“外包”。刘凯文的朋友景浩,最近请了一个“阿姨”,她做川菜拿手。
  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家务,目前在中国的大都市已很普遍。宜家委托ISOPUBLIC调查公司2005年的一份调研发现,上海只有不到5%的白领女性下班后回家做饭,这一数字接近于北京和广州相应调查结果的一半。还有10%的被调查者坦言她们从来不做饭。
  她们的选择多是方便、无处不在的“外包”:在外面就餐、请家政人员在家做、或者干脆叫外卖。
  “完美”生活由“外包”实现
  而如今在中国,一个家庭的“外包”生活,从这个家庭组建之初就开始了。
  整个国庆假期,杨雪(化名)忙得团团转。在连云港经营着一家小型婚庆公司的她,黄金周连续接了三场婚礼。由于说话太多,刚歇下来,杨雪扁桃体就发炎了。“这几天幼儿园又开学,还要上课,每天带着水杯喝不停”,喜宴上光鲜的婚礼策划师杨雪,另一个身份是幼儿园音乐老师。
  2007年,杨雪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公认有文艺细胞的她被拉去帮忙策划婚礼。那时候婚礼策划兴起没几年,朋友的一席话提醒了她,“为了办婚礼简直脱了一层皮,要是有可靠又便宜的策划公司,哪用这样折磨自己。”于是杨雪和朋友合伙搞起了副业。
  经营至今5年,杨雪生意没有做大,但在这个中国的沿海城市里也已小有名气,“现在的年轻人,对婚礼要求高,有的干脆要办成一个小型音乐会。专业的婚礼公司有人手、有设备,客户觉得很省事。”
  省事,是不少年轻人外包婚礼的主要原因之一。杨雪介绍,有的新人甚至在外地工作,回家只是办事,没时间参与筹划,自己婚礼的策划基本都是公司和他们的父母商量完成。
  杨雪看好这份行业,并非没有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在婚礼上的花费是53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570亿美元。
  显然,这样通过“外包”“完美”自己的生活,婚庆公司只是个开始。
  北京的好太太幸福学院,这个秋天也忙碌起来。学院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为11月开学的10人课程班招人。“学费10万,学期是14天。”
  从最初的“淑女班”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太太班”,“如何做女人”似乎成了许多在婚姻中或即将步入家庭女性趋之若鹜的“学习”场所。似乎必须通过外人教授的“经验”和“技巧”,才好解决完善自己的婚姻生活。
  “其实外包真的很方便。省出的时间和力气,我可以用来赚钱和休闲。”刘凯文的客厅里,餐桌的玻璃板下放着各种他常用的卡片,有宠物医院的、便利店的、物业公司的、餐厅的、干洗店的。
  过去,家里装个灯泡、通个厕所、换个保险丝,是家庭男主人的基本技能。如今,拿出卡片,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这些服务原本就是应该提供的,不然交物业费干吗?”刘凯文说。
  劳动不再光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外包的项目越来越多。劳动不再是光荣,自己动手做点什么成了失败的象征。”今年6月,洪晃在自己的专栏里写了这么一段话。尽管她也感同身受外包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空心化”,但仍不得不面对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庭这一现实。
  时间和压力,是不少人选择外包的最直接理由。叶青最忙的时候,甚至把自己的舅舅舅妈接到家里来,帮着带孩子。
  2011年,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而很多人舒缓压力的办法,就是把费时又费力的家务外包出去。
  巨大的需求让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薪水水涨船高。北京一家知名家政公司对过去的4年保姆工资成交价进行了统计。4年内保姆的工资呈螺旋式上涨,从1300元左右到2600元左右,累计涨了1倍,而节日一般都是工资的波峰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2012年1到8月,全国家庭服务和加工维修服务的价格同比涨幅是9.7%。今年刘凯文给阿姨的时薪涨到了70元,2008年是50元。
  尽管如此,刘凯文依然觉得内地的家政价格还挺便宜的。“很多老外家里都会雇两个保姆,带孩子和打扫的,他们在自己国家估计不会这么‘奢侈’。”刘凯文笑说。
  回归家庭,是个美好的愿景
  在打了若干通电话后,叶青终于向一个朋友敲定了暂时接替小强的保姆人选。挂了电话,她像一桩心事落了地。尽管这几天被找保姆的事情折腾得够呛,叶青还是不愿找家政公司,她觉得熟人介绍更可靠。
  安全感,像是家庭事务外包中的一个奇怪悖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的家政调研发现,上海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不敢聘用家政服务员。大部分家政服务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而雇主也因为户籍、健康等问题,对家政行业有着普遍的不信任。近年来,情况略有好转,不少二三线城市也成立了家政服务行业协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事务转交给外人包办,有人也开始思考这样的转变对自己和对家人而言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从事金融行业的张东阳(化名)也发现了这个变化,人到中年的他认为,越来越依赖于专业的家庭服务,也反映了中国人越来越不自信和更懒了,“连像月子里自己带孩子这样的本能都丧失了”。三年前,借着女儿出生的契机,张东阳辞了职,回家当起全职爸爸。
  亲身体验家庭事务后,他发现道理说得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回家最大的好处,是时间比较自由。我不太会带小孩,所以还是请了一个保姆,因为和妈妈一起住,所以也不用做饭。”张东阳笑着说,自己属于“非典型性回归”。回家后,张东阳还是兼做着自己的老本行,替客户做些投资咨询,赚的钱不比辞职前少。不善做家务的他,并没有因为回归而尝试学习更多的家事。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37期
其他文献
买水果、土特产一年就55万元;26次挪用镇财政资金,用于炒股、玩期货,7年中“一路畅通”,总计189万元……一些地方的镇财政所、村委会近期屡屡曝出腐败现象,令人侧目。  “芝麻官儿”开支“大手笔”  一个乡财政所的开支究竟有多大?2008年至2012年,仅4年,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东瀼口镇财经所购买柑橘及土特产开支185万余元。其中,仅2012年一年,购买柑橘、接待及购买土特产开支达55.8万多元。当
传统节日是社会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节日意义与文化记忆的接续是文化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对历史悠久的中国而言,传统节日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传统节日意义的断裂实际上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困境的缩影。因此,对传统节日意义的接续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建构完整和谐的文化体系。1. 重塑文化自信。当下西方文化来势汹汹,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警
2013年,中国文化建设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新高雅,一改部分娱乐类节目俗不可耐的形象;再如国人对粗俗的“土豪”一词将入选《牛津英语词典》表示尴尬甚至羞愧,表明中国文化建设将由热捧“土豪”转为欣赏“君子”。这些积极变化值得列入大众的观察范围,推动更多人对中国近年的社会文化进行反思,促使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荒漠化问题得到解决。  与英国“绅士”一词折射出的文化
曾经,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关于月入过万却感到钱不够花的“实话实说”引发热议,而一则“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新闻在网上引起广泛共鸣。  这位收入不菲却焦虑不止的先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奋斗,如今我在事业上已小有成就,但遥望未来,心中又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感:白天,我依然每天卖力工作,但收入增长却越来越慢,晋升的愿望总是遥不可及,渐渐地对工作也起了倦意;到了晚上,打开电脑,看到精心挑选
来自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有78个城市表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2003年,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截至目前,中国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则已经超过200个。在不少城市满怀壮志,纷纷将未来建设目标指向国际化大都市时,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忧虑,并指出,城市建设应多些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少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能遍地开花。  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  在
因出身不好,  他阻止了核战爆发  潘科夫斯基上校的背叛,缘于“出身不好”。他本是一名仕途顺畅的苏联军官,但由于父亲参加过白俄罗斯军队,与苏联红军打过仗,所以他晋升无望。加之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他转而投入美国的怀抱。  当时的背景正是1962年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导弹协定。两个月后,美国侦察机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基地。  美军随即命令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出海,进入核战备状态。  苏
2014年4月,在“美丽春城·幸福昆明”座谈会上,关于滇池治污的效果,来自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一份材料坦陈:“1988年以后,草海水质总体变差,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  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滇池北部,外海是滇池的主水体。按国际标准,水体污染的等级分为六类,最糟糕的就是劣Ⅴ类,比它稍好的是Ⅴ类,“而到了劣Ⅴ类,”一位环保专家说,“意思就是水质已经坏到极限了,没有比它更
大国伙伴关系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  习近平今年7月出访拉美,先后将同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8个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除全面战略伙伴外,中国在全球还有其他类型的40个伙伴。随着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和伙伴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各方将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谋求一致的目标。  详解
在日前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正所谓“秀才都挤进城里”,有人不禁叩问“乡贤何在”?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刘奇葆说,要继承和弘扬
今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17个省市持续雾霾,陷入大范围重度污染。随着各大城市PM2.5指数不断“爆表”,口罩又悄悄流行起来。其实,口罩作用本身就有限,如果佩戴不正确,效果更会大打折扣。那么,戴口罩该有些什么讲究呢?  戴前先洗手。摘戴口罩前,要保持双手洁净,并且尽量不要触碰口罩内侧,以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口罩。  戴后深呼吸。口罩应当贴合面部,保持密闭,才能发挥良好的过滤功能。戴口罩时,要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