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论证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二元行为主体地位,并据此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型及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习者同步介入的思维动势。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卓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证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二元行为主体地位,并据此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型及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习者同步介入的思维动势。为保证研究性学习卓有成效,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和学生都需完成各自的角色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在与学生的共生性关系中关注学生的成长,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学生一起完成"超越自我"的历程,充分体现"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1]的发展。
其他文献
时代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推行创新教育,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中学教学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
目的评估内直肌止端前移在大度数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192只眼)大度数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
通过几何光学与运动学综合应用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并结合图像处理综合性物理问题的能力.
提出了教学中进行“重新包装”的概念,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重新包装”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说明“重新包装”的作用。为广大教师应对“重新包装”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