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侵袭转移特性肝癌模型的 ^(18)F-FDG和2- ^(18)F-乙酸盐联合显像

来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和2-^(18)F-乙酸盐联合显像在区分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裸鼠模型中的意义。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QGY7701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侵袭实验,判断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大小。通过体外核素摄取实验观察两株肝癌细胞^(18)F-FDG和2-^(18)F-乙酸盐的摄取差异性,并建立皮下荷瘤模型进一步观察两种示踪剂的活体显像特征,绘制感兴趣区(ROI)并计算瘤/非瘤比值。结果:Hep G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大于QGY7701(P〈0.05)。Hep G2细胞的^(18)F-FDG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2D-STI)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左心室心肌节段力学与局部容积负荷间关系在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LVEF的
目的:探讨双肺12区肺超声评分法在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高频超声对临床及X线确诊的60例NRDS
扩散磁共振成像(d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能提供生物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相关信息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神经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而近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
目的 :通过腹腔剑下切面观察下腔静脉(IVC),腹主动脉(AO)和奇静脉的位置关系,探讨剑下切面腹腔大血管解剖关系异常与小儿内脏异位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CCVD)的关系。方法:对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