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女子大学的概况及启示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近代女子大学以教会女子大学、国人自办的女子大学为主要形式得以产生并获得发展,其成功之道在于因性施教。从我国近代女子大学因性施教的办学特色中可以寻求可借鉴的价值,以促进当代女子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近代女子大学;因性施教;启示
  中国近代女子大学的创办和兴起,为中国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培养中国近代知识女性做出了贡献,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女性,也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涵,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中国近代女子大学概况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摄取了传教和办学的特权,仅1847-1860年这短短十几年中,就有11所教会女学被建立在中国的五口通商口岸,使中國女子教育的空白历史得到改写。但直到1905年5月,基督教教育会才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要在中国的华北、华中、华西、华南建立4所女子大学。随后前身为贝满女中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宣布成立并招收女大学生5名,这所中国最早的教会女子大学,也因此成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学,紧接着于1908年5月成立了第二所教会女子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第三所是成立于1915年9月17日的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9月17日,天主教会在上海成立了又一所新的教会女子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除此之外,还有1914年9月由美国女公会、监理会、浸礼会创办于上海的上海女子医学院以及美国监理会女子部在苏州创办的苏州女子医学院等教会女子大学,但由于这些学校的规模较小,其影响远不如以上四所教会女子大学。
  我国自办的女子大学要追溯到中华民国成立后,其发展并不稳定:1908年设立的京师女子师范学校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大学,后几经波折,于1924年最终被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仅这一点就可以证明。除此之外,还有两所历史并不长的国立女子大学――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以及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这三所国立女子大学发展与教会女子大学相比而言相对较艰难,尽管如此,在以后的多年时间里,我国又陆续创办了一些女子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思想有胆识的女性,她们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上,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积极的作用。
  1930年后,我国专门的女子高等教育并未随社会和时代的前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至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我国独立设置的十一所女子大学中,尚存的仅剩四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国立女子师范学院。20世纪50年代初,这四所女子大学分别与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震旦大学和西南师范学院合并。至此,中国近代女子大学终被男女合校的女子高等教育潮流所代替,其短暂的历史在我国告一段落。
  正是基于教育对象都是女生这一特殊的校情,女子大学从诞生之日就把“因性施教”作为办学的根本指针,这种显著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培养人格造福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女性特质”为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遵循因性施教的原则;适合女性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二、中国近代女子大学对我国当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如今,男女同校虽然使女子基本上实现了和男子受教育机会上的相对平等,但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形式,更主要是以男性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主要考虑因素,并没有重视女性的性别特征、心理发展规律,也没有重视社会的需求和要求。俗话说“男女有别”,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男女学生身心发展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两性开发各自的潜力,扬长补短。尽管男女混合院校很难做到像专门的女子大学那样做到“因性施教”,但却可以认真分析我国近代女子大学因性施教的办学特色,从中寻求一些启示。
  首先,女子高等教育要办好并大力发展传统“女性领域”的学科,应该尊重这种性别的倾向性,大力发展女性学科。高等教育应致力开设一些适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专业和课程,通过这些女性优势专业和课程的开设来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比如在专业方面,大家普遍认为“最适合女性学习的专业”主要是文学、语言类、财会类、教育类、医科类、文秘类、商科类、管理类、艺术类;而“最不适合女性学习的专业”集中在机械类专业,还包括电气、地质矿产、建筑、物理、海洋类、工程类等专业。[1]
  其次,对女大学生实施女性特色教育,开设一些相关的女性教育特色课程来满足女性的需要。所谓“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即富有女性教育特色的课程,是根据女性特点和需要指导女性成长、成才的课程。[2]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关女性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地位认知的课程内容。在男女混合院校开设相关的女性课程,使女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身,认识到“女性是什么、怎样存在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这对于提高她们对自身性别的自信,引导她们认同和善待自己的性别,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有关女性生理心理认知的课程内容。让女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培养自身良好的身心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三,提高女性艺术修养类的学科及课程内容。如家政、礼仪、形体训练、花艺与茶艺等等,这些课程均有利于女性提高艺术修养的提高,促进女性更好地发展。
  第四,有关女性生活道路认知的课程内容。使女学生对学习、恋爱及日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等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习观,以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待生命的种种历程。可开设有关妇女问题以及人生、婚姻、择业等方面的专门讲座、报告、及相关课程等,告诉她们知识女性在成才道路上的艰难处境和解决双重角色冲突的可操作性办法,帮助女大学生们正确了解自己的身理与心理,形成正确的两性观念、正确的爱情婚恋观念,避免女大学生们走不必要走的弯路;同时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女大学生成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婷,胡艺华.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法宝[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77-78.
  [2]胡英娣,胡会来.高职院校女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对女大学生成才的特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21-22.
其他文献
分析了 Internet上 Free Medline的检索特点 ,并探讨了最流行的 Free Medline站点 Pub Med的检索特点和技巧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Free Medline retrieval on the inte
随着社会对辅导员发展的呼声愈来愈高,以及人文学科对教育的影响.近几年来,辅导员成长反思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利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无锡商院3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时下,高校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90后的学生虽然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以往的同龄人,但是社会经验、生活实践的能力非常的虚弱.面临着日常繁琐复杂的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
摘要:研究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状况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现状,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五个方面探寻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高校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
体育作为五年制高师必修课程,其中同样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那么,在高师体育课教学中为什么要贯彻德育教育呢?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又有哪些内容和方法呢?具体实施中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普通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根本纲领,为高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高校体育工作大致可从体育教学、群体活动、校内竞赛和运动队建设四个模块同时推
摘要: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其对于马克思思想的阐述和说明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卢卡奇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境遇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思想意识的影响力到实践发展的推动力价值上,卢卡奇的思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说明卢卡奇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和现实来源,其次,本文通过早期和晚年卢卡奇社会主义思想的说明和对比,阐述卢卡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变化,最后,卢卡奇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
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联系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交际法与语法教学
本文从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如何适应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管理机制,并提出大学英语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