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担任幼教专业钢琴教师的过程中,笔者对初级阶段钢琴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师生角色、基本弹奏方法、不同时期作品风格把握等角度,谈谈自己对初级阶段钢琴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笔者便开始积累课外的教学经验。授课对象主要集中在4~12岁这一区间内。毕业后,笔者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担任专任钢琴教师一职,开始专业系统的教学工作。教学对象为零基础大专学生。不论学龄儿童,还是高职院校学生,共性在于他们基本都处于零基础阶段,除却认知能力这一明显的差别,学琴大致的走向与轨迹在初级阶段基本类似。就这一阶段,笔者将分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一个学生是否能顺利入门,并持久地热爱一门艺术取决于他是否有一位专业的教师。专业性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位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其言行对学生更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尚未成型的阶段,耳濡目染,自然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学习教师的品德、对工作和艺术的态度。并且,艺术具有主观性,一个好教师必然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其音乐也是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包含了个人的见识、见闻、性格和性情,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身心发展。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的天资与勤奋决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有的孩子天资聪颖,但缺乏勤奋;有的则天赋平平,却积极进取。教师应当接受学生的所有不完美,因材施教。首先,帮助每个孩子明确自己的学琴目的,是为了学习音乐专业,还是仅仅为了考级考证。其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初级阶段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每个番茄为25分钟,番茄之间的休息时间为5分钟,要求25分钟内的练习必须专注高效。
演奏部分先从坐姿和手型弹起。最简单的部分也是最为基础和必要的,贯穿了学琴的始终。为了避免后仰,演奏者应以挺拔的姿态坐在琴凳的1/3至1/2处,身体略微前倾,将力量集中在手臂和手指上;膝盖打开与间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脚掌平稳支撑在地面;身体距钢琴的位置应为膝盖到琴的边缘即可;调整琴凳高度使手臂小臂高于琴键,并与之平行;手臂打开;手背、手腕、手臂在同一平面上。手型握鸡蛋状,手掌拱起,手指两两分开以松弛的状态放于琴键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定要在初期耐心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生手型与姿态的养成上,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音乐中最基本的两要素为音高和节奏。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可以带领他唱一些旋律简单的歌谣,测试他的音准与节奏感,再具体分析音或节奏不准确的原因,对症下药。在弹奏乐曲之前,教师应当树立边弹边唱谱的榜样,通过唱谱对旋律形成一定印象后再去弹奏。节奏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其认为节奏应当是外在打拍对自己的约束。其实不然,节拍应当像脉搏的跳动,是由内而外的乐曲律动,匀速并规则。练习方法应当遵循分句练习、分手练习、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针对学生的技术盲区,练习曲可以按由易到难的次序布置,也可以按技术点类别依次布置。例如,学生的弱项在分解和弦,可以集中布置几条分解和弦的练习。练习曲为基础,再配合相应难度的中外乐曲和复调作品。其中,乐曲可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作品,或是根据声乐、器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以此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学生可以进入古典音乐学习阶段。这时,演奏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准确地演奏乐曲的音高和节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广泛涉猎音乐史方面的知识。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作品与演奏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由于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变化,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也是风格迥异的。比如,巴洛克时期的羽管键琴音量变化小,音色清晰,乐曲通常只表达一种情感,节奏保持不变;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开始表达内心的情感,节奏在一定的框架内可做略微变化,乐曲结构规整,讲究规则和秩序,音量方面有强烈的对比,例如贝多芬的作品经常会出现pp、sf,一如他性格的激烈和极端;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风格极具主观性、幻想性,速度自由伸缩,难度较大。作为“钢琴的灵魂”,这一时期踏板渐渐发展完善,乐曲旋律富有歌唱性。在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特点和风格之后,学生才能准确地弹奏,更好地根据作者的意图表达作品。
经过了三四年的教学,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一词的含义。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笔者自身的成长也是飞快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抱着归零的勇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才可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邱曼羚(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演奏。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笔者便开始积累课外的教学经验。授课对象主要集中在4~12岁这一区间内。毕业后,笔者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担任专任钢琴教师一职,开始专业系统的教学工作。教学对象为零基础大专学生。不论学龄儿童,还是高职院校学生,共性在于他们基本都处于零基础阶段,除却认知能力这一明显的差别,学琴大致的走向与轨迹在初级阶段基本类似。就这一阶段,笔者将分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一个学生是否能顺利入门,并持久地热爱一门艺术取决于他是否有一位专业的教师。专业性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一位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其言行对学生更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尚未成型的阶段,耳濡目染,自然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学习教师的品德、对工作和艺术的态度。并且,艺术具有主观性,一个好教师必然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其音乐也是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包含了个人的见识、见闻、性格和性情,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身心发展。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的天资与勤奋决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有的孩子天资聪颖,但缺乏勤奋;有的则天赋平平,却积极进取。教师应当接受学生的所有不完美,因材施教。首先,帮助每个孩子明确自己的学琴目的,是为了学习音乐专业,还是仅仅为了考级考证。其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比如初级阶段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每个番茄为25分钟,番茄之间的休息时间为5分钟,要求25分钟内的练习必须专注高效。
演奏部分先从坐姿和手型弹起。最简单的部分也是最为基础和必要的,贯穿了学琴的始终。为了避免后仰,演奏者应以挺拔的姿态坐在琴凳的1/3至1/2处,身体略微前倾,将力量集中在手臂和手指上;膝盖打开与间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脚掌平稳支撑在地面;身体距钢琴的位置应为膝盖到琴的边缘即可;调整琴凳高度使手臂小臂高于琴键,并与之平行;手臂打开;手背、手腕、手臂在同一平面上。手型握鸡蛋状,手掌拱起,手指两两分开以松弛的状态放于琴键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定要在初期耐心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生手型与姿态的养成上,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音乐中最基本的两要素为音高和节奏。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可以带领他唱一些旋律简单的歌谣,测试他的音准与节奏感,再具体分析音或节奏不准确的原因,对症下药。在弹奏乐曲之前,教师应当树立边弹边唱谱的榜样,通过唱谱对旋律形成一定印象后再去弹奏。节奏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其认为节奏应当是外在打拍对自己的约束。其实不然,节拍应当像脉搏的跳动,是由内而外的乐曲律动,匀速并规则。练习方法应当遵循分句练习、分手练习、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针对学生的技术盲区,练习曲可以按由易到难的次序布置,也可以按技术点类别依次布置。例如,学生的弱项在分解和弦,可以集中布置几条分解和弦的练习。练习曲为基础,再配合相应难度的中外乐曲和复调作品。其中,乐曲可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作品,或是根据声乐、器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以此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学生可以进入古典音乐学习阶段。这时,演奏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准确地演奏乐曲的音高和节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广泛涉猎音乐史方面的知识。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作品与演奏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由于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变化,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也是风格迥异的。比如,巴洛克时期的羽管键琴音量变化小,音色清晰,乐曲通常只表达一种情感,节奏保持不变;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开始表达内心的情感,节奏在一定的框架内可做略微变化,乐曲结构规整,讲究规则和秩序,音量方面有强烈的对比,例如贝多芬的作品经常会出现pp、sf,一如他性格的激烈和极端;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风格极具主观性、幻想性,速度自由伸缩,难度较大。作为“钢琴的灵魂”,这一时期踏板渐渐发展完善,乐曲旋律富有歌唱性。在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特点和风格之后,学生才能准确地弹奏,更好地根据作者的意图表达作品。
经过了三四年的教学,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一词的含义。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笔者自身的成长也是飞快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抱着归零的勇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才可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邱曼羚(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