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出去游玩,难题一箩筐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y540205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父母的人都知道,带孩子出游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孩子哭闹了,受伤了,吃饭不对胃口,总是低着头玩游戏……所有这些,都会让全家出游的快乐大打折扣。
  怎样才能轻轻松松带孩子出游,享受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呢?记者专访了知名早教专家林怡女士。
  记者:每到假期,很多父母都计划带孩子出游,如何根据自己家庭特别是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呢?
  林怡:家长带着孩子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在旅途中,爸爸妈妈可以暂时抛开工作及其他烦心事,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这种陪伴亲密度更高,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满足感,会带给孩子更多愉悦的体验,对亲子关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到不同的地方旅游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的经历,这些可以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对孩子脑力的提升也是一件好事。
  一个从小就有丰富旅行经验的孩子,会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喜欢旅行这种方式,让旅行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按照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来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并不特别重要,一家人享受这个行走的过程才是重点。孩子的年龄大小、个性差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有旅游的经验以及父母的状态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了孩子能否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有的孩子两三个月就开始跟着爸爸妈妈到世界各地旅游,不管去哪里,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旅游,他们都很享受,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有些孩子则对家有着特殊的“偏好”,一离家就出现各种状况。因此,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喜好、家庭条件及家长自身的状况来决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就好,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
  记者:带孩子出游之前父母应做哪些准备?孩子又可以参与哪些准备工作?
  林怡:旅游之前,建议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首先,了解当地的天气、自然环境、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根据目的地的实际情况准备必需的生活用品,尤其要带上孩子可能用到的药品、适量的玩具和图书等。玩具和图书最好选择方便携带、适合用来游戏、又能玩出很多创意与花样的。其次,如果孩子比较恋家,对睡眠环境要求比较高,最好带上他(她)的小床单、小枕头等。这些熟悉的物品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防止孩子夜间入睡困难,甚至出现哭闹等不适应的反应。再次,出发之前,对于低龄的宝宝,最好告知他(她)出行的计划、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等,让他(她)有个心理准备,以免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内心恐慌,适应困难。此外,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适度参与出行计划(参与到什么程度可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来把握),鼓励他们自己准备自己的物品。这种参与不仅可以全方位锻炼孩子,还会让他们更加期待这趟旅行,在旅行途中变得更配合,父母也因此更轻松。
  记者:旅途中如果时间较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游戏?
  林怡:旅途中,可以跟孩子玩一些他们平时喜欢的游戏,也可以根据目的地及沿途的情况,事先设想一些与当地相关联的游戏,防止孩子无聊。但是,这些事先准备的游戏,在旅行过程中,有时候不见得好用。因此,最好是能根据当时的所见所闻,临时拓展一些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一起创设游戏。当孩子自己能参与到创设游戏的过程中,即便这个游戏在我们看来很天真,它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低龄宝宝自己创设游戏的能力弱一些,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将所见所闻随时编到游戏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看到铁轨,可以给火车打个“电话”,让火车与孩子相会。凑巧火车来了,当然再好不过。火车没来,还可以继续编各种各样的故事解释。于是,这个游戏就可以无限地拓展。
  记者:在旅途中,可以适当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不像家里平时那样严格要求孩子吗?
  林怡:旅途中,各种不可预知的状况都可能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刻板地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平时的饮食、睡眠习惯并不现实,而且,这样要求孩子可能还会引发亲子冲突,弄得大家都很焦虑,难以放松,那就失去旅行的意义了。因此,在旅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适当作些变通是有必要的。
  记者: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怎样通过旅游来增长孩子的知识?
  林怡:行走、观察、体验……享受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增长见闻的过程。走了,看了,体验了,孩子自然就获得了。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尽皆如此。旅游首先是一种享受,不需要过于功利地看待这件事。事先的准备工作、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事后的回忆,这三个环节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获得”的途径。
  妈妈甲:带孩子旅游总生气,怎么办?
  我的女儿今年4岁,暑假里我们一家计划去海边玩。那天是周末,前一天我跟女儿说好,第二天早上6点一定要准时起床,小家伙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她磨磨蹭蹭就是起不来,后来勉强在7点钟吃完了早饭。大家刚要出门,女儿突然又捂着肚子说要大便。最后一直到8点才出发,到目的地时比预期整整晚了两个小时。吃饭的时候,女儿也不像在家时那样听话,吃着吃着甚至跑到外面马路上去了。还有在沙滩上,女儿换上短裤和拖鞋,拿起她的塑料小桶开心地玩起来。可是不到10分钟,她就拖着湿了大半的裤子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的水桶和铲子都不见了!”因为这些,我和她爸爸都不开心,一直在训斥她。唉,带这么小的孩子出去旅游,大人怎样才能开开心心不生气呢?
  林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且进入新环境,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玩得很忘我,出现这样的状况在所难免。孩子就是孩子,倘若他们如成人一般自律,反而是值得我们忧虑的一件事情。既然我们带孩子出门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玩得开心,带给他们一些特别的体验,就不要把这些看得过于严重了。成人尚且还有丢三落四的时候,何况是孩子?与其因为这些弄得大家都不开心,不如干脆放弃这种期望,试着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如此,我们就会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那些闪光点,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开心,孩子也开心。
  妈妈乙:遇到爱打人的孩子,还该不该一起玩?
  我儿子今年6岁,我们经常和其他一些有孩子的家庭一起外出旅游,这样孩子们互相有了玩伴,大人也可以玩得尽兴,真是一举两得。不久前,有一个新的家庭加入进来,他们家有一个男孩,比我家儿子大1岁。这个孩子很爱打人,动不动就挥起小拳头,我儿子被他打哭了好几次。我心里很纠结,遇到这样爱打人的孩子,还该不该和他们一起去旅游?
  林怡:这个年龄的孩子彼此间打斗并非我们成人想象的那样带有恶意。实际上,打斗往往是孩子尝试交往、积累交往经验的一个手段,为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没有必要回避那些有打人行为的孩子。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们的冲突升级,不要伤到彼此就好了。当然,家长也可以看情况适当引导。多给双方一些正面的引导,或者适度参与他们的游戏,使他们的游戏转向更友善的方向。孩子被打哭了,家长心疼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应。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当我们自身内心纠结,有严重的受伤的感受时,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便不再是一种正能量,而是一种负能量,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平和淡定地看待孩子们之间的打斗行为,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强有力的心理上的支持,使孩子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外部环境,是一种更可取的方式。
  妈妈丙:孩子不看风景只玩游戏,怎么管?
  暑假里,我们几个家庭一起组织自驾游,但是有一个问题让我们大人很头疼,那就是孩子们太迷恋电子游戏了。在车上、饭桌上、酒店里,只要有点空闲时间,几个孩子就都低着头玩电子游戏。我们都觉得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也不利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劝导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林怡: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比这更有意思的活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几个家庭可以联合起来组织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更有意思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新的活动自然就会取代电子游戏。比如,可以在户外跟孩子们一起尝试各种野外求生的技巧:用放大镜取火,用纸杯子煮水(当然,要注意安全),用纱布、木炭过滤获得安全的饮用水,用报纸和胶水搭建房子等,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积极参与的。
  (摘自《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有时候我无法理解婆婆对她儿子的爱,即便我现在也有一个儿子。  比如,她会把放在你面前的一碗肉换到她儿子面前。这种事情在某一段时间内频频发生,那时我刚刚结婚两年。我安慰自己说这其实无所谓,可失落感日复一日地加重。婆婆的举动告诉我,她和她的儿子有共同生活亲密无间的30年。我是外来者,在餐桌上看着他们相亲相爱,却无法逃避。  可是,我的爱情在这里开花结果,我为什么要那么自觉地让开?  有段时间我非常想回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12课,基于对教材和课标的认识,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呈现中国军民反抗侵略斗争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反侵略斗争在维护民族独立中的积极意义。一节课要讲述两场战争,涉及的史实和线索繁杂,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作为思维的主体,去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笔者认为,学生是
人生几十年,不论怎样折腾,搞出多少花样,说到底,其实都是在为了一些纸、围绕一些纸而打转转。这些纸,说轻可以轻如鸿毛,说重也可重如泰山;你可以看透,也可淡化,但却无论如何离不开这些纸。  “出生一张纸”,这是我们的出生证,从这一张纸开始,每个人便有了或长或短、或平淡或伟大的一生。最后,根据我们的人生成就大小、贡献如何,这张纸或被送进废品站里废物利用,或放在历史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纪念。  “文凭一张纸”
[关键词]教材,课标,教学方式,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9-0050-04  《课程标准》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们的课标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2013年9月28、29日召开的“新疆自治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历史学科由来自乌苏市第五中学的尹强和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的郭世富两位老师,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老林突然辞去了司机的职位,而去做勤杂工。这个工作虽然相对轻闲,但工资少,更没有捞油水外快的机会,别人都不知道老林是怎么想的。  接下来,人们发现老林总把右手揣到口袋里,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甚至写字也用起了左手。  有人好奇地问老林:“你好端端的,为什么把右手给搁起来呢?”老林说:“我要练习和尝试用一只手生活。”  没多久,公司情况不景气了,只用左手的老林就成了领导眼里的沙子,他每天把右手揣在口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做历史,问题意识,情境  在“京津冀中学历史教学教研协同发展”暨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专题高端论坛上,徐蓝教授为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五个核心素养所蕴含的深厚史学底蕴和时代要求。如何让这样“高大上”的历史学科素养在中学教学中落地?怎样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一些中学历史教师还存在困惑。其实,历史学科素养并不神秘,老师们熟悉的“知
关键词:西欧庄园,农奴,教学解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7-0016-06  2011版初中课标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侯建新主编的《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是初中教材新添加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学习欧洲中世纪历史,庄园是个重要的基本点。庄园源自西欧历史变化的基因,支撑着西欧封建制度,孕
上海一对普通小夫妻近日在新浪微博晒出了新婚账单:男方支出包括烟酒、酒店喜宴、钻石戒指、婚庆婚车、新房装修和蜜月杂费等,共计26.7万余元;女方支出包括家用电器、服饰、轿车等,共计16.3万余元。双方合计花费43万余元。这张账单还没有把目前作为结婚“硬指标”的房子计算在内。因此,有网民计算后指出,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4000倍,婚庆账单从低端的500元涨到了高端的200万元。  结婚成本与
[关键词]理学,心学,世俗化,哲理化,道统化,知行合一  [中国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5—0043—05  一、设计说明  宋明理学是古代中国思想史甚至是整个必修三中最难的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力图打破教材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一是将背景、内容、影响等历史事件因素有机整合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理解理学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突破只以宋明理学为截断面的教
关键词 阅读与教学,学科素养,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9-0062-03   教材是教师最为熟悉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需要在不断的践履和改进中力臻完善。如此,基于专业探究、史学研读和前沿思考,援引学术研究的成果,开展阅读教学研究,省思历史教材,扩展历史课程的世界和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