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的变化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阈值、痛觉耐受阈值变化,以此探讨外周神经在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检测64例帕金森病患者及30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依次以2 000、250、5 Hz的频率测试时双手正中神经的感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并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

结果

帕金森病组右手正中神经2 000、250、5 Hz的感觉阈值较健康对照组升高(315.3±58.7与290.1±38.6,t=-2.137,P=0.035;112.3±29.3与100.7±12.6,t=-2.701,P=0.008;80.7±29.2与71.1±15.1,t=-2.102,P=0.038)。双手正中神经在2 000、250、5Hz的痛觉耐受阈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左手:15.6±2.6与16.7±2.3,t=1.933,P=0.056;8.9±2.7与10.0±1.7,t=2.445,P=0.017;12.1±4.1与13.6±1.9,t=2.395,P=0.019;右手:14.6±3.5与16.1±2.4,t=2.383,P=0.020;8.9±2.3与9.7±1.0,t=2.365,P=0.020;11.5±4.5与13.6±4.0,t=2.191,P=0.032)。在帕金森病不伴疼痛组、帕金森病伴有疼痛组二组比较中,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双手正中神经在2 000、250、5 Hz的痛觉耐受阈值较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下降更明显(左手:14.7±2.4与16.6±2.6,t=3.041,P=0.003;8.1±2.3与9.9±2.7,t=2.766,P=0.007;10.9±4.7与13.4±3.0,t=2.439,P=0.018;右手:13.5±3.1与15.8±3.6,t=2.647,P=0.010;8.1±2.0与9.8±2.4,t=3.052,P=0.003;10.3±3.9与13.0±4.7,t=2.546,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不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伴发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Ⅲ、H-Y、HAMD分数更高,MoCA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正中神经感觉受损及痛觉耐受阈值下降,且伴发疼痛患者双手痛觉耐受阈值下降较明显,表明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可能也参与了帕金森病相关疼痛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65例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在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视放射,将其与解剖图像融合后导入导航系统用于镜下导航,并利用iMRI进行术中解剖及功能结构影像的更新。所有术前及术中肿瘤体积均应用软件3D
腹腔镜下保留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LSPL)是尚处于实验性开展阶段的手术,目前报道有通过右侧、左侧、内侧、胰后等不同入路完成这一过程,本文归纳了不同入路LSPL的步骤及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同时介绍了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目的针对1个一级表兄妹婚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汉族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分析。方法将该家系的6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个患病同胞、1个健康同胞以及他们的父母(表兄妹关系)。排除家系患者FXN基因内含子区GAA三核苷酸纯合突变;采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扫描结合纯合性定位方法定位候选基因;在候选区域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通过纯合性定位初步锁定几个可能的致病基因候选区域:2p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