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厦条约》订立前后中美往来照会及翻译活动研究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将注意力聚焦在亚洲。近代中美外交关系的第一页由1844年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顾圣使团"掀开。美国公使顾圣在抵达澳门后,先后同护理两广总督程矞采、钦差大臣耆英展开了约半年之久的照会交涉与谈判。顾圣与程矞采间的照会往来主要围绕"北上进京"的主题,双方间发生过多次直接交锋,程矞采的态度坚决而强硬。在第二阶段,耆英主要采用了怀柔政策,顾圣在双方外交折冲中占据上风。以中美双方在《望厦条约》订立前后的照会交涉为中心,文章对顾圣使团的翻译活动作了梳理,伯驾承担的翻译任务最多,裨治文次之,然后是卫三畏;赫宁茨则主要是在徐亚满案中承担情报搜集翻译工作。使团译者不仅为使团展开照会交涉与谈判提供了优质的翻译服务,还提供了重要情报,为美国在华展开商业活动和建立外交关系立下了功劳。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多普勒效应这一内容,目的是为高中二年级物理老师提供层的要求.希望本文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正>《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的餐桌?》鸦片战争之后,因外交和商务需要同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官员与买办商人,成为第一批品尝西式菜肴的中国食客。1844年中法签订《中法黄埔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