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实施“全程助学法”以来,教师在从“备教”转到“备学”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如何设计英语全程“助学单”?什么样的“助学单”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就《英语(新目标)》(Go for it)7B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 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全程助学法”中,学生需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心中有数。由于“助学单”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教师要站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目标的表述要详细具体,让学生读来清晰明了。教学目标应当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笔者为学生学习Don’t eat in class设计了如下目标:
1. Language goals(语言目标)
a. All of us can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words(能读准、听懂、理解以下单词).
rule, hallway, classroom, fight, Ms, outside, dining hall, have to, else, sports shoes, gym
b. All of us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能理解运用以下表达).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 No, we can’t.
You have to wear sports shoes for gym class.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
c. All of us can master the Grammar:The usage of Imperatives and modal verbs can/can’t, have to/don’t have to(能掌握祈使句和情态动词的用法).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ll of us can make up a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bout the rules the teacher gives you (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编出一段关于规则的话,并在全班展示交流).
3. 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All of us can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successfully(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 Emotional goals(情感目标)
Form a good habit and obey the rules(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 .
5. Culture awareness(文化意识)
Compare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规则).
明确的学习目标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路,全程助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设计“助学单”时,提示性语言的选择需要平衡好语言环境与学生现有词汇量与理解力的关系。在“全程助学法”下,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方法比以前大有改善,学习时会充分利用字典,所以对七年级学生,可用中文辅助理解;对八年级学生,基本用英文提示性语言;对九年机学生,则用全英文。
值得一提的是,目标设置还要把握一个单元或阶段教学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明确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本单元应培养的学习能力。
二、 课前助学
(一) 做一番尝试——课前预习
英语课程的课前尝试,就是学生根据“助学单”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并整理新课中发现的问题。前置性学习任务中包含着“思维的台阶”,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导学稿,绝不是简单作业,也不仅仅是知识梳理,而是认知铺垫,是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知识功底、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现状的重要载体。
学生课前尝试的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先行经验和兴趣,为我们研究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我们能较快地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构建。
在备课时,笔者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把学习内容梳理成低起点、多层次的知识脉络(语音、单词、短语、句型等),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1. 跟磁带读单词三遍,预习本课时的重点单词和词组,预读1a,1c,Grammar Focus,3a。
2. 用英语说出这些学校地点的名称:教室 ______;图书馆______;阅览室______;操场______;电脑房______;音乐室______;体育馆______;餐厅______;办公室______。
补充: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短语:在走廊上跑______;和某人吵架______;在教室里吃东西______;上学迟到______;在课堂上听音乐______。
*4. 你知道哪些关于规则的英文表达法吗?
结合学习目标,学生首先利用磁带、音标自学单词,解决好单词的语音和语义;接着学生填写一些地点名词,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用英语说出这些学校地点的名称、补充单词等尝试,激活已有知识。
尝试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设计时要从基础性题目逐渐过渡到开放性和挑战性问题(打星号的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 给一个支点——资料助学拓视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避免产生实际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我们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拓宽学生的视野。笔者通过自学资料(《美国中小学守则》部分摘录)助读,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在教学中,学生争相探究国外中学生守则与自己的中学生守则的异同,还到网上去搜索其译文,一一对照;还有的学生去找其他国家的中学生守则,在组内交流。对于各种助学资料,学生都很喜欢,每次都迫不及待地阅读。久而久之,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就会查字典,或进行小组讨论,无形中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开拓了视野。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也为全程助学的课堂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 留一方天地——勤思质疑有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对于“助学单”的设计,我校英语组教师经过多次讨论、争鸣、修改,并不断完善,但无论怎么修改,我们一直都保留着一个板块,那就是在课前尝试中对疑难问题的记录。
你在预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__________
学生在课前尝试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学习中的疑问,为课堂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做好铺垫,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学生的错误和疑问都是教学最有力的资源,教师应高度重视。尽管这一设计只有一句话,却非常重要。
三、 课中助学
“全程助学法”强调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整体设计,而“助学单”就是全程助学的材料。有了课前尝试必要的准备,课堂上很多活动就易于组织开展。在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1. Warming-up.
2. Homework checking: Write down the places of school in groups without looking at the paper. Then check in groups.(在跟学生进行一番热身互动后,进入作业校对环节。这一步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闭卷状态下,在白板上写出课前尝试答案)
3. Survey 1: Can we do them or not?(幻灯片上打出一些活动,由小组长A来做一个调查活动,再由指定学生汇报结果。在此活动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
4. Presentation: You can or You can’t ... /Don’t...
5. Guessing game: A student in one group does an action, then students in other groups guess what rule he/she breaks with“Don’t +V ... or You can’t +V ... ”.(做一个猜动作的游戏,一是放松,二是在活动中巩固target language目标语。此类活动非常受欢迎,参与面极广)
6. Listening.
7. Survey 2: Do you have to do them or not?(由小组长B来做一个调查活动,再汇报结果。提问及汇报轮流进行,保证人人机会均等)
8. Exercises in class.
9. Competition: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say the rules as many as you can.(此竞赛活动一为活跃气氛,二为小结今天所学规则。全体学生对抢答兴致极高,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知识点,提高了听说能力)
10. Group work: Suppose you are a foreign student. Ask the rules in different places at school with some useful words:“Don’t ... can/can’t ... have to ... /don’t have to”。(Places: schoolyard,classroom/music room/ computer room,dormitory,dining room,teachers’office,lab ... )(全班8个小组全部走上前台交流展示,全体学生参与,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展现的机会。学生自编的对话吐露心声,透露童真,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11. Sum-up: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stick to the rules.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自己后退半步,把学生推至舞台中央,这是为了促进一切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文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 课后助学
(一) 跳一跳摘桃子——课后作业分层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后巩固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有梯度、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练习需要。笔者设定的课后作业如下:
Level 1: Read and recite the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and 1b,3a.
Level 2: Finish Period 1, Unit 12, Workbook 1a.
Level 3: Make rules for our class in English.
“全程助学法”是为了促成学习,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增加作业负担。所以本课的课后巩固与下一节课的课前尝试以及课堂学习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业“Make rules for our class in English”可安排在下节课全班交流,以更好地体现了助学的整体性。
(二) 留一个“倩影”——学后反思也精彩
杨澜有一句话:“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学生学习的各环节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忽视和最不愿做的,就是写学后反思。“助学单”的最后必定会设计一个“学后反思”环节,如:
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写,但经过指导,学生慢慢就学会写了,如:(1)今天我在课堂上发言的声音更响亮了;(2)余施语同学的语音语调很美,值得我们学习;(3)I can do better next time!(4)在介绍学习规则时,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和I ca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一样吗?
学后反思,能帮助学生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更好地成长。坚持反思,可以为学习留一个美丽的背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 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全程助学法”中,学生需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心中有数。由于“助学单”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教师要站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目标的表述要详细具体,让学生读来清晰明了。教学目标应当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笔者为学生学习Don’t eat in class设计了如下目标:
1. Language goals(语言目标)
a. All of us can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words(能读准、听懂、理解以下单词).
rule, hallway, classroom, fight, Ms, outside, dining hall, have to, else, sports shoes, gym
b. All of us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能理解运用以下表达).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 No, we can’t.
You have to wear sports shoes for gym class.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
c. All of us can master the Grammar:The usage of Imperatives and modal verbs can/can’t, have to/don’t have to(能掌握祈使句和情态动词的用法).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ll of us can make up a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bout the rules the teacher gives you (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编出一段关于规则的话,并在全班展示交流).
3. 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策略)
All of us can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successfully(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 Emotional goals(情感目标)
Form a good habit and obey the rules(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 .
5. Culture awareness(文化意识)
Compare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比较不同国家的不同规则).
明确的学习目标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路,全程助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设计“助学单”时,提示性语言的选择需要平衡好语言环境与学生现有词汇量与理解力的关系。在“全程助学法”下,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方法比以前大有改善,学习时会充分利用字典,所以对七年级学生,可用中文辅助理解;对八年级学生,基本用英文提示性语言;对九年机学生,则用全英文。
值得一提的是,目标设置还要把握一个单元或阶段教学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明确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本单元应培养的学习能力。
二、 课前助学
(一) 做一番尝试——课前预习
英语课程的课前尝试,就是学生根据“助学单”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并整理新课中发现的问题。前置性学习任务中包含着“思维的台阶”,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导学稿,绝不是简单作业,也不仅仅是知识梳理,而是认知铺垫,是学生及时向教师反馈知识功底、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现状的重要载体。
学生课前尝试的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先行经验和兴趣,为我们研究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我们能较快地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构建。
在备课时,笔者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把学习内容梳理成低起点、多层次的知识脉络(语音、单词、短语、句型等),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1. 跟磁带读单词三遍,预习本课时的重点单词和词组,预读1a,1c,Grammar Focus,3a。
2. 用英语说出这些学校地点的名称:教室 ______;图书馆______;阅览室______;操场______;电脑房______;音乐室______;体育馆______;餐厅______;办公室______。
补充: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短语:在走廊上跑______;和某人吵架______;在教室里吃东西______;上学迟到______;在课堂上听音乐______。
*4. 你知道哪些关于规则的英文表达法吗?
结合学习目标,学生首先利用磁带、音标自学单词,解决好单词的语音和语义;接着学生填写一些地点名词,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用英语说出这些学校地点的名称、补充单词等尝试,激活已有知识。
尝试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设计时要从基础性题目逐渐过渡到开放性和挑战性问题(打星号的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 给一个支点——资料助学拓视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避免产生实际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我们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拓宽学生的视野。笔者通过自学资料(《美国中小学守则》部分摘录)助读,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在教学中,学生争相探究国外中学生守则与自己的中学生守则的异同,还到网上去搜索其译文,一一对照;还有的学生去找其他国家的中学生守则,在组内交流。对于各种助学资料,学生都很喜欢,每次都迫不及待地阅读。久而久之,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就会查字典,或进行小组讨论,无形中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开拓了视野。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也为全程助学的课堂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 留一方天地——勤思质疑有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对于“助学单”的设计,我校英语组教师经过多次讨论、争鸣、修改,并不断完善,但无论怎么修改,我们一直都保留着一个板块,那就是在课前尝试中对疑难问题的记录。
你在预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__________
学生在课前尝试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学习中的疑问,为课堂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做好铺垫,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学生的错误和疑问都是教学最有力的资源,教师应高度重视。尽管这一设计只有一句话,却非常重要。
三、 课中助学
“全程助学法”强调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整体设计,而“助学单”就是全程助学的材料。有了课前尝试必要的准备,课堂上很多活动就易于组织开展。在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
1. Warming-up.
2. Homework checking: Write down the places of school in groups without looking at the paper. Then check in groups.(在跟学生进行一番热身互动后,进入作业校对环节。这一步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闭卷状态下,在白板上写出课前尝试答案)
3. Survey 1: Can we do them or not?(幻灯片上打出一些活动,由小组长A来做一个调查活动,再由指定学生汇报结果。在此活动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
4. Presentation: You can or You can’t ... /Don’t...
5. Guessing game: A student in one group does an action, then students in other groups guess what rule he/she breaks with“Don’t +V ... or You can’t +V ... ”.(做一个猜动作的游戏,一是放松,二是在活动中巩固target language目标语。此类活动非常受欢迎,参与面极广)
6. Listening.
7. Survey 2: Do you have to do them or not?(由小组长B来做一个调查活动,再汇报结果。提问及汇报轮流进行,保证人人机会均等)
8. Exercises in class.
9. Competition: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say the rules as many as you can.(此竞赛活动一为活跃气氛,二为小结今天所学规则。全体学生对抢答兴致极高,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知识点,提高了听说能力)
10. Group work: Suppose you are a foreign student. Ask the rules in different places at school with some useful words:“Don’t ... can/can’t ... have to ... /don’t have to”。(Places: schoolyard,classroom/music room/ computer room,dormitory,dining room,teachers’office,lab ... )(全班8个小组全部走上前台交流展示,全体学生参与,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展现的机会。学生自编的对话吐露心声,透露童真,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11. Sum-up: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stick to the rules.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自己后退半步,把学生推至舞台中央,这是为了促进一切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文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 课后助学
(一) 跳一跳摘桃子——课后作业分层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后巩固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有梯度、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练习需要。笔者设定的课后作业如下:
Level 1: Read and recite the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and 1b,3a.
Level 2: Finish Period 1, Unit 12, Workbook 1a.
Level 3: Make rules for our class in English.
“全程助学法”是为了促成学习,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增加作业负担。所以本课的课后巩固与下一节课的课前尝试以及课堂学习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业“Make rules for our class in English”可安排在下节课全班交流,以更好地体现了助学的整体性。
(二) 留一个“倩影”——学后反思也精彩
杨澜有一句话:“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学生学习的各环节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忽视和最不愿做的,就是写学后反思。“助学单”的最后必定会设计一个“学后反思”环节,如:
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
一开始,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写,但经过指导,学生慢慢就学会写了,如:(1)今天我在课堂上发言的声音更响亮了;(2)余施语同学的语音语调很美,值得我们学习;(3)I can do better next time!(4)在介绍学习规则时,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和I ca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一样吗?
学后反思,能帮助学生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更好地成长。坚持反思,可以为学习留一个美丽的背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