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引导 学生 提出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著名的物理学博士李政道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都在做‘学答’。”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所以要真正的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牛顿正是以常见的苹果落地而提出问题,最终发现万有引力,进而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当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必须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渐学会并掌握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如何鼓励学生浮想联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如今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很多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还有的同学不敢提问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怕说错了被别人耻笑,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为此,教师要做到端正自己的态度,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要进行鼓励,尤其是对那些提问水平较低的学生,更需要鼓励,切忌讥笑,讽刺挖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提问的积极性,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那些提问水平高,问题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立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焕发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积极营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问
  
  在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时,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渐学会并掌握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这样做能使物理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也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使学生对光的反射有一个感性认识,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例如: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的关系是什么,反射角和如射角的关系是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还能想到“反射光线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这样就为下一步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做了铺垫。
  
  三、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提不出,要么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复杂多变的,这样,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比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可以通过讲故事设置情景: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后,他将音乐指挥棒的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并谱写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学生自然会问:“贝多芬是如何能‘听’到自己的演奏声的?”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认真读书,仔细思考,从教材中寻找疑点,发现问题;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发现并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后复习,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提问作为经常性的作业来抓,在提问中学习。通过提问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以及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比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也要挖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例如当学生根据斜向下推箱子感觉吃力,而斜向上拉箱子感到轻松的生活经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跟是用推力或是用拉力有关时,要表扬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很细致,说的有道理。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下推或上拉箱子,其实是使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变了,将其猜想归纳到压力方面。类似这样的猜想,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不要简单的说“你的猜想不对”这样的话。例如,在讲热传导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多数同学感到所提问题与日常生活经验有体,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像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合理的轨道上来,千万不能对学生一些不合理的提问加以否定或指责,这样会极大的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激发学生的提问的兴趣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五、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和寻找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有困难,这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光圈”“调焦环”“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学生可以提出了很多问题。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以学生为本,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教育网》2006.04.
其他文献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课改以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课堂之上到课堂之外、从教学到评价全面推进改革,努力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一、建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认识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而达到:发展能力、塑造灵魂。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了学生、教育了学生、发展了学生。  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生活充实了,作文才不会空洞,学生才不会感到“无话可写”。  所谓生活,对学生来
期刊
三十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本人深刻体会到: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恰当的复习是学习成绩巩固提高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管见。    一、兴趣学好英语的关键    部分学生升入初中,不愿意学习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引人入胜使英语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是教学链条重要的一环。可以从以下诸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因势利导,激发求知欲  让“后进生”学习英语是使老师头疼的事
期刊
小学数学中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往往被教师以结论的形式送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些规律,无可非议。但随着新课标、新课题、新标准的不断深化,教学中缺乏过程、少于思考的知识愈发没有生命力。于是我便把传承与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发现问题——验证知识——完善规律——概括总结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作为每一堂课的主线,力求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  小学数学教程具有抽象性、应用广泛、系统逻辑性强、图文并茂、
期刊
思想政治课通常让学生感觉很枯燥,感觉没什么可学习的,就是简单的背书。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的,思想政治课是和现实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不仅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而且考试每道题都要围绕最新时政来考察。故此,只死记是不可以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日常学习中增强问题意识,下面我就如何培养问题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所应有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想要去
期刊
能在各自的专业内早日成长起来,甚至出类拔萃、独领风骚,可以说,是每一位年轻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情。通向专业成长的道路很多,比如参加优课评比、辅导奥赛、研究课题、钻研考试,等等。当然,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另辟蹊径。笔者在这里就提供一条“蹊径”,以期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迅速迈上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  这里所说的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蹊径”,即“三步曲”:“下水做题——改编试题——独立命题”。年轻教师如果能坚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和解题过程中,计算错误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怎样减少小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让学生快乐轻松学数学呢?对于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我们不能以“马虎”、“粗心大意”一言以避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找出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纠正学生计算中错误的发生,让计算错误的烦恼不再来,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轻松学数学。   关键词:计算 错误
期刊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凸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创造出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更全面的培养每一名学生。  关键词: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要永远对所有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