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伯父和伟大的鲁迅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觉得鲁迅先生做的事情都很平凡啊。
   老师:文章中说“伯父就是伯父,与任何人的伯父一样”,这是平凡的;但是后来文章中写道,他去世后很多人去吊唁。那吊唁的就不是伯父,而是鲁迅先生了。
   学生:那不还是同一个人吗?
   老师:是同一个人,但又不是同一个人。他是一个平凡的伯父。侄女可以和他说笑,可以说他的鼻子又扁又平,甚至他为一个车夫包扎伤口,都是很平凡的。但是,鲁迅先生却是不平凡的。
   学生:作者当时怎么看不出来呢?
   老师:因为作者那时很小,观察有限,看到的一切都很平凡。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个伟大的鲁迅。
   学生: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老师:比如说到《水浒》。鲁迅很深刻地评论,水浒英雄们因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结果免不了反被皇帝利用去打别的农民起义队伍。那时作者很小,鲁迅怎么能给她讲得清楚呢?但是我们至少看出鲁迅对《水浒》研究得很深。
   学生:我也看出来了,鲁迅读《水浒》,可不只是为了图个热闹。
   老师:又比如說,“四周黑洞洞的”,所以鲁迅的鼻子又扁又平,那是因为鲁迅反抗黑暗势力最坚决,最彻底。
   学生:反抗黑暗这么坚决,给车夫治伤又是这么善良,好像两个人了。
   老师: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鲁迅给车夫治伤后回到家里后,严肃、叹气,半天不动,可见他由这个车夫想到了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啊!
   学生:对了。最后女佣说他病得那么厉害,还半夜三更地写文章,不就是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吗?
   老师:我们看到了伯父和鲁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平凡和伟大结合在一起。平凡和伟大是一枚奖章的两面,不可分割。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从脚下的平凡开始自己的千里之行。
其他文献
十月将末,遍地挂满寒意凝成的霜。   “冷啊,冷啊!”秋葉说,“世界的孤弃使我干枯,只有山尖上净湖的水我才愿触及,来自远方的风抚过时我才摇动。可寒流冻结了溪水,风也蒙上了沙土。让我在秋的衣摆上远去吧,那乌暗的地下水休想将我玷污!”   秋叶飞去了,与碧空一起消失在山的那一头。   “冷啊,冷啊!”候鸟哆嗦着说,“是要冬天了吧。南方的温暖在呼唤我,何必与严冬较真,何必与蜡烛的光背道而行!生命万岁,洒
期刊
排队上车的时候,一位戴着旅行帽、背着包的老奶奶,突然出现在我们队伍前面。那位奶奶虽然头发有些花白,皱纹也不少,但还挺精神的。她的身后是一位满 脸皱纹的老爷爷,拎着一个旅行包,看着像一家人。车刚开过来,队伍移向车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那位老奶奶就一个大步跨上了车。在老奶奶身后,那位老爷爷在推着她,让她快点到车上占个好位子。这一“惊天”之举,怎么能被车站管理员轻易放过呢?只听管理员大声叫道:“排队上车
期刊
阿爷是个远近闻名的故事猎人。他常常到故事森林里捕捉故事,然后把故事带到故事集市出售。由于他捕捉到的故事都非常美妙,因此很受人们的欢迎。阿爷还是个有爱心的人,他利用出售故事的收入收养了一个叫小奇的孤儿。   小奇一天天长大,家里的生活开支也在不断地增多,阿爷不得不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捕猎。过度的操劳让阿爷一天天衰老下去,小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次地央求阿爷带自己去帮忙捕捉故事。禁不住小奇的一再央
期刊
【原文再现】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节选自《月
期刊
青青:《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出兄妹俩的对话,最后妹妹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的是没有考虑,随便说的吗?   老师:不是。细读上文:“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樣弹的,那该多好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是怎样弹的,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青青:既然不是“随便说说”,那为什么她又对哥哥说是“随便说
期刊
“你瞧,他们在这里呢。”桑娜拉开了帐子。   渔夫提着马灯走到床边,用温柔慈祥的目光看着西蒙的两个孩子,饱经生活磨难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桑娜还用几件旧衣服盖在了两个孩子身上。他们睡得很香,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嘴角还流着口水。渔夫和桑娜互相看看,叹了一口气。桑娜感激地对渔夫说:“谢谢你,亲爱的,我们要把他们养大!可是,我们现在这境况,之后日子会过得很艰难的。”   渔夫皱着眉说:“两个孩子这么
期刊
时间:农历正月。   地点:绍兴一大户人家的后院   人物:闰土,农家孩子,十一二岁;   书壬,少爷,十一二岁   [画外音]一年正月,书壬家值年,主持祭祀,来的人很多,很忙,祭器要人看管。在“忙月”(闰土的父亲)的建议下,闰土来到书壬家帮忙管祭器。书壬早就听说闰土很能干,会看瓜、捕鸟……闰土一到,书壬就飞跑去看。  [幕启]   书壬 (热情地)你是闰土?   闰土 (环顾四周无人)嗯,我是闰
期刊
很小的时候,我在南京住过两年。有一次,有人给了我一块石头,圆圆润润的一小颗,乳黄色里带有一种透明的光泽,很漂亮。那年大概是五岁的我,非常喜欢它,走出走进都带着,把它叫作是“我的宝石”。   有天傍晚,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天色已经很暗了,我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这颗石头抛出去,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来。   于是,我就把石头往我身后反抛出去了,石头就落在我身后的草丛里。奇怪的是,在抛出的那一刻我就已
期刊
生活是一個无法破译的谜,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谜底;生活是一部无字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作家从一些平凡小事中得到的感悟吧!  点到为止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从春天里看到几个农夫插秧写起,细致观看,结果被农夫劳动的美深深地感动,特别是农夫弯腰后退的姿势,撩动了作者的情思,激发了作者的联想。人生有进有退,作者认为“‘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此外本文在写作上也给人以启示。插
期刊
故事简介  《邮差弗雷德》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弗雷德的邮差改变周围人生活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投递邮件的工作烦琐而枯燥,没有显赫的地位,收入也不高,也不会因为你干得如何出色,而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然而弗雷德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竭诚为大家服务,并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改变周围人生活的机会。  推荐意义  原来微不足道的邮递员也可以这样快乐,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把自身的快乐传递给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弗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