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如何让高度焦虑远离中差生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降低中差生高焦虑的心理障碍,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差生 焦虑 趣味 参与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从其程度与反应特征来看可分为:低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其中的高度焦虑最值得每一位教育者重视。因为高焦虑与高能力的学生结合,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习;若高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的学生相结合,那么严重扰乱学习秩序从而妨碍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降低中差生高焦虑的心理障碍,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彩的导入有助于中等甚至偏下学生的远离高度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知对后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它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学科学习中来。而且还为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尽量丰富多采,以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为对象来设计教学内容。
  1 问题导入
  问题导人指教师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人艺术操作。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个真正的能引起人思考的问题,学生迫切弄清其中奥妙但一时无法搞清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参与学习。
  2 新奇趣味导入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猎奇心理,以新鲜奇特的事例或趣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对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和激起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SeniorBookl,Unit 11,IAOCountry Music时,先放一段John Denver唱的歌,然后让学生猜歌手和歌曲的名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尤其一些平时爱唱英语歌的中差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3 以旧引新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借助类比、归纳、演绎、和猜想等手段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这种引入有力于使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结构、发展脉络,掌握学习方法。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情感
  
  1 寻找机会及时鼓励
  对于中差生的成绩不要过分地苛求,而要与他自己以前的成绩比。教师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抽出时间,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中差生进行表扬。鼓励表扬做不到的事情,嘲讽和训斥更做不到。
  2 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并让中差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发言、课堂游戏、作业批改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给中差生一定的关爱,让中差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如适当给予中差生的作业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教师调动中差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好方法。
  3 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有较大差别,如总是围绕语法滔滔不绝,课堂必然枯燥乏味。如在教学中注意呈现一些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减轻学习负担,使课易于接受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中差生在学习中的高焦虑。心理学认为:成功孕育成功,没有任何事比失败能更快地扼杀动机。中差生比优生更渴望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保护中差生这种内在的成功欲望,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和试题的难度。尽量让中差生跳一跳,就能摘得着果实。在命题时多斟酌试题的难度,不可使试题的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丧失使其有成功体验的机会。
  4 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同学问的互助。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生结成对于互相帮助,既能让水平较高的同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能让中差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汲取进取的力量。
  总之,要降低中差生高焦虑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不仅应本着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还要在心理上及学习方法上给予适时的指导,指引他们走出学习的误区,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钟必伟《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导学研讨提纲)
  [2]陈安福等《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JK1248  摘 要:作为美国文化独立宣言的超验主义,以开放和平等的态度汲取了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有益养分,中国儒道思想是其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本文从跨文化视角解析超验主义和儒道思想的内涵和异同,并比较二者在自然观、人本思想以及生活哲学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全面阐释超验主义和理解西方文化提供帮助,在全球文化语境中对搭建中西文化发展桥梁,构建
目次一、引言二、经济法概念的历史考察三、经济法概念学说的再探讨和经济法概念的科学选择一、引言本文是考察经济法概念的。在考察之前,有必要明确两个问题:(一)经济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