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文化,培养文雅学生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蕴深厚,和雅一词源远流长,“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雅”是人本社会一种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品行境界。在我从事副校长工作期间,围绕我校教学工作,推进和雅教学的五步策略。
  一、和雅教师文化——和而求同
  1、制定规划,目标明确促教师发展
  2008 年,二十小每一位老师都制定了三年发个人展规划,2012 年春结合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从业标准,我校教师又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自我优势、特色规划了未来四年的发展蓝图,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相结合,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2、专家引领,持续更新教育理念
  迅捷的教育发展态势,要求教师要紧跟教育节奏,用适合社会发展的理念诠释文本、诠释课堂,专家引领就成为把握教育动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的关键。我校采用的方法有:
  (1)学习日常化,丰富教师教学底蕴
  教师之“雅”体现在文化之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博思。我校教师的日常学习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坚持始终:个体研读、头脑风暴、网络研修、学科考察。
  (2)名师牵动,理念行动偕行共进
  教师成长最高效的途径是团队共享。我校依托名师导读式开展专题性校本培训已过 10 年,激励教师成长。先后集中学习 2010 年后《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受益一生的 44种思维》《教育的十字路口》《优秀孩子是这样培养的》等专著,系统化地学习使教师们拥有了更丰厚的底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风格的形成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和雅教师文化——各雅其雅
  我们二十小学在备课中提出“显思想轨迹、留修改痕迹、优成长足迹”的“三备”方针,其中“显思想轨迹”就充分体现了“各雅其雅”的教师备课文化。为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备出精品、多出精品,我校根据学年平行班多的特点,将
  所有备课内容匹配给执教教师,使其成为主备教师。独立备课时,主备教师首先研读所要备课的单元主题,把握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目标和它对后续学习的作用,进而准确把握课程基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情分析。这里的学情分析是广义的,包括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指向的中心问题是建立起新的学习与学生起始状态的相互联系,了解学生的五知:已知——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它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态度起点;未知——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能知——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教师引导与支持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程度;想知——除学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意外的内容;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学习重难点,之后针对学情设计具有逻辑性的学习任务,设计达成学习目标的导学要点,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一备方案。
  我们的一备方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详案,是完全表格;一种为简案,是我校构建出的备课模式。
  三、和雅教师文化——和而不同
  这一步也就是我校备课系统中的二备——留修改轨迹。在一备基础上,学年组集体交流、质疑、补充、完善,并强调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情,对共享教案进行个性化的补充及再创造,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如今,我校的二备教研方式随着名师工作室的启动,逐渐丰富和多元,增设了跨学年的学科研讨形式,形成了“自主开放、合作互助、探究共享、发展共赢”的研修文化,使教师研究团队成为学校最具生命活力的群体。
  四、和雅课堂文化——和而不同,各雅其雅
  “一课多讲”,是由我校传统的“一课四讲”演变而来,同样经历“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定、修改——再上——再评”等过程,循环往复直至一人讲完学年的所有班级,年轻教师经历了几轮这样的教研后,备课能力、执教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因此, “一课多讲”是磨砺青年教师的好方法。
  “人人一堂课”,同课异构发展变化后就成为人人一堂课。即以学年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同备一节课,然后进行学年研讨,根据学生特点对学案进行修订,之后按照“一人试教——评议——第二人试教——再评议”的模式依次进行,学年组每人都讲,同品一节课,品出味道、品足味道来。这种教研方式适合对精品课的磨砺,适于打造备课团队的实力,提高团队教研的整体水平。
  “共读一课”,这是我们学校坚持了两年的教研方式,全校教师共同观摩一堂名师课,由校内名师导读,引领大家看课、读课。
  “研究课”则是走教学新路、探索新模式的好方法,主要依托優秀教师、名师工作室开展,采用研究——试教、听评——改进——成熟——展示引领,依此推进学校教研水平的攀升。
  五、和雅课堂文化——雅而致远
  1、优成长足迹——三备:教师在执教每一课后都要及时反思,对亮点、问题都要在教案上以红色笔勾画出来,尤其是针对问题要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进行再设计。以利于今后再次执教的教师从中吸纳,缩减教师的备课进程,进而提高教学效益,并逐渐形成校本化的备课资源。
  2、反思随笔。每月上交一份反思随笔,并在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上发专贴,反思课堂的成败得失,教师不仅自我反思课堂,而且在发帖互动研讨中使自我反思不断深入。
  3、组内反思。 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首先进行的就是组内反思,将教学问题、困惑、方法、精彩表述、交流,达到集体共享的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其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可低估。语文老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措施激励学生提问,启发引导教会学生质疑,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领学生的知识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 问题 语文能力  著名学者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质疑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能提出问
【摘 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需求,结合云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的办学现状,以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农业院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目标任务和思考对策。  【关键词】成人教育;办学定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2006203  当前,随着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速度的加快,普通高校成人
【摘要】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成人高考有着标准参照考试的特点,其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对应用能力的考查。数学科是成人高考中的考试科目之一,其考试内容从中学数学到高等数学。成人高考数学试题始终围绕成人教育的发展而变化,研究这些试题的特点,对于选拔人才,推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高考;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自信心、立报国志、圆复兴梦,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陕西省汉中市实验小学近年来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特色文化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活动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营造氛围,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成立于1976年, 原名响水镇向阳中学。2002年8月, 成功创建为盐城市重点中学, 2005年7月, 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被授予国家级“读书育人特色学校”,被评为江苏省“ 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盐城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校园”、“体育卫生工作
“背起收拾一夜的行囊/告别慈祥的爹和娘/他们以为我是去天边/独自追寻绚烂的太阳/殊不知 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  送我去车站的路上/孩子却泪流两行/我说莫哭莫哭/等你长大以后/就会赞同妈妈的理想”  山南,别名雅砻,车牌编号藏C,是藏民族发祥地,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北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的所在地即属山南;西藏山南地区南与印度、不丹接壤,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山南市总人口37万(20
每一个儿童都是天使,但儿童作为人成长的特殊时期,会表现出一般成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孩童时期长大的,当一站上讲台,往往会忘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我们对孩子漠视和误读,导致我们的教育让“儿童缺场”。儿童文化研究应位于教育理论研究最前沿。作为教育者,只有带着正确看待儿童的视角,把研究儿童放在首位,才能促进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作为成人的代表,其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都与
初中政治教材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已经涵盖时事政治、经济发展、人文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有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政治思维  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如果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可充
【摘要】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涉农高职专业与企业人才共育的实践为例,结合汉中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从人才共育平台的创建、课程开发载体、产学研合作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服务功能拓展等方面,探索“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深入融入到涉农高职专业与企业人才共育全过程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涉农高职专业;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共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高职人才作为企业未来的骨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职人才中培养中要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此,针对当前高职人才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提出通过坚持从严管理,按企业要求培育高职人才;注重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开发隐性课程,加强诚信践行教育;善用微博引导,构建育人平台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  【关键词】高职人才;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