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明确将我区东部2盟3市划人规划范围,确立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等6个方面的重大措施。特别强调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五大科技创新平台、两大科技协作网络和两大科技市场体系。
为此,科技厅将在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安排部署、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东部盟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振兴东北科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面推进蒙东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推进企业创新主体为宗旨,以加强与东北三省区域联动为重点,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出区域特色,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既能发挥区域科技优势,激发创新行为主体内在活力,又能够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有效整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振兴东北科技发展总体战略
(一)科学确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及科技着力点
蒙东地区产业发展,既要巩固现有的产业强势,又要考虑中长期的主导产业转型,因此应采取“两步走”的引导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第一步,近期以提升现有产业竞争力为主,一是抓住煤化工业发展契机,与呼包鄂地区联手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化工业化生产中心的一极;二是突出农牧业产业化的区域特色,在绿色食品产业、生物发酵、乳肉草业、生态建设相关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第二步,培植新兴产业和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对现有产业层次的进一步升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前沿技术,拥有一批原理性发明专利,创造一批基本技术标准,发展附加值高、人才密集度高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和功能型第三产业。
(二)分阶段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工程。专项的实施包括自治区和盟市两个层面,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煤化工、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转化关键技术、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集成技术等新兴产业。
(三)构建与提升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东三省,但这一落后的局面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可以依托东三省雄厚的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充分提高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引进创新资源,围绕新兴产业的培育集聚国内一流的人才和技术,联合共建创新基地。“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厅将联合东部盟市,结合重大专项的实施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在若干领域形成一批较有实力的创新基地,如国家级蒙药产业化基地、生态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等,这将对进一步提高这一地区竞争能力和战略地位产生深刻影响。
(四)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东部地区企业分布较散,大企业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拟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一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通过支持一批引导项目壮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优势产业联合东三省及相关院校、企业、礼会中介服务机构,形成集群企业技术联盟;二是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名牌,以重点科技计划倾斜支持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技术、名牌产品;三是推进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建立一批优势产业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在东部地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链企业促进形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活动。
(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东部盟市是内蒙古向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连接东北三省、京津地区的前沿,科技工作要充分把握好当前的跃升期迈上新的台阶,利用好这个窗口和前沿,强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的开放合作新机制,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一是充分借助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和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这一载体和契机,及时大规模地有序引进研发中心和创新成果,通过再创新迅速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对“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与弊,以区域已有产业的关联度和规模优势为重点;三是加强与拥有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权企业、拥有著名品牌和专利企业的科技合作;四是建立新型的科技合作机制,通过虚拟合作机制,与重点机构(院、校、所)在重点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三、振兴东北科技发展近期主要措施
(一)建设一个窗口
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将满洲里市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通过这一窗口,抓住2008中俄合作“俄罗斯年”活动的契机,把国家级的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中俄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的交易水平和交易量再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上,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落户东部盟市。同时,要全面落实中俄科技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为东部盟市争取更多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二)形成两大区片
2002年以来,科技厅组织实施了136工程,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科尔沁现代农牧业科技产业化开发区和京北生态综合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区,并逐年增强对这两个区片建设的支持力度。几年来,已形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科技园区、基地20多个。今后的重点:
一是在京北生态综合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区,继续开展草原、沙区、天然林区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在现有中科院7个生态治理科技示范基地和4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继续建设6~10个以生态治理技术集成示范为主攻方向的自治区级或盟市级科技示范基地,与国家级示范区从不同层面解决制约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瓶颈问题。
二是在科尔沁现代农牧业科技产业化开发区及整个东部地区,把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牧业,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重点实施“大豆、玉米、马铃薯深加工及产业化”、“农作物育种及转基因技术”、“优质全价草产品开发”、“家畜生物繁育技术”等4个科技专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系列课题,提供成组配套技术保障,解决东部地区农牧业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缓解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对农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带动农牧民增收,增加农村牧区就业机会。加强对已建科技园区支持,重点支持地方及企业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深加工研发中心,牛、羊肉良种繁育基地及煤化工、新能源、中蒙药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技术中心,增强地方自主创新能力。
(三)启动三大工程
一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和自治区都启动了旨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重点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随着自治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设立,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面,在东部地区认定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推动技术先导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增强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
二是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针对旗县一级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今年,我们将通过4级联动行动,集中科技部、自治区、盟市、旗县4级科技部门力量,推动旗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初步设想是以企业为主体,由旗县一把手主抓,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科技产业化项目,在科技厅拿出专项资金的前提下,通过盟市、旗县匹配,力争在每个旗县逐步形成一个科技主导特色产业。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我们将尽力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
三是科技名牌培育工程。针对目前东部地区在名牌技术、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先进旗县、创新模式等方面,与西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我们将通过科技名牌培育工程,在东部地区形成一批自主品牌和科技名牌,发展和开拓更大的市场,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四)推动四大产业
一是煤化工。随着东北三省经济的复苏,对内蒙古东部资源依赖将进一步加大,为我们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我区东部盟市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高效利用这一资源,将是东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部地区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方面,前几年落后于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但目前正以良好的态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计划在煤化工研发方面,重点支持东部区,加快这一区域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二是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赤峰风力发电、呼伦贝尔甜高梁茎秆制取无水乙醇项目,继续在牧区推广利用小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继续探索低纬度地区沼气利用技术,并实施以沼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模式示范。总之,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开发,并对东部地区的项目给予重点关注。
三是农畜产品深加工。东部地区的农牧区规模较大,既是国家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我区牛、羊肉的重要产区。在支持国家级肉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支持通辽、赤峰、锡盟3个肉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肉类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支持通辽、赤峰主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展玉米、杂粮、油料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中蒙药及生物制药。东部地区有着良好的中蒙药、生物制药基础,除了丰富的野生药材及动物骨、血、脏器等自然资源外,产业化基础也很好,如通辽的康源药业、乌兰浩特的奥特奇蒙药、赤峰的艾克制药等企业在研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蒙新药,打造蒙药品牌,开发生物药品,建设全区乃至全国的药物生产基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科技厅将支持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及超临界萃取、离子吸附、工业结晶、膜分离等先进加工技术,实现中蒙药生产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重点突破生物工程制药的关键技术,加快基因诊断试剂、生物发酵、生化制药等重点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应用。采用国际先进的化学制药技术,重点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加快推进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与管理现代化,打造优势制药企业和特色药品品牌,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医药产业基地。
为此,科技厅将在科技资源配置、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安排部署、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东部盟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振兴东北科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面推进蒙东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推进企业创新主体为宗旨,以加强与东北三省区域联动为重点,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出区域特色,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既能发挥区域科技优势,激发创新行为主体内在活力,又能够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有效整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振兴东北科技发展总体战略
(一)科学确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及科技着力点
蒙东地区产业发展,既要巩固现有的产业强势,又要考虑中长期的主导产业转型,因此应采取“两步走”的引导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第一步,近期以提升现有产业竞争力为主,一是抓住煤化工业发展契机,与呼包鄂地区联手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化工业化生产中心的一极;二是突出农牧业产业化的区域特色,在绿色食品产业、生物发酵、乳肉草业、生态建设相关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第二步,培植新兴产业和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对现有产业层次的进一步升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前沿技术,拥有一批原理性发明专利,创造一批基本技术标准,发展附加值高、人才密集度高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和功能型第三产业。
(二)分阶段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工程。专项的实施包括自治区和盟市两个层面,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煤化工、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转化关键技术、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集成技术等新兴产业。
(三)构建与提升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东三省,但这一落后的局面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可以依托东三省雄厚的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充分提高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引进创新资源,围绕新兴产业的培育集聚国内一流的人才和技术,联合共建创新基地。“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厅将联合东部盟市,结合重大专项的实施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在若干领域形成一批较有实力的创新基地,如国家级蒙药产业化基地、生态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等,这将对进一步提高这一地区竞争能力和战略地位产生深刻影响。
(四)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东部地区企业分布较散,大企业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拟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一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通过支持一批引导项目壮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优势产业联合东三省及相关院校、企业、礼会中介服务机构,形成集群企业技术联盟;二是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名牌,以重点科技计划倾斜支持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技术、名牌产品;三是推进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建立一批优势产业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在东部地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链企业促进形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活动。
(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东部盟市是内蒙古向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连接东北三省、京津地区的前沿,科技工作要充分把握好当前的跃升期迈上新的台阶,利用好这个窗口和前沿,强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的开放合作新机制,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一是充分借助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和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这一载体和契机,及时大规模地有序引进研发中心和创新成果,通过再创新迅速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对“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与弊,以区域已有产业的关联度和规模优势为重点;三是加强与拥有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权企业、拥有著名品牌和专利企业的科技合作;四是建立新型的科技合作机制,通过虚拟合作机制,与重点机构(院、校、所)在重点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三、振兴东北科技发展近期主要措施
(一)建设一个窗口
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将满洲里市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通过这一窗口,抓住2008中俄合作“俄罗斯年”活动的契机,把国家级的满洲里中俄科技展暨中俄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的交易水平和交易量再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上,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落户东部盟市。同时,要全面落实中俄科技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为东部盟市争取更多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二)形成两大区片
2002年以来,科技厅组织实施了136工程,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科尔沁现代农牧业科技产业化开发区和京北生态综合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区,并逐年增强对这两个区片建设的支持力度。几年来,已形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科技园区、基地20多个。今后的重点:
一是在京北生态综合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区,继续开展草原、沙区、天然林区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在现有中科院7个生态治理科技示范基地和4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继续建设6~10个以生态治理技术集成示范为主攻方向的自治区级或盟市级科技示范基地,与国家级示范区从不同层面解决制约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瓶颈问题。
二是在科尔沁现代农牧业科技产业化开发区及整个东部地区,把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牧业,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重点实施“大豆、玉米、马铃薯深加工及产业化”、“农作物育种及转基因技术”、“优质全价草产品开发”、“家畜生物繁育技术”等4个科技专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系列课题,提供成组配套技术保障,解决东部地区农牧业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缓解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对农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带动农牧民增收,增加农村牧区就业机会。加强对已建科技园区支持,重点支持地方及企业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深加工研发中心,牛、羊肉良种繁育基地及煤化工、新能源、中蒙药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技术中心,增强地方自主创新能力。
(三)启动三大工程
一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和自治区都启动了旨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重点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随着自治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设立,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面,在东部地区认定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推动技术先导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增强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
二是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针对旗县一级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今年,我们将通过4级联动行动,集中科技部、自治区、盟市、旗县4级科技部门力量,推动旗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初步设想是以企业为主体,由旗县一把手主抓,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科技产业化项目,在科技厅拿出专项资金的前提下,通过盟市、旗县匹配,力争在每个旗县逐步形成一个科技主导特色产业。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我们将尽力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
三是科技名牌培育工程。针对目前东部地区在名牌技术、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先进旗县、创新模式等方面,与西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我们将通过科技名牌培育工程,在东部地区形成一批自主品牌和科技名牌,发展和开拓更大的市场,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四)推动四大产业
一是煤化工。随着东北三省经济的复苏,对内蒙古东部资源依赖将进一步加大,为我们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我区东部盟市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高效利用这一资源,将是东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部地区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方面,前几年落后于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但目前正以良好的态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计划在煤化工研发方面,重点支持东部区,加快这一区域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二是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赤峰风力发电、呼伦贝尔甜高梁茎秆制取无水乙醇项目,继续在牧区推广利用小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继续探索低纬度地区沼气利用技术,并实施以沼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模式示范。总之,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开发,并对东部地区的项目给予重点关注。
三是农畜产品深加工。东部地区的农牧区规模较大,既是国家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我区牛、羊肉的重要产区。在支持国家级肉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支持通辽、赤峰、锡盟3个肉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肉类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支持通辽、赤峰主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展玉米、杂粮、油料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中蒙药及生物制药。东部地区有着良好的中蒙药、生物制药基础,除了丰富的野生药材及动物骨、血、脏器等自然资源外,产业化基础也很好,如通辽的康源药业、乌兰浩特的奥特奇蒙药、赤峰的艾克制药等企业在研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蒙新药,打造蒙药品牌,开发生物药品,建设全区乃至全国的药物生产基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科技厅将支持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及超临界萃取、离子吸附、工业结晶、膜分离等先进加工技术,实现中蒙药生产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重点突破生物工程制药的关键技术,加快基因诊断试剂、生物发酵、生化制药等重点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应用。采用国际先进的化学制药技术,重点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加快推进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与管理现代化,打造优势制药企业和特色药品品牌,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医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