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实践探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探索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实践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计算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口算能力
   小学阶段四年级数学教育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尤其是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点,涉及的计算知识开始由易变难、由简单到复杂,它是学生今后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一线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口算能力的训练要持续化
   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对于计算结果脱口而出,有些学生则需要列式计算,如25 45 55的计算,有些学生一眼发现45和55 相加是整100,那么计算结果应该是125,可是有些学生还需要列出式子,先加25和45,再加上55,最后才得出结果是125,计算过程复杂化,费时费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对一些常态化的简便计算的规律没有发现,而有些学生则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技巧,确实达到了“视算”的地步,即看一眼就能得出结果,这才是简单计算应该实现的。因此,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种计算能力的持续训练,通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口算,让这种简便计算常态化,培养学生的“视算”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由笔算到心算再到视算,计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简便计算的运算规律
   数学是对生活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学科,简便计算是有自己的规律可遵循,说到底简便运算即对计算规律和性质的熟练掌握。但是在目前的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只重视习题数量的训练,忽略了对计算过程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而对于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不做训练提升。
   比如,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许多老师让学生知道4×25的结果是 100,如果遇到而8×25,则不会运用简便计算,想不到将其进行分解成变成2个4×25,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清楚或没有完全掌握乘法运算中的两种规律:交换律和结合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计算过程中的运算规律,并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对这种运算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简便运算能力。
   三、要学会分类且条理化理解计算式
   有些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較慢,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类型题目的规律没有掌握,一旦遇到这类题目不会梳理思路,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要对计算式会分类且做好条理化理解。比如,遇到计算式(8 4)×25时,应该运用分配率还是结合率呢,有些学生一时间确定不下来,将所有的运算规律都要想想,这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简便运算的常见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
   (1)加法结合率和交换率的结合运用;(2)乘法结合率和交换率的结合运用;(3)乘法分配率的单一运算;(4)减法性质的运算规律;(5)除法性质的运算规律;(6)拆数移数转化运算方法。
   一般来说涉及的运算规律不外乎以上六种,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这六种运算规律,让学生面对一个算式时要会分类做条理化理解,从而运算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计算简便快速。
   四、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提高运算效率
   数学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投机取巧”,不要使用“平均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漫长,教学效率低下,费时费力。比如,在学习加法的运算规律时,学生本身已经对其有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这时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去重复教学,要针对学生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强化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对错题要引起重视。学生如果出现了普遍性的错误,就要考虑老师的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方面的问题了,这也是要引起老师重视和强化的地方。比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乘法的运算规律没有把握(如 25×(4 8)可进行分解,使其成为25×4 8,得出结果为108;而对算式25×99则可采用补数法,将算式转化为25×100 1,很容易得出结果);或者学生对于除法的性质还没有完全理解(如式子80÷4 80÷6,在计算时可进行转化,变成80÷(4 6),结果很轻松地得出)等,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指导,让学生通过专题训练提升能力,掌握运算规律、技巧和方法。
   二是出现了学生思维不活跃、兴趣不浓厚的问题,可精心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的计算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可设计出这样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计算:4×7=?25×4=?25×28=?学生通过这样的计算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如何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注意策略,讲究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文昇.培养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7(2):62.
   [2]薛建忠.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36):176-177.
   [3]朱萍萍.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过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3):9-11.
   [4]李其进.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起点尧过程及应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8):35-3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小学教学中,教师占据“高控”地位,将知识单方面灌输给学生,缺乏良性互动,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提倡开放式互动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展开积极的交流或写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提倡互动式教学,杜绝传统教学中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思考、
以项目活动“骨头”为例,展现项目开展的全过程.
摘 要: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衔接,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实施后迫在眉睫,因为生物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学生进入初中正式学习生物学伊始就要进行培养,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发展。为顺利实现初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衔接,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教学设计各方面展开进行。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初高衔接;教学目标;实验教学;
灿若星辰、多姿多彩的本土资源,犹如一座无形的桥梁,能够引领幼儿走进鲜活、真实、灵动的生活,让幼儿感受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主要从“本土化”的区域活动
摘 要:经过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新时代背景之下,教育观念随之更新。与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不同,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过程中,体育学科已不再拘泥于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重点,而将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以及运动素养三者相融合,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围绕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实践,探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
高中美术课堂作为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用创新思维引领课改,为新时代高中美术的创新提供强劲动力.从核心素养对高中美术课程教育的意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促进美育的发展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地发挥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与改革,教育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说,现代教育更加灵活,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制
摘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职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融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结合生物学的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生命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年龄,他们对大自然、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中国人膳食结构的传统习惯,猪肉成为居家过日子、亲朋好友聚餐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要菜品,随着猪肉需要数量的增加,养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