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遇到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教师做出准确的判断,发挥教学机智,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学机智的涵义、特点及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机智 运用
一、教学机智的涵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它实质上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
1.实践性。整个教学机智的运作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其实践性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才可称得上为精湛的教学机智。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创新性。教学机智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信息交流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机智的创新性。同时,现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性的教学机智。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机智的原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机智的发挥变成为了衡量一节课的优劣、一名教师的教学技能高低的一把尺子。教师对教学机智关注的程度也明显提高了。研究了诸多教学机智成功甚至精彩的案例,搜集研究各种类型的有争议的案例,从中摸索出实施教学机智应遵循的如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答案”(布卢姆),但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教学机智变成教学随意。教师特别要清晰把握教学中的确定因素,目标明确,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预案。哪些是语文教学的可确定因素呢?首先,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每篇课文都在传递着情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明明白白的,是确定的。其次,一篇作品,不同年级的学生读,将会遇到不同的感悟难点,而针对同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心理特征具有共性,教学重难点也是大体相同的。另外,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汉字的书写、词语的使用等都是有章有法,一板一眼,丝毫不能含糊的。
2.开放性原则。教师创设的话题开放而富探究价值,设问不仅有深度而又有广度。教师自身广收博采,让语文教学真正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而不仅仅是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尊重每一种观点、看法,再在此基础上甄别扬弃,机智灵活地处理随时出现的学习问题。这样,语文教学既目标明确,又百家争鸣。
3.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在教师悉心的点拨下形成。教学机智的应用特别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根本目的之所在。
四、提高教学机智的途径
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怎样发挥好教学机智,让课堂充满生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发挥教学机智的水平。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做到成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只有随时积累,更新观念,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应变能力也是如此。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知心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改变和调节教学进程,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但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但只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就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2]周婷. 发挥好教学机智. 让课堂充满生机.
[3]孟宪平. 教育机智是如何来的.
[4]谌业锋. 教师教育机智与教学反思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机智 运用
一、教学机智的涵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它实质上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
1.实践性。整个教学机智的运作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其实践性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才可称得上为精湛的教学机智。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创新性。教学机智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信息交流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机智的创新性。同时,现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性的教学机智。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机智的原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机智的发挥变成为了衡量一节课的优劣、一名教师的教学技能高低的一把尺子。教师对教学机智关注的程度也明显提高了。研究了诸多教学机智成功甚至精彩的案例,搜集研究各种类型的有争议的案例,从中摸索出实施教学机智应遵循的如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答案”(布卢姆),但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教学机智变成教学随意。教师特别要清晰把握教学中的确定因素,目标明确,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预案。哪些是语文教学的可确定因素呢?首先,语文学科的学科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每篇课文都在传递着情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明明白白的,是确定的。其次,一篇作品,不同年级的学生读,将会遇到不同的感悟难点,而针对同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心理特征具有共性,教学重难点也是大体相同的。另外,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汉字的书写、词语的使用等都是有章有法,一板一眼,丝毫不能含糊的。
2.开放性原则。教师创设的话题开放而富探究价值,设问不仅有深度而又有广度。教师自身广收博采,让语文教学真正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而不仅仅是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尊重每一种观点、看法,再在此基础上甄别扬弃,机智灵活地处理随时出现的学习问题。这样,语文教学既目标明确,又百家争鸣。
3.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在教师悉心的点拨下形成。教学机智的应用特别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根本目的之所在。
四、提高教学机智的途径
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怎样发挥好教学机智,让课堂充满生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发挥教学机智的水平。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做到成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只有随时积累,更新观念,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应变能力也是如此。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知心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改变和调节教学进程,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但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但只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就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2]周婷. 发挥好教学机智. 让课堂充满生机.
[3]孟宪平. 教育机智是如何来的.
[4]谌业锋. 教师教育机智与教学反思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