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ai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要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聲、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现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在教音乐作品时应精心设计,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通过体验作品情感,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当然,情感是复杂的,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什么样的音乐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象,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例:在教唱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祖国的大好河川和美丽景色,又通过教师的教态、富有渲染性的语言等,使学生产生共鸣,联想感受到祖国的美丽,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在热情洋溢的歌声中增添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热情和决心。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中学
其他文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中职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中职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中职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中职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中职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职数学基本概念、定理
摘 要:问题意识既是探究教学所必需,又是在探究教学中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