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奸臣蔡京是北宋福利制度的重要推行者吗?知道著名词人苏轼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吗?知道另一位著名词人辛弃疾是武功高强的剑侠吗?知道南宋理学家朱熹又是一位热爱天文学的科学家吗?
  蔡京是福利制度推手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技能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个身份你未必就晓得了——他是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这些你应该知道了。不过你知不知道蔡京还是北宋国家福利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呢?无数贫苦的宋朝平民都曾从蔡京的福利政策中受惠。
  蔡京执政之时,正是北宋的福利政策全面铺开之期。他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收养孤苦无依的老人、孤儿、弃婴、流浪乞丐、残疾人,被收养的孤儿还将获得免费的基础教育;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按照蔡京政府的规划,天下各州县及规模略大的城寨市镇,都必须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以救济无法自存之人。
  宋王朝的福利政策当然不是蔡京首创,蔡京执政之前,北宋已建立了居养院与安济坊,不过,宋朝的福利机构却是在蔡京的推动下全面展开的。而当蔡京罢相之后,北宋的福利制度则出现明显的收缩。可以说,极力发展国家福利确实是蔡京的执政偏好。
  历史上的蔡京被列为北宋“六贼”之首。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因人废政。了解蔡京作为北宋福利制度重要推动者的另一个身份,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个更为立体的蔡京形象。
  苏轼是一位工程师
  蔡京二十六岁在杭州钱塘县当县尉时,他的上司杭州通判正是三十七岁的苏轼。你知道,苏轼也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学者、蜀党领袖,又是大书法家、美食家、大诗人,不过我们未必知道苏轼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是一名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你没听错,宋代广州已经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它的设计师就是苏轼苏大学士。今天的广州博物馆,还陈列着宋代广州城自来水装置的模型。
  时为北宋绍圣年间,新党执政,作为旧党领袖的苏轼失势,被贬岭南惠州。他听人说起广州城缺乏饮用水,恰好知广州的王敏仲是他朋友,便给王知州写信,提出一个解决饮水难的方案:蒲涧山(即白云山)有泉,可在“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
  王敏仲根据苏轼的提议与设计,真的将这个供水系统给建起来了。苏轼又向他提了一个更细致的建议:“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为什么要在每根竹管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又塞住?是为了方便日后检查哪一根竹管堵塞:有了这些小孔,发现水管堵塞之后,只要拔掉各节小孔的小竹针,看哪处小孔不出水,便可马上判断是哪一节竹管堵住,更换那根竹管就行了,不会累及整个供水网络。
  凭着广州城自来水工程的设计者身份,苏轼便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工程师。昔日林语堂先生著《苏东坡传》,称“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林语堂果然是苏东坡的隔代知音,不忘记将苏轼的工程师身份列了出来。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苏轼的词,开宋词豪放派之宗,执豪放词之牛耳。与苏词并列于文学史的是南宋的辛棄疾词,世称“苏辛词”。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但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大金。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攻宋,后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拉了一支二千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次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高宗大喜,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小辛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但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悉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人头投奔金营去了!
  这这这,如何是好?辛弃疾竟率领五十名勇士,直闯敌营。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生擒张安国,“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然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时小辛方二十三岁。
  南宋人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形容辛弃疾的神勇:“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关羽之勇,也不外乎如此吧。
  朱熹是一个“三体迷”
  南宋绍熙年间,辛弃疾担任福建提点刑狱官时,曾三度前往建阳考亭,拜会他的忘年之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位老人家,便是一代儒宗朱熹。
  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很小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搞音乐的才女吴虹飞说,她是霍金的门徒,成天思考宇宙的边界。其实朱熹也是这样子。如果刘慈欣在十二世纪出版了《三体》,朱熹一定是一个“三体迷”。南宋时还没有《三体》,朱熹只好将宋朝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翻得滚瓜烂熟。我敢说,除了儒家经典,最让朱熹心动的书就是这部《梦溪笔谈》了。在与朋友、门人的谈话中,朱熹无数次引用《梦溪笔谈》,事见《朱子语类》。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他解释雨的形成:“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现在我们都知道,下雨乃是因为受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空气而形成小水滴。他又解释雷的形成:“只是气相摩轧。”现在我们也知道,雷电是云层的正负电荷相撞击而爆发。又解释虹的形成:“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我们也知道,虹是大气中小水珠对日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看出来,朱熹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是相当接近科学解释的。
  难怪胡适先生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朱子本人便是一位科学家。”另一位民国学者胡道静先生更是干脆宣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摘自《南都周刊》
其他文献
“重于一切、先于一切、高于一切”——这是铜梁关于工业发展的全域共识。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组成部分,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也是重庆经济发展未来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现存的文献表明,银行监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本文表明,低效率的银行也可以显著降低股权资本市场的规训权力.具体来说,我们表明,在银行体系是由低效率的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对学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课改下的今天,仍有一些班主任由于缺乏管理艺术,同时偏重于知识教学,忽视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班级往往会形成一种“读死书,死读书”的风气。这一潭死水的局面令人堪忧。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
女儿8岁那年,她因家暴与丈夫离婚.当时,她很想取得女儿的抚养权,可因为有没工作,法院最终将女儿判给了前夫.rn她走的那天,女儿抱着她的腿哭得撕心裂肺,并一再求她带上自己.看
期刊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但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应具备奉献精神。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班级管理之中,做到思想上关心学生,学习上指导学生,生活上照顾
时势造英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二十国集团(G20)脱颖而出,成为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对话的平台。然而,人们对G20的看法和评价却是五花八门,褒之者有之,贬之者亦有之,误读和偏见则更多。  G20是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  有人认为,G20的成员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其GDP总量、对外贸易及总人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0%、80%和64%,因此,G20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创新的区域大合作模式下,中国与这些国家不仅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且将带
从遥远的亘古流淌而来,向遥远的未来绵延而去,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识.rn一群群“最美浙江人”不断涌现,一项项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轮轮文化体制改革风起云涌,
期刊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平稳的发展,与此同时,由财政经济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政府部门那就是财政局,在财政局中工作的统计人员一般都需要精通财
从营口市委出发,开车只需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达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管委会.时值春季,走在产业基地的大街小巷,草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谁也不会想到,就在8年前,这里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