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情境;主体作用;思维;难点;印象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1(B)—0054—01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于一体,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其感知特点,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的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过这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很快直观地看出哪个大,哪个小。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二、发挥主体作用,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提高。如,在讲授几何中“圆”的知识时,可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割圆术》有关资料的课外作业;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时候,可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课外作业。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到是刘徽独创的割圆术,它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圆周率要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要简单。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感观材料,能够较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段可以很好地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就有一节课“截一个几何体”,开始时先截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可以师生共同动手操作,但当问题越来越复杂时,操作难度就加大了,这时学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操作成功,就可以用多媒体来帮助展示。如,截正方体最多能截出几边形这个问题,学生很难想象最多能截出六边形,操作起来也有难度,时间也不允许,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截出六边形这一过程,以突破难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实践证明,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1(B)—0054—01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于一体,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其感知特点,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的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过这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很快直观地看出哪个大,哪个小。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二、发挥主体作用,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提高。如,在讲授几何中“圆”的知识时,可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割圆术》有关资料的课外作业;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时候,可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课外作业。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到是刘徽独创的割圆术,它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圆周率要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要简单。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感观材料,能够较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段可以很好地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就有一节课“截一个几何体”,开始时先截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可以师生共同动手操作,但当问题越来越复杂时,操作难度就加大了,这时学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操作成功,就可以用多媒体来帮助展示。如,截正方体最多能截出几边形这个问题,学生很难想象最多能截出六边形,操作起来也有难度,时间也不允许,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截出六边形这一过程,以突破难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实践证明,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