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行经皮LAAC的患者共62例,根据术前是否停用原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不间断抗凝组(26例)和间断抗凝组(36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特点,包括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化后最大ACT值,平均ACT值;围术期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以及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发生率,其中出血事件包括严重出血事件(脑出血、心脏压塞)和其他出血包括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口腔和鼻出血等;栓塞事件包括脑卒中、颅外循环栓塞。

结果

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患者基础ACT值为[146.50 (131.00,171.25)s对134.00(121.00,169.50)s,P=0.380];术中最大的ACT值为[300.00(277.00,366.25)s对309.00(286.50,329.75)s,P=0.926];ACT值为[251.63±39.07)s对(241.74±34.37)s,P=0.295];围术期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出血事件总数分别为5例和6例(19.2%对16.7%,P=0.794),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7例(30.8%对19.4%,P=0.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栓塞事件发生。

结论

不间断抗凝治疗在房颤患者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不劣于间断抗凝治疗,可以作为LAAC围术期新的抗凝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医院科室科研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方法在已构建的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赋值的基础上计算科室的相关数据,以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为投入指标,以论文、获奖、专利、出版专著、行业规范指南和成果转化为产出指标,以科室为评价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软件评价科室科研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等。结果25个科室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
目的由于三级医疗机构科研试剂/耗材采购量逐年增加,需要寻找一种更加适合目前管理工作需要的运行模式,提升科研实验用品采购服务及管理水平。方法通过聚焦科研试剂/耗材采购管理的瓶颈问题,结合对同领域管理模式的调研与相关文献回顾,搭建适合医院的科研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在全院运行2年并逐渐改进。结果应用科研试剂/耗材采购平台,预计节约科研试剂/耗材相关经费支出7%~8%,可让科研采购工作规范、简便,采购管理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负荷对后循环缺血(PCI)病变脑血流灌注改变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PCI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6~79岁,平均62±10.3岁.患者采用两日法进行静息及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勾画并计算18个脑区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以及评判负荷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结果:26例P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单支后循环血管病变者10例,双侧后循环血管病变11例,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病变5例.基底动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计算TyG指数,将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P、中重度AP和重度AP(SAP).非SAP组患者164例.SAP组21例.比较2组的临床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比较TyG指数和PCT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的TG、TyG指数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非SAP组(均P<0.01).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