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后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研学后教”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充分发挥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策
  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主要是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掌握计算数据的方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而运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则会给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实践表明,“研学后教”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它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研学后教”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充分运用实践、合作与自主探究等方式。而“研学后教”就是符合该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先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制定出合理的研学案,然后让学生根据研学案运用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预习,对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课堂教学来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简而言之,以往教学模式中是教师先教,学生再学,而“研学后教”则是将教师的教放在学生的学之后。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学后教的对策
  (一)积极引导学生先学,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上一节新课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研学案,并将研学案发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根据研学案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研究、课后的巩固与拓展等工作。教师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入研学案中,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简明扼要的生活案例对其进行延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发挥家长的监督和辅助作用,从而发挥出研学案的课前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填空题,如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预习这部分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测验和提问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与质量。教师本身也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对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收集,并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会即可,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会学。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列举几个问题,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而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面对问题会积极地和同伴讨论并寻求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关于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设计一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如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分数的含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讨论分数的意义,并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
  作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并不是单纯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而是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新形式,如同桌互相交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以及全班共同讨论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这种学习模式。要让学生从“学会”真正转变为“会学”,除了让他们合作与自主探究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当堂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避免学生过度遗忘。此外,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将学习与练习相结合,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解决,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提高对课堂“后教”的重视
  “后教”指的是学生完成自学活动之后,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活动。它主要是用于梳理学生自學的具体情况,并及时纠正与补充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升华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后教”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在“先学”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使“后教”活动具备针对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还可以开展“一对一”的帮学活动,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进行补充与更正。这样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利用优生资源,避免教师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小学生毕竟年纪还小,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无法得到正确的、统一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给予指导。结合上述案例,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得出的答案进行分析与评价,让学生知道什么答案是正确的,什么答案是错误的以及原因。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比较特别的思路,并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肯定。
  (四)重视课后练习,关注所有学生情况
  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延伸。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加入与课本相关的内容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容积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对水杯、碗等东西的容积进行计算,既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提高应用能力。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都需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更具有针对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而充分体现这一模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韦华芳,周优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李爱银.“创新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6(31).
  [3]张立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1).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数学“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1201532880)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对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教学实际操作进行了反思、探索和总结,尝试为独立的英语词汇赋予情景语境,结合单句中英互译和设置情景主题中译英等形式,将孤立的单词转化成有语境、有情节的句子甚至是小语篇,使学生最终获得能够灵活运用已学词汇组词成句,甚至组句成篇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话题翻译;语境;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词汇学习不是简单
摘要:笔者在对本校师生的测试和访谈中获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答基本停留在一知半解、应用公式的浅层理解上。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学习新课标、教参以及大量参考文献后,首先对植树问题的教学误区进行了调查归因,然后针对误区改进学习材料,形成“情境比较——自主画图——感知‘L型’——理解‘L型’——应用‘L型一’教学流程。利用“L型”画图突出植树问题中“点段对应”的关系,实现数学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
【摘 要】“研学后教”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见,“兴趣”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在“研学案”的导引下,美术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乐学”美术。  【关键词】研学后教;美术课堂;兴趣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蚌湖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班级中的一切,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感恩教育,是针對现在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社会冷漠,不懂感恩,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等现状而进行的德育教育。将“感恩”纳入班级文化中,建设班级“硬文化”,同时将“感恩”纳入班级精神中,建设班级“软文化”。
摘要:目前,“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更新教学观念,关注核心素养;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法,内化核心素养;评价多元化,深化核心素养;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态度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标从“双基”提到“四基”,要求计算正确、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与灵活,并注意把各种计算方式有机地联系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笔者以《小数乘法》的课堂实录为例,结合平时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历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实施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广大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有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运用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摘 要】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初步阐述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在玩耍中成长起来。游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同样受小学生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因游戏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研学后教;游戏;课堂教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人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素养;数感;教学策略  有不少数据表明,学生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人仅
摘 要:在当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实践、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注重学生发展,与番禺区提出的“研学后教”理念相吻合。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教师应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以课程引领提升学生素养,依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维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学后教;综合实践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