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顾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后,都会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发生高度的融合。在当前的影视艺术消费时代,影视艺术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既是为了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属性;文化追求
  前言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以电影和电视的形式所展现,从诞生到现在,延伸了人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逐渐成为最富传播意义与社会影响的艺术样式之一。文化属性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它与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生成与延伸,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又创造者人们的生活。对影视艺术文化属性的研究,就是研究影视艺术的出现带给人们文化上的冲击和再造,需找出最佳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做出贡献。
  1、影视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要理解影视艺术与文化之间关系,就必须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个是“形象”,一个是“形态”。形象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肖像、塑像等等,形态就要复杂一些,它是由形与态构成,形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态指的是样,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呈现的状态。再详细一些话,我们实际上可以把形象看作是内涵,而形态就是它的外延。
  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其实就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它的作为物的形象,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形象;第二部分是行为的形象,就是它所展现画面所要表达意思,比如人站着或走路,这就是一种行为形象;第三个部分是观念形象,这个所谓的观念指的是对画面的判断,当你看到人站立或走路的时候,你对于人物的下一步动作或命运的想象或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行为形象传递。正是因为这三个部分构成或者说呈现了一个文化的生成状态,才使影视艺术与文化紧密相连。
  那么理解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之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态就相对好理解一些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形态就是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在各个领域的展现,这些领域来自方方面面,既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也有制度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在物质文化层面,影视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人们通过电视剧、电影了解外部世界,并受其内容影响,形成消费,这是经济方面。在精神文化层面,电视剧、电影剧情可以宣传一种价值观,其中的内容既有好人好事也有坏人坏事,吸引着人们眼球,激发人们去思考,这是社会方面。在制度文化层面,电视剧、电影在宣传国家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成为了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这是政治方面。
  由此我们便可以展开以下的讨论,那就是文化对电影艺术和电视剧艺术的影响。
  2、文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在探讨文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种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的。因为一部电影所展开的讨论会改变很多人想法好行为,而因为一些人和一些故事会改变电影艺术的形式和内涵。另外一方面,我们所要讨论的文化是一个过程式的,既包含了传统文化,也包含了现代文化,因为文化并没有明确的高低之分,只是特定的某一阶段的作用不同。
  中国电影是从《定军山》开始,无论是电影的形式——京剧,还是电影的内容——三国故事,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也就开始了中国电影一百多年的文化之旅。到了20世纪20年代《孝妇羹》、《莲花落》等都留下明显的传统伦理教化痕迹,到了三四十年代,《乌鸦与麻雀》、《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抨击封建伦理吃人的一面。到了解放后,前十七年的电影既在批判封建思想同时,承担起了宣传革命的重任,如《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等。而在文革十年中,电影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大量的革命样板戏电影产生。到了八九十年代,电影中的情感开始复苏,《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甲方乙方》等开始创新多元文化的趋势。到了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急速向前,国外大片不断涌入,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接近300亿元,一个电影艺术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3、文化对电视剧艺术的影响
  电视剧原本是一种专为在电视上播映的演剧形式,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出现,它的播映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1958年5月1日,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一个多月后,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而当时全国电视机数量不过几百台。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的时间里电视剧对文化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播出,电视剧开始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成为了电影之后的另一个主流。紧接着《霍元甲》、《四世同堂》、《西游记》、《红楼梦》等电影开始活便大江南北,这些电视剧作品基本上都是有名人或名著改编,使电视剧拥有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到了九十年代,《渴望》、《外来妹》、《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等等,这些电视剧有些是讲述普通人日常的情感生活,有些是以戏说的方式来讲述历史人物,但无论那种,其实都是一种平民文化,老百姓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到了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韩剧、日剧、美剧的热播,中国的电视剧也呈现出了另一番情景,既有像《康熙王朝》、《漢武大帝》、《乔家大院》、《闯关东》这种展现历史风貌的鸿篇巨制,也有《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裸婚时代》这样的展现人们现实迷茫困惑的生活作品。另外,像青春偶像剧和抗日剧的热播,也又一次验证了大众消费时代。
  4、影视艺术的文化追求,
  通过对一系列电影、电视剧作品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样一个脉络,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其出现和热播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不契合当时的文化需求,不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也不可能获得老百姓的喜爱,如《西游记》、《红高粱》、《渴望》这样的作品,对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是以一种投机取巧的创作动机出现,它也注定会在短暂了热闹后消失,如我们当前所看到的一些抗日神剧和肥皂剧,都只能热闹一时,随后在观众的谩骂中消失。因此在影视艺术的创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当下的现实情况出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观众多多交流,既要以老百姓喜欢为宗旨,又要守住底线,传播正能量。我们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现出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并通过多种影视艺术形式和内容,使观众能够在内心建立一种反思机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构建起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我想这才应该是影视文化的艺术追求,也才应该是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影视艺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所以影视艺术更应该把握好自己的价值取向,不能彻底沦为消费时代中不理智的消费品。而是要紧贴时代,在艺术追求的同时,发挥其文化属性,促进影视艺术的发展。未来,作为大众艺术的影视艺术,要不断地在时代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最佳的栖息地,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影视艺术的文化诉求,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光富.论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J].新闻界,2007(06).
  [2]金丹元.试论中国影视美学的文化属性[J].戏剧艺术,2001(04).
  作者简介:姜仪如(1966-),女,湖北钟祥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播音主持,研究方向:探讨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培养。
  袁方琴(1989-),女,湖南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咏物散曲作为散曲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明清两代的女曲家笔下不断走向成熟。清代女曲家的咏物散曲无论质与量都较前代有很大提升。本文以陈翠娜的咏物散曲为例,分析比较其题材选择、语言风格、意象选取、主旨寄托以及呈现的散曲风貌,从中可以看出自清代至近代,女性曲家创作视野的扩展、题材范围的扩大等发展趋势,而最具时代意义的是在寄托自我情感、表达自身价值追求的同时,产生了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色彩依附于形而表现出来,与形相比较,色却更具有表现效果,色彩对视觉效果的冲击的效果是巨大的,与此同时也是现代VI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对于现代VI设计中色彩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其意义是巨大的,本文对现代VI设计中的色彩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色彩;VI设计;发展趋势  引言  色彩表出现的效果令人惊叹,令人喜欢。色彩的发展让设计
期刊
【摘要】:中国文人画最显著的特色是画上题诗,书法入画,诗、  书、画融合一体,宗白华通过比较中西绘画,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指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主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入灵虚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畫第二特色。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以诗境衬出画境,诗、书、画皆融于尺幅素纸。而八大山人的画作中时常会题有诗句,并且
期刊
【摘要】:对于客观的物象,我们总会以美和丑去评价它。现实的丑与艺术的美互相对立统一而存在,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丑为美,从作品中表现出狰狞美、个性美。二是化丑为美,实际生活中丑的物象,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使丑获得崭新的形象,从而使人们对物象产生审美超越,并向艺术美转化。  【关键词】:罗丹 现实丑 艺术美  一.美与丑的定义  (一).什么是美  关于美的定义,在词典中这样解释;“美,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应用,其社会影响和应用领域已发生较大变化。数字传媒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融合,使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简单、多维、虚拟的设计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视觉传达设计的传统效果,呈现出的效果具有时代化、大众化,给人们带来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和生活便利。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影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技术革新,使得大量种类繁多的新型媒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一提到公共艺术就必然离不开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只有存在于一定的公共空间环境下,才能称之为公共,那么什么是公共空间呢?公共空间也叫公共场所,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是街道,包括人行道,城镇广场和公园那样视为公共空间,其实政府类建筑,比如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类似的建筑都可称之为公共空间。然而,现如今并非所有的公共空间真正的达到其公共性
期刊
【摘要】:本文浅谈如何复兴中国舞蹈,实现舞蹈界的中国梦。首先先谈怎样塑造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分别以王玫、林怀民等舞蹈家为例来介绍,这是从舞蹈的内部来看舞蹈;其次再谈谈如何利用经济、政治、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使经典的作品走出国门。从这舞蹈的自律和外在因素分别来叙述,实现舞蹈艺术的自我繁荣,在众多的姊妹艺术中脱颖而出,在国外的舞台上鹤立鸡群。  【关键词】:舞蹈 走出国门 内因 外因  当代中国的舞蹈作
期刊
【摘要】:成都民族管弦乐团的作品《蜀乡土风》[1]在民间音乐素材中融合中外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汇聚巴蜀民间音调本色,同时在演奏方面还有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音色与音响的“线性”特点是基于中国传统线性音乐结构的理念,该作品是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同时赋予作品以新的现代音乐艺术品位。本文将结合笔者自己曾经排练参演经历从音乐文本分析、现代表演元素的融合三方面对乐曲《蜀乡土风》进行作品分析。  【關键
期刊
【摘要】: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他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尤其马克思的思想对其影响更为深远。本文主要从文艺思想方面出发,进一步探讨弗洛姆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马克思;文艺思想。  笔者认为,从弗洛姆文艺思想与马克思文艺思想的直接联系看,弗洛姆的文艺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1、
期刊
【摘要】:水墨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是一种特殊符号,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招贴作为平面广告的一种传统形式,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艺术性也有特别的表达。本文通过介绍招贴设计与水墨元素之间的联系,探讨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招贴设计;水墨元素;应用  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引起了现代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包豪斯執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