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朝官制考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琉球指如今日本冲绳,从明朝开始琉球就与中国关系密切。在明清两代琉球册封使所撰写的使琉球录中,关于琉球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其中对于琉球官制的记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这些史料为基础,从琉球王朝官员的位阶制度及品秩差异下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对琉球王朝的官员制度进行考察。
  关键词:官制;职官员额;采地;取士之法;冠服
  琉球王朝的官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一环,同时也是官员本身身份序列的体现。由于早期琉球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人口较少,各种国家秩序及制度的建立相对比较粗糙简单。自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君主尚真王在位时起,琉球官员位阶制已基本确立。1509年开始,规定根据金银簪的区别来划分官员职位贵贱等级。之后到了1524年,又制定根据六种不同颜色官服来判定等级的制度。
  一、琉球王朝的位阶制度
  1.官员位阶制度概说
  在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第五卷中,关于琉球官制有这样一句话:“官制,品级略彷中国,分为正、从九等;大僚重职,亦有加官協理。”1由此可知,琉球官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中国的产物,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从官分九品这种位阶划分方式本身来看,还是文章后面提到的取士方式来看都是学习中国的产物。
  说到琉球官员位阶制度的制定,不得不提到的人物是尚氏王朝时期十分有名的学者程顺则。他比较重要的贡献是作为一名儒学学者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此外,他还仿效中国的官制制定了琉球的官制,与学者蔡铎、蔡应瑞合著《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该著作详细记述了琉球国官阶的等级、命名以及分工等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琉球国的官制现状,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研究琉球官制的历史资料。由此开始,琉球九品十八阶的位阶制度得到了确立。
  此位阶制度将所有人大致分为四个阶级,分别为王族、上级氏族、一般氏族及平民。在此制度中,一般氏族通过努力可以成为上级氏族,而平民则不可升任为氏族。
  说到王族,一般包括国王、王子及按司等职位,位于九品十八阶的上位,称之为“无品”。除了“摄政”的职位,王族成员基本都担任一些与政治没有直接关联性之官职,如掌管仪式典礼之类的闲职。
  氏族的称号最初是明治政府对各藩藩士的族称,在九品十八阶的位阶体制中,上级氏族指的是从正一品到从四品的士族,包括亲方和亲云上两个官阶。亲方是氏族官阶中位阶最高的称号,一般指王舅、法司及紫巾官等官职,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担任要职,掌握政治实权。据《中山传信录》记载,未有领地的称作某里之子亲云上或某筑登亲云上。下级氏族指的是正五品以下的氏族,此位阶想要官职有所上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1
  在琉球,平民一般被称作百姓。平民与王族一样独立于九品十八阶的位阶体制以外,被称作“无位”。居住在首里、那霸、久米村、泊村的平民被称为“町百姓”,其余的人称之为“田舍百姓”。地方官员的身份也是百姓,大致分为“间切役人”和“村役人”两种。2
  总之,琉球官制在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的前提下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制,从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琉球本国官员制度。
  2.本土居民及闽人(移民)在琉之位阶制
  ①所设官职类别及品级
  琉球官职的设立虽与上文所说的中国古代官职在官位名称、实际供职内容及职责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同样官分九品,有严格的等品级差别。
  徐葆光及程顺则等的著作中关于此官职类别及品级分类的记录有详载。但《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这本书中没有将琉球本土居民与我国福建地区移居琉球的闽人所任官职相区分。但总括地对官员品级、类别及担任者的条件都一一进行了详述。另外,《中山传信录》中关于移民閩人的记载部分为:
  “久米協理府官,凡六等:紫金大夫一员,从二品。加協理法司衔,名总理唐荣司,辖久米村事,为最尊。都通事,从四品。加遏闼理副通事,从五品。副通事,正七品:皆无定员。专司朝貢;有留福建福州琉球馆者,名存留通事。 --以上,皆久米府秀才出身者任其职。”1
  久米府为移民闽人聚居之地,闽人所任官职位于整个官阶体系的中间层。琉球闽人移民是明太祖赐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政府颁令派遣而来日的群体。当时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国,此举有利于琉球管理及传播中国文化。
  ②职官员额及俸米
  职官员额主要是各个行政机关和机构的官员配备数,这里做一概述而未分本土居民及移民之别。由于整个琉球官制官阶数量极多,结构繁杂,这里取《中山传信录》的部分内容做例:
  “国相府:家传紫中亚卿,一员(以下称日摄政下大亲官);家令察侍纪官,三员;家赞,三员;掌翰史,一员。法司:三司家赞,各三员。谒者耳目官:司宾,一员;属官赞司大使,一员;典宝,一员;司刑,一员;管泊,一员;属管洎笔帖,一员;赞议官,五员;议政堂主稿外史,一员;掌笔帖,六员;貼笔帖,三员。2
  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及地方机构中都基本设有不只一种官阶,并且诸如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并未列出的国书院及世子府等机构不仅官阶数量多,各官阶人员配备也都基本不只一人。很多官阶几人同时担任,也有一些则没有固定数额限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
  此外,琉球闽人的官职待遇也同样有着严格的俸禄标准,不论品阶尊卑都有俸米。只要十四岁以上,王府就会按时给每人发放。他们在十二岁时参拜孔子和国王后,称为“若秀才”,但是无俸米。十五岁剃发之后,再拜孔子和国王,即成为秀才,给俸米二石。正议大夫,采地一县,俸禄为二十石或三十石,因功绩大小而有所区别。像通事俸禄一般只有四石,副通事五石等。
  ③取士之法及升迁
  在当时的琉球能够入职为官者只有首里、泊、那霸、久米四村之人,其余皆为村户。略识字的人成为酋长,称“掟”,负责调遣村民任徭役。其次为保长,称作“作事者”,都担任下层官职,终身担任此职,不能升迁。   本土官职的取士之法分为平民子弟和宦家子弟两种。首里、泊、那霸三村,平民称为“仁也”,将仕官者及岁剃发后升“築登之”。还有称“若笔者”,并没有入官职。相当于中国的官生,负责管理村县大小事务。其中授予官阶的,位列“築登之亲云上”,以后可渐次升至察侍纪官,而这也是平民子弟入仕的开始。
  世官子弟,称为“里之子”,年岁较小者任內使郎。年龄到十五至十八岁时,作为一种仪式感需剃掉头发。之后授与土地,任职里之子亲云上,后可渐次升至亲方的位阶。此则为宦家子弟入仕之开始。
  久米村这个移民闽人聚居之地,会从十五六岁的优秀人才中选三、四人为秀才。十三四岁年纪未到还不能任官职者称若秀才,主要以读书识字为主,在每年十二月参加考试。通过者官阶可升为副通事,并由此逐渐升至紫金大夫,此与中国的科举制十分相似,为久米子弟入仕之始。紫金大夫秩从二品,人数一人,地位尊贵。琉球闽人一般官至紫金大夫止,再升者比较罕见。1
  在琉球的位阶制度中,升迁制度大多由年限决定。如果继承名家的家督,往往可以越阶升迁。随着官阶制度不断地确立完善,官吏逐渐由国王直接任免,这有利于琉球王国的政权巩固,个人亦可通过努力提升官阶。
  二、品秩差异下的具体表现
  根据各官职位阶及品级等不同,官员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也都呈现差异。本章将从仪从及冠服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1.仪从差异
  仪从,顾名思义就是仪卫随从的意思。我国史书《南齐书·明帝纪》中载:“王子侯旧乘缠帷车,高宗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此句中便有涉及对仪从的描写。仪从的差异也是位阶区分的一个突出体现,各品阶职官各有规定。一般情况下是官阶越高,仪从越多,仪仗越堂皇。
  我国明朝时期官员的仪从是公爵十人,侯爵八人,伯爵六人,一品官至三品官六人,四品官至六品官四人,七品官至九品官二人,平民无使用仪从的资格。文武百官的仪仗各有等级,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琉球官制中的仪从制度与我国非常相似。《中山传信录》中对琉球各官阶仪从情况有记载如下:
  “国相,开棍二人、刀二人、镰二人、旗二人,共五十人。绿紬伞板舆,二人肩。法司以下,平日皆用绿地印花布伞。今见每人皆用有花雨伞各一人、前踏鸣金一人。”1
  以上材料可看出位于官阶上位的国相,王舅等相比中议大夫,法司等官职仪从数量明显多很多,且规定详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品阶制度下的等级差异,与我国类似。
  2.冠服相异
  上文提到过尚真王在位时曾经规定根据金银簪和不同颜色官服来判定等级的制度。官阶不同,冠服亦不同。标题笼括为冠服,这里从冠、服、簪等相异情况来进行叙述。
  首先冠制上,国王主要是乌纱帽,帽两旁的双翅侧着向上,朱红的冠带垂于下颚两旁,也有皮质的五色帽。正一品官员的官帽是用紫色绢布制成;王府内的各个官阶则是青绿色绢布。2以上关于冠制的内容及后文其他与冠服有关的内容各史料记载有所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琉球冠制的确是利用颜色来区分品阶的方法。这里再引《中山纪略》的一例如下:
  “冠以纸为胎,紬布裹之,分贵贱;长七寸、阔二分,周回三转,共为一圈。王用五色花绫,王之叔伯兄弟子姪用黄花绫,宗族用黄光绫;初进王府者为秀才,用红光绢。王府役人及杂职,用红布;百姓皆用青、绿布:此定制也。”3
  关于服装,国王着蟒袍,犀角白玉带。官民都袖长不掩指。三品以上官阶按例使用缎质布料;五品以上使用茧绸布料,其余都是用布、带。其中以黄地锦花为贵,其次是青地龙蟠,再为赤地龙蟠;七品下是杂色花带。琉球国只有国王穿靴,臣民皆无,男女都穿草靸。
  簪制上的区别为:王,龙头;妃,凤头,皆金簪。一品至正二品,素金簪;从二品,金头银柱;三品以下,都为银簪;平民,皆铜簪。命妇、士妻,都视其夫而定;民妇,多以玳瑁。貢使多为三品官,加金簪。1
  琉球王国各官阶冠服品级划分严谨,根据各官员冠服的穿戴可以判定出官员的位阶。冠服差异也是品阶差异下的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主要以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为最主要参考史料,以其它使琉球录为辅助史料对琉球官制进行考察。以上考察是在总括的基础上以琉球本土官员和从我国福建奉令移民而去的闽人两个视角,分别从所设官职类别及品级、职官员额及俸米、取士之法及升迁三个方面对琉球官制进行的梳理。之后主要是从仪从和冠服两个方面论述了琉球王朝品秩差异下的具体表现。之前所撰写关于琉球官制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作为介绍琉球整体情况的部分内容出现,对其系统进行考察的文章很少,所以本人在查找阅览了相关使琉球录及与琉球相关的文章后起笔,想要考察琉球官制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黃景福:《中山见闻辨异》,台湾文献丛刊第292种,1971。
  [2]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
  [3]程顺则、蔡铎、蔡应瑞:《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1976。
  [4]张学礼:《使琉球记》,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一二八册,1996。
  [5]方瑾:《疏球王国三司官蔡温思想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吳泽宇:《琉球闽人家谱史料与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注释:
  [1]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66页。
  [2]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64页。
  [3]真栄田義見:《蔡温:伝記和思想》,冲绳 :文教图书,1976年。
  [4]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67页。
  [5]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66页。
  [6]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81页。
  [7]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二五六册,1996年,第256-473页。
  [8]黃景福:《中山见闻辨异》,台湾文献丛刊第292种,1971年。
  [9]张学礼:《使琉球记》,四库全书存目业书第一二八册,1996年,第128-425页。
  [10]黃景福:《中山见闻辨异》,台湾文献丛刊第292种,1971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科学研究中,调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在社会学这个学科领域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调查法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并结合对淮北煤矿区的调查来分析社会调查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功用。  关键词: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学;功用  一、社会调查概述  (一)概念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
期刊
摘 要:现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同往日,服务型高校事务管理已然成为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转型及发展的方向,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其中,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干部潜能,将“服务”贯穿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服务型;转变;探讨  1.当代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现代社
期刊
摘 要: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民素质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网络环境、校内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氛围,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文化环境,从细节出发能为文化环境的营造提供更加优化的方案。大学生也理应为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的营造贡献力量,对内做高素质公民,对外克服“和平演变”。  关键词:文化氛围;软实力;大学生  文化是一
期刊
摘 要:泰勒公式是把函数用多项式近似表示的重要依据,是数学分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泰勒公式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了泰勒公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  关键词:极限;泰勒公式;数学分析  Abstract:Taylor’s formula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pproximating functions with polynomials.
期刊
摘 要: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達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内涵丰富,对于培育新时代新青年意义重大。通过打造新时代思政课四有教师,发挥高校青年学生主动性,以及丰富教学实践,将蒙古马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途径  蒙古马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其内涵深刻且丰富,对新时代高校教师及新青年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将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内涵进行初步界定,随后從教育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对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民族文化;传承  一、前言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潮在全球广为推崇,首先,倡导公平,理解差异,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在社会公平正义框架下,不同民族文化个体的认知、语言、情感、个性需求
期刊
摘 要:新时代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致力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的和谐发展去担当使命、不断奋斗。青年在践行使命担当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对肩负的使命担当认知不够明确、对认知和践行使命担当存在脱节、社会环境对践行使命担当的冲击等因素影响。为此,要提高青年的本领才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为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担当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期刊
摘 要:宋金时期,道教衰微,其宗教话语权逐渐失落,具体表现为官方话语的冷落、修仙话语主题的失语、宗教话语客体竞争的劣势。全真教在创立与发展中,逐渐解决以上三个难题,重建了道教的话语权。研究道教话语权从失落到重建的现象及其原因,可深化宗教兴衰的认识,为宗教的当下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教;全真教;话语权  一、宗教话语权的定义和获取  所谓宗教话语权,即宗教作为话语主体所拥有的话语权力。在福柯看
期刊
摘 要:在短视频中,背景音乐游走在意识边缘,作用于内心深处。“拍同款”为音乐的传播贡献用户参与量,提高了音乐的热度值。用户在无意识中与音乐和视频营造的氛围产生共鸣,为音乐的热度值提供播放量和浏览量。短视频这种推荐音乐、用户不断模仿、重复使用音乐参与短视频生产的行为将音乐传播演变为网络米姆,继续吸引用户模仿和使用,实现音乐的米姆式传播。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虚拟性与公共性、时效性与流行性、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的要求。地方性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本文尝试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1 背景介绍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国家间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突出。党中央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