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肉用种鹅受精率是提高出雏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肉用种鹅产蛋少,一般年产蛋在30~80枚。为能当年出栏,又受出雏时间和饲养期限制,所以可利用的种蛋每只鹅只有30枚左右。只有提高种蛋受精率,才能提高出雏率。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可提高种鹅受精率。
1、种鹅选择
种用公鹅应选发育正常,体形较大,毛色纯白,头大脸宽,眼亮有神,喙长而钝,颈粗稍长,胸宽厚,背宽长,腹丰整,胫粗有力,两腿间距较大,鸣声洪亮,行动灵活,外观雄壮威武,性欲旺盛,阴茎发育正常,精液品质好的公鹅作为种鹅。
母鹅应选发育良好,体态匀称,外貌清秀,体形长而圆,前驱较浅窄,后躯深宽,臀部圆阔,喙短,眼睛有神,颈细长适中,两翅紧密而有光泽,两脚距离宽,脚掌较小,尾巴短而上翘。毛色、胫、蹼颜色均符合品种特征,繁殖力强者作为种用。
2、合理组群
公鹅性成熟一般在5~6月龄,母鹅性成熟在7~8月龄。配种月龄应在性成熟后期。最早配种月龄公鹅在6月以上,母鹅在8月龄以上为好。
大群自然交配,公、母鹅的年龄与体质最好相似,有利提高受精率。母鹅组群以年龄、体形、体质相近为最好。如不同年龄的群组,应以1年母鹅占30%,2年母鹅占25%,3年母鹅占20%,4年母鹅占15%,5年母鹅占10%。可根据现有母鹅数量及年龄,调整好种群。肉用型鹅公母配比应根据产蛋季节,产蛋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公母配比为1:5~8,产蛋前可按1:5~6,产蛋期按1:7~8,产蛋后期1:9~10。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鹅受精最有效的方法,繁殖期实行对种公鹅单独饲养管理,可大大缩小公母比例,提高优良种鹅利用率,减少经性途径传播的疾病。采用人工受精,1只公鹅的精液可供12只以上母鹅受精。一般情况下,公鹅1~3天采精1次,母鹅5~6天输精1次。此法要求技术操作性很强,鹅舍规范,劳动强度大,是今后发展的发向。
3、科学饲养管理
鹅是以草食为主的水禽,种鹅应有一定规模的放牧草场和运动场地。放牧鹅自由活动,自由采食,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有利于鹅健康,提高受精率。
鹅是大型水禽,特别喜欢在水中交配,所以必须保证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是提高受精率的重要环节。一般1只鹅应用1.0~1.5平方米的水面,水深1米左右为好。水面不宜太大,否则鹅群过于分散,影响公鹅配种。水面过小,鹅群集中,影响鹅运动、采食和交配,会出现争配而影响受精率。水面以自然流动的河湾、湖泡为好,可人为地控制其面积。切不可进入被污染的水池、水塘、湖泡等。同时鹅交配以早晨和傍晚为最佳时间,应安排好,以提高受精率。
中午气温高应选好休息场地,最好在靠水边的树荫处,要抓住最佳交配季节,为种鹅创造更多的交配机会。晚间入舍或圈中休息。每只鹅应有0.5平方米左右为休息地,切不可拥挤而影响休息。
平时应及时清除污物及粪便,保持舍内干燥、通风、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给种鹅一个舒适的生活及生产环境,有利提高受精率。
种鹅日粮中粗蛋白应保持在15%^-16%左右。每天补精料150~160克,并给予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和食盐。日喂2~4次,饮水要充足、清洁。舍饲种鹅要补充足够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砂砾,尤其是生产期更为重要。种公鹅应提早补充精料,使其精力充沛,以利配种。
公母种鹅有一定的利用年限,超过利用年限的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蛋及受精率,应及时淘汰。一般公鹅3年以上,母鹅4年以上应淘汰,优秀者可延用1年。同时及时选择优良种鹅补充种群。对那些无配种能力,性欲冷淡,病弱者及时淘汰,或是1日内不停的与十几只鹅交配及1日内与1只鹅多次交配的公鹅也应淘汰。
4、防疫灭病
平时做好种鹅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工作,是保持种鹅健康提高受精率的基础。特别对传染病的控制要及时免疫接种有关疫(菌)苗,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要注意观察鹅群,发现有异者及时检查、隔离治疗,确定会影响产蛋及受精率者及时淘汰。
吉云高(黑龙江省拜泉县家畜繁育指导站)
崔景辉(黑龙江勃利县长兴乡畜牧站)
1、种鹅选择
种用公鹅应选发育正常,体形较大,毛色纯白,头大脸宽,眼亮有神,喙长而钝,颈粗稍长,胸宽厚,背宽长,腹丰整,胫粗有力,两腿间距较大,鸣声洪亮,行动灵活,外观雄壮威武,性欲旺盛,阴茎发育正常,精液品质好的公鹅作为种鹅。
母鹅应选发育良好,体态匀称,外貌清秀,体形长而圆,前驱较浅窄,后躯深宽,臀部圆阔,喙短,眼睛有神,颈细长适中,两翅紧密而有光泽,两脚距离宽,脚掌较小,尾巴短而上翘。毛色、胫、蹼颜色均符合品种特征,繁殖力强者作为种用。
2、合理组群
公鹅性成熟一般在5~6月龄,母鹅性成熟在7~8月龄。配种月龄应在性成熟后期。最早配种月龄公鹅在6月以上,母鹅在8月龄以上为好。
大群自然交配,公、母鹅的年龄与体质最好相似,有利提高受精率。母鹅组群以年龄、体形、体质相近为最好。如不同年龄的群组,应以1年母鹅占30%,2年母鹅占25%,3年母鹅占20%,4年母鹅占15%,5年母鹅占10%。可根据现有母鹅数量及年龄,调整好种群。肉用型鹅公母配比应根据产蛋季节,产蛋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公母配比为1:5~8,产蛋前可按1:5~6,产蛋期按1:7~8,产蛋后期1:9~10。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鹅受精最有效的方法,繁殖期实行对种公鹅单独饲养管理,可大大缩小公母比例,提高优良种鹅利用率,减少经性途径传播的疾病。采用人工受精,1只公鹅的精液可供12只以上母鹅受精。一般情况下,公鹅1~3天采精1次,母鹅5~6天输精1次。此法要求技术操作性很强,鹅舍规范,劳动强度大,是今后发展的发向。
3、科学饲养管理
鹅是以草食为主的水禽,种鹅应有一定规模的放牧草场和运动场地。放牧鹅自由活动,自由采食,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有利于鹅健康,提高受精率。
鹅是大型水禽,特别喜欢在水中交配,所以必须保证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是提高受精率的重要环节。一般1只鹅应用1.0~1.5平方米的水面,水深1米左右为好。水面不宜太大,否则鹅群过于分散,影响公鹅配种。水面过小,鹅群集中,影响鹅运动、采食和交配,会出现争配而影响受精率。水面以自然流动的河湾、湖泡为好,可人为地控制其面积。切不可进入被污染的水池、水塘、湖泡等。同时鹅交配以早晨和傍晚为最佳时间,应安排好,以提高受精率。
中午气温高应选好休息场地,最好在靠水边的树荫处,要抓住最佳交配季节,为种鹅创造更多的交配机会。晚间入舍或圈中休息。每只鹅应有0.5平方米左右为休息地,切不可拥挤而影响休息。
平时应及时清除污物及粪便,保持舍内干燥、通风、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给种鹅一个舒适的生活及生产环境,有利提高受精率。
种鹅日粮中粗蛋白应保持在15%^-16%左右。每天补精料150~160克,并给予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和食盐。日喂2~4次,饮水要充足、清洁。舍饲种鹅要补充足够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砂砾,尤其是生产期更为重要。种公鹅应提早补充精料,使其精力充沛,以利配种。
公母种鹅有一定的利用年限,超过利用年限的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蛋及受精率,应及时淘汰。一般公鹅3年以上,母鹅4年以上应淘汰,优秀者可延用1年。同时及时选择优良种鹅补充种群。对那些无配种能力,性欲冷淡,病弱者及时淘汰,或是1日内不停的与十几只鹅交配及1日内与1只鹅多次交配的公鹅也应淘汰。
4、防疫灭病
平时做好种鹅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工作,是保持种鹅健康提高受精率的基础。特别对传染病的控制要及时免疫接种有关疫(菌)苗,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要注意观察鹅群,发现有异者及时检查、隔离治疗,确定会影响产蛋及受精率者及时淘汰。
吉云高(黑龙江省拜泉县家畜繁育指导站)
崔景辉(黑龙江勃利县长兴乡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