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感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学习,又要进行情感性学习,要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参与智力活动,并及时地把这种最初发生的愉快情感和认识兴趣引导到热情而紧张的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上,这一点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激起学生真切的体验与启迪的情感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扣住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会激活学习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以情动情,叫做情感的感染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对流这条线外,还有情感对流这条线。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学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果。教师应当凭借自己的情绪色彩来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由于情感输入而转换成的学习热情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情绪。
  二、以情悟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与和谐的情感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学会”为“会学”,就必须时时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学,主动去学,独立探索猎取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活动,达到以情悟情的境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以情悟情呢?
  (一)深入社会,以情悟情。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时代责任感,而且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直接面对奔腾向前的时代朝流,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善于观察,敏于感受,发现问题,揭示本质,从而写出能够探索生活真谛,把握时代脉搏的作文。社会实践作文的形式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提倡多写些社会实践作文更有利于学生以情悟情,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习作训练产生更多的实际效益。
  (二)读出情感信息。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工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音、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么?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三、以情移情,激发学生执着的求知与探索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刨设特定情境、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当学生“得法”于课内后,就必然要借助课外的“练功”。事实上,学生终归是要走出课堂小天地,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美国那位从二百多万中、小学教师中挑选出来的荣获全美模范教师桂冠的西斯尼女士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她在教经济学课时,常常把银行家或商人带到教室里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用于实际;组织学生讨论美国的经济政策,然后由教师在学生面前进行答辩;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企业家、银行家,买主或卖主等角色,使其领会经济理论或管理方略;组织学生到银行、工厂、商场参观学习等等,这实质上就是开创了多种信息接受渠道,便于学生借助语文工具获悉、探索社会经济信息,既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增长才干,也有利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
  四、要出情入理
  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意境,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广大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出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关
[摘要]快乐活动性原则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群体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变化。不同的群体,语言的特征不尽相同。儿童的语言必然带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单音节词为主,善长于韵律儿歌,歌曲。此外,由于儿童的生活是准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欢富有幻想的儿童故事以及拟人化的动物故事。童年期的儿童还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儿童对角色游戏、角色语言最有兴趣这一特点来组织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环境意识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就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与环保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安全和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作者简介]胡廷彬,男,福建省屏南县屏城中学教师。    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
城市化日益加剧,人口不断上升,居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越来越重视。创造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品质,为人们创造和谐的生
对n次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最小零偏差定理给出了求其n次最佳逼近多项式的方法.在此定理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关于n-k(n<k)次逼近多项式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和自动化程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PPT教学成为老师们最常用、最惯用、最乐用的教学手法之一。然而,PPT的运用如何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就成为老师们不断探索的话题。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巧用、妙用、智用PPT,提高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Powerpoint;中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一、巧用PPT创设情境,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中职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占据较大比重,其施工安装的质量高低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成本和质量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同样也会作用于后期的工程投入效能实现。所以在电
通过构建高效数据模型,识别出各类用户名单并制定相应策略,实现精细化策略运营;通过对用户的预先分级,及对相关属性特征的分析挖掘,建立策略事前防范手段;从而打击非法用户发
音响行业不断发展,音响金属网罩的采用可以有效地提升音响的品味与档次感。但是音箱生产过程中金属网罩的加工常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将会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