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体育院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该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的本科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体育学院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对体育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意向 影响因素 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b)-0094-02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形势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就业导向和就业模式发生了变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体育行业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工作。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该文旨在了解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建立新的视角的职业选择,增强职业选择和竞争意识,完成就业。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生就业意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就业意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被评价者的意见,问卷由笔者亲自撰写,通过专家效度检验,共分发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91份问卷。回收率为96.00%。收集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63%。
1.2.2 样本抽样方法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总数,男女按4∶1的比例,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n = 126)。
1.2.3 问卷信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测试的可靠性,选择了50名受试者,并对其进行二次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15 d。经过2次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重测一致性分别为94.00%、90.00%,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就业意向
2.1.1 就业地域意向
毕业生一般受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雇用的影响。在毕业之际每个人都想选择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区就业,同时在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考虑待遇问题,待遇的好坏,毕竟对生活的质量还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些发达城市将是所有毕业生的理想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指导,引导学生去西方需要人才的地方,首先考虑国家的需要,然后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2.1.2 就业单位意向
就业机构多元化,但体育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倾向于各类学校等机构、体育俱乐部、独立创业。对于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单位的调查,分为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体育俱乐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自己创业。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意向主要集中在学校,由于学校具有工作相对稳定、工资、工作环境、福利等优势,仍然成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2014年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体育研究机构就业的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体育学院专业的限制,进入这些单位的大型企业更加困难。同时政府机构、体育科研机构每年需要的人员较少,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的学生来说,健身教练需要的更多,但由于俱乐部的工资、福利不是很高,工作也不是很稳定,所以虽然在健身俱乐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不是第一选择。
2.1.3 对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意向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需求下降,甚至放弃。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体育院校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对口,这是与其自身特点有关,由于专业性强的局限性,再加上体育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形成流动性差、小范围就业的趋势。 目前,中国体育大学毕业生不再是人才缺乏的情况,我们是否还应该牢牢把握体育大学生的“专业对口”不放?
2.2 影响因素
2.2.1 就业形势
当被问及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认识”时,不了解就业情况和当前严重就业情况主流的学生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乐观、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其实这种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学生不能抱有盲目乐观的态度。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基本一致,甚至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政府、学校、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在困难中求发展。
2.2.2 个人专业技能
对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生对自我专业技能的评价: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2.11%认为他们的专业技能很强,认为他们的专业能力强或很强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9.20%,认为自己专业弱的学生占总调查的50.80%,这种情况不容乐观,高校体育专业就业形势比较窄,这些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或健身俱乐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现在单位需要申请多项技能,所以专业能力尤为重要。为了找到理想的单位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体育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也应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更高的标准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期末考试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见表2。
2.2.3 意見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图1),我们学院毕业生的意见选择有:自我、父母、老师、恋人等。39.78%的学生选择“自我”。这表明,主要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毕业生普遍增加,当在重要选择的生活中,毕业生更加自信自己的判断。但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过程中,毕业生更倾向于寻求父母的看法,33.45%的学生选择“父母”,12.68%的学生选择教师的看法,教师对于每年的学生就业情况都比较了解,同时老师对体育机构的就业情况有较深的理解,所以老师的建议比其他人的建议更专业。
3 结论
(1)主要是发达城市,其次是中西部地区。
(2)以学校为主,主要是由于学校具有工作稳定、工资、工作环境等优势,除了严峻的就业情况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
(3)影响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单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以及就业领域,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晋升。
(4)在面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语言能力弱,缺乏面试技巧和紧张感。
参考文献
[1]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8.
[2] 皮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 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97-99.
[4] 卢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25-28.
[5] 袁野,张蕴琨,陶新,等.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J].体育学刊,2002,9(1):91-94.
关键词:就业意向 影响因素 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b)-0094-02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形势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就业导向和就业模式发生了变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体育行业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工作。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该文旨在了解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建立新的视角的职业选择,增强职业选择和竞争意识,完成就业。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生就业意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就业意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被评价者的意见,问卷由笔者亲自撰写,通过专家效度检验,共分发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91份问卷。回收率为96.00%。收集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63%。
1.2.2 样本抽样方法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总数,男女按4∶1的比例,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n = 126)。
1.2.3 问卷信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测试的可靠性,选择了50名受试者,并对其进行二次问卷调查,时间间隔为15 d。经过2次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重测一致性分别为94.00%、90.00%,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就业意向
2.1.1 就业地域意向
毕业生一般受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雇用的影响。在毕业之际每个人都想选择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区就业,同时在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考虑待遇问题,待遇的好坏,毕竟对生活的质量还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些发达城市将是所有毕业生的理想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指导,引导学生去西方需要人才的地方,首先考虑国家的需要,然后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2.1.2 就业单位意向
就业机构多元化,但体育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倾向于各类学校等机构、体育俱乐部、独立创业。对于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单位的调查,分为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体育俱乐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自己创业。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意向主要集中在学校,由于学校具有工作相对稳定、工资、工作环境、福利等优势,仍然成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2014年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体育研究机构就业的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体育学院专业的限制,进入这些单位的大型企业更加困难。同时政府机构、体育科研机构每年需要的人员较少,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的学生来说,健身教练需要的更多,但由于俱乐部的工资、福利不是很高,工作也不是很稳定,所以虽然在健身俱乐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不是第一选择。
2.1.3 对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意向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需求下降,甚至放弃。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体育院校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对口,这是与其自身特点有关,由于专业性强的局限性,再加上体育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就形成流动性差、小范围就业的趋势。 目前,中国体育大学毕业生不再是人才缺乏的情况,我们是否还应该牢牢把握体育大学生的“专业对口”不放?
2.2 影响因素
2.2.1 就业形势
当被问及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认识”时,不了解就业情况和当前严重就业情况主流的学生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乐观、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其实这种观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学生不能抱有盲目乐观的态度。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基本一致,甚至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政府、学校、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在困难中求发展。
2.2.2 个人专业技能
对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届本科生对自我专业技能的评价: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2.11%认为他们的专业技能很强,认为他们的专业能力强或很强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9.20%,认为自己专业弱的学生占总调查的50.80%,这种情况不容乐观,高校体育专业就业形势比较窄,这些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或健身俱乐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现在单位需要申请多项技能,所以专业能力尤为重要。为了找到理想的单位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体育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也应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更高的标准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期末考试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见表2。
2.2.3 意見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图1),我们学院毕业生的意见选择有:自我、父母、老师、恋人等。39.78%的学生选择“自我”。这表明,主要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毕业生普遍增加,当在重要选择的生活中,毕业生更加自信自己的判断。但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过程中,毕业生更倾向于寻求父母的看法,33.45%的学生选择“父母”,12.68%的学生选择教师的看法,教师对于每年的学生就业情况都比较了解,同时老师对体育机构的就业情况有较深的理解,所以老师的建议比其他人的建议更专业。
3 结论
(1)主要是发达城市,其次是中西部地区。
(2)以学校为主,主要是由于学校具有工作稳定、工资、工作环境等优势,除了严峻的就业情况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
(3)影响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单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以及就业领域,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晋升。
(4)在面试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语言能力弱,缺乏面试技巧和紧张感。
参考文献
[1]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8.
[2] 皮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 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97-99.
[4] 卢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25-28.
[5] 袁野,张蕴琨,陶新,等.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J].体育学刊,2002,9(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