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抓实课程育人上下功夫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工作环节也很多,既有学校管理的因素,也有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影响,当然还有校长、教师、学生同伴的影响。作为学校,首先应该抓好的或者说最基础的工作是课程、课堂和教学。因此,要做好德育工作,务必要抓实课程德育,在课程育人上下足功夫。
  第一,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所决定的。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要求学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这也是《义务教育法》对学校教书育人办学宗旨的法律规定。
  第二,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德育的功能和育人的职责。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本质,是教师的最高价值追求。教师从踏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艰巨而又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好书”只完成了教师工作的一半,“育好人”才是教师更为重要的职责。如果没有“育人”功能,何来“灵魂工程师”?何来“辛勤的园丁”?何来“神圣的职业”?职业要求教师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一切从教育学生出发,一切为教育学生服务。
  第三,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度过的,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第四,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学科课程及其教学本身充满着道德价值取向,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必定伴随着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的涵养,语文、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都是毋庸置疑的。当每个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设计与实施都注重对德育价值的发掘时,师生就会共同发展对道德的敏感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投入积极的情感。因此,学校中围绕课程学习的活动过程,也就成为对学生品德全面培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课程改革应有之义。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使知识、能力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需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学校教书和育人、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紧紧抓住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核心,统筹协调好教育和教学的关系,切实把育人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于教育教学中。
  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的关系。教师培训中不仅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人格魅力和育人能力的提高;选拔、任用、评价教师时,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考察教师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
  三是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品德发展的关系。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身心发展、个性特长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尽管我们在加强课程德育建设、抓实学科德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制定了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开展学科德育教学案例展示、树立学科德育的教书育人典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在探索中前行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深刻地思考、深入地研究。
  编辑 付江泓
其他文献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可以用“春风大雅,化物无声”来概括。“春风大雅”代表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在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则是“化物无声”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承袭传统。  政治和思品学科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生
编者按: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也必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小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学校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读圣贤之书 成厚德之人——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全面、系统地展示海淀区传统文化教
在第一部关于福尔摩斯的小说中,我们了解到伦敦侦探的一些独特之处.福尔摩斯应该是现代人和世界运行的专家,却不知道太阳系如何运行.
期刊
2008年7~8月利用夹日法对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5个.1248夹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247只,隶属于3目 6科11 属20 种(另有3只竹鼠和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只是蒙古高原上一个部落的名称,因其内部分支众多,形成了许多氏族,这些氏族也被称作部。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民族共同体开始形成,原来不属于蒙古的大大小小部落及其民众,从此也都自称为蒙古,同时在蒙古这一共称下面,保留着自己的部名。历经蒙元至明清时期,大部分部名依然存在,同时又增加了不少新的部名,当然新老部落绝大多数都处在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成员的统治之下。探
为夯实传统文化根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八一中学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并开展“文化游学系列课程”,引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含英咀华,打造品质文化,成就八一品质学子。  学校构建传统文化课程群,自主开发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古诗文教学,把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作为学生的精神落脚点。  通过经典研读,让学生知仁知义。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高中语
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职工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由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众化、开放式、区域性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在过去的50多年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优秀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创新,以“立足东城,服务社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多元开放型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以社区教育为特色”的发展定位,大力倡导终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民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管的高等职业院校。建院以来始终把培养各类民政人才作为核心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中,学院依托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所、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办公室设在学院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推进
“十一五”期间,北京交通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顺应首都经济和交通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将“做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做交通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作为办学使命,以北京交通行业“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依据,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探索首都交通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在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领导下,历时两年开展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2009年10月,经市委、市政
由北京画院、日本南画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回——中日美术交流联合展作品展”,10月10日至10月14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参展的作品涵盖山水、人物、花鸟各科,代表了当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