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名词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学 graphology,grammatology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我国习惯上将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作“文字学”。
  普通文字学 general graphology 通过研究世界上各种文字的起源、性质、特点、发展演变以及与其应用有关的各种问题,揭示人类文字构成和应用一般规律的学科。
  古文字学palaeographology,palaeography研究古文字的学科。以考古发现或传世的古代各种铭刻和书写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考释研究字形,明确音义,阐释其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等。例如埃及圣书字和古汉字的研究等。
  汉字学 Chinese graphology,study of Chinese script又称“汉语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门类。研究汉字的形成、发展、特点和性质,分析汉字的构成及其形、音、义关系,研究有关汉字改革与应用的各种问题。我国习惯上也称“中国文字学、文字学”。
  中国古文字学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script以秦、汉之前的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以古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方法等为研究内容,并考释各种古汉字资料的学科。我国习惯上简称“古文字学”。
  甲骨学 study of bone inscriptions 以19世纪末以来陆续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和西周甲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甲骨文字的考释、甲骨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甲骨文字学 graphology of bone inscriptions 用文字学的方法对甲骨文的性质、结构、特点、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断代文字学学科。
  金石学 epigraphy 中国古代以收集和研究青铜器、碑石等遗物及其铭刻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问。兴起于宋代,鼎盛于清代,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前身。
  传统汉字学 classical Chinese graphology 中国历史上对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结构类型及形音义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问。以《说文解字》及“六书”理论为核心,形体研究与音义研究紧密结合。习惯上也称“传统文字学”。
  汉字字源学 graphic etymology of Chinese script 研究汉字个体的形体来源及汉字字族谱系形成、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问。
  汉字文化学 study of Chinese script culture揭示汉字个体及其系统所承载的文化要素和意义,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一门学问。
  现代汉字学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的学问。以20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用字为对象,研究其性质、特点以及字形、字音、字量和字序等,揭示现代汉字的构成和应用规律,研究制定现代汉字应用的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的语文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比较文字学 comparative graphology,comparative grammatology 对不同文字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认识文字发展一般及特殊规律的一门学问。
  文字 script,writing 人类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画 graphic picture 文字萌芽时期描画或刻写在器物、岩壁等载体上,用于记事或传递信息的单个或一组图形。与原始文字有某些接近之处,但还不能用于准确地记录语言。
  刻划符号scratch-mark symbol 成熟文字体系出现之前或其早期阶段,刻划在陶质、石质等器物或山崖石壁上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几何形符号或象形符号,是研究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
  象形文字pictographic script 文字类型之一。字形具有象形特点的文字体系,即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以体现所记录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而形成的书写符号系统。一种语言成熟的书写符号系统不可能由单一的象形文字构成。
  表音文字phonetic script 文字类型之一。通过字母或字符表示语音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音素文字phonemic script 又称“音位文字”。表音文字的一种。用字母(如英语、法语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语等使用斯拉夫字母)表示音素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音节文字syllabic script 表音文字的一种。用一个字母(如日语使用的假名、阿拉伯语使用的字母)表示一个音节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语素文字morphemic script 又称“词素文字”。用一个字符表示一个语素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表意文字 semantic script,ideography 文字类型之一。字符本身或其结构单位与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有一定联系而与所记录词的读音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写符号系统。
  意音文字semanto-phonetic script 又称“意符音符文字”。综合运用表意和表音符号(还包括一些记号)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自源文字self-initiated script 起源过程没有受到其他文字系统影响,独立发生、发展并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书写符号系统。
  他源文字other-initiated script 受其他文字系统影响而发生、发展所形成的书写符号系统。
  古文字 ancient script,ancient writing 世界各民族在历史上创制的各种古代书写符号系统,包括古汉字、埃及圣书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美洲玛雅文字等。特指古汉字。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Chinese script,sinogram中国汉民族创制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至少在公元前14世纪前后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并沿用至今,是世界上唯一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古老的文字体系。我国习惯上称作“字”或“文字”。
  字形graphic form 文字的外形,即一种文字单个字符在空间展示出来的形状。特指汉字的外形。
  字音pronunciation of a script 单个文字的读音。特指汉字的读音,一般包括声、韵、调等要素,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其读音也有所变化。
  字义semantic meaning of a script 单个文字所记录的语言的意义。特指汉字所记载的汉语的词义或语素义。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意义时,一般将与字形构成关系密切的较为原始的意义称为本义,将与本义有联系且相对后起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将通过假借而获得的意义称为假借义。
  古汉字ancient Chinese script 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原始古汉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及秦至汉代早期处于隶变过程中的古隶书等。习惯上也称“古文字”。
  近代汉字modern Chinese character 秦汉以后至20世纪初叶使用的以隶书和楷书为主体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
  现代汉字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 20世纪以来用于记录现代汉语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改革script reform,writing reform 文字体系或制度方面有计划的改革,包括整体性的和局部性的变革。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制度的改革、文字符号的更换或创制、文字形体的简化和整理。特指“汉字改革”。
  陶符pottery symbol 在汉字体系形成的早期阶段,刻划在陶质、石质等器物上的几何形或像实物之形的符号。我国仰韶、良渚、大汶口、龙山等新石器文化遗址所出遗物上多有发现,是研究汉字起源的重要资料。
  简化simplification 汉字形体演变的一种现象,汉字在音义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省去某些构形要素等方式,使字形由繁复趋向简省。
  简体 simplified form 汉字经过简化所形成的相对简省的字形。
  草书楷化regularization of cursive form into standard script 一种汉字简化方法,将汉字草书字形用楷书的笔法加以规范改写,使字形得以简省。
  同音代替 homophonic substitution 一种汉字简化方法,用相对简便的汉字取代音同或音近而字形相对繁复的汉字。
  繁化complexity 汉字形体演变的一种现象,在既有字形之上增加新的构形要素(意符、音符、记号等),而该字所记录的音义并未因此产生任何变化。
  繁体 complex form 一般指汉字被简化前的字形,也指汉字被繁化后所形成的字形。
  累增字cumulative graph 在既有字形上增加偏旁而字音字义均未改变的后起繁化汉字。传统汉字学所用术语,由清代学者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提出。
  义近形旁通用 interchange for near-meaning components 古汉字中某些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形旁在字形结构中可以相互通用替换的现象。例如,古汉字中人与女、首与页、口与言、鸟与隹等作为意符使用时,常可通用替换。
  分化 differentiation 将原来由一个字所承担的多项职能,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分别承担的汉字演变现象。汉字分化的类型主要有异体字分工、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造与源字只有笔画上细微差别的分化字、造与源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
  分化字differentiated graph 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个字记录的音义过多而通过分化方式派生出来的新字。
  同源字 cognate graph,paronymy graph具有同一形体来源和字形分化关系的一组字。
  源字matrigraph 汉字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分化出的新字而言的原字。
  字原 basic character又称“字根”。构成汉字体系的基本字,也指一组具有亲缘关系的分化字所赖以派生的源头字。字原主要包括独体象形字和少数会意字。
  类化nalogization,assimilation 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体的某一部分与其自身另一部分或与其他汉字的某一部分产生类同化形变的演变现象。
  汉字结构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 汉字字形的结体构造,即汉字的线条、笔画、部件、偏旁等构形要素,依据一定的理据和规律在空间排列展开的组合和构造。
  偏旁 graphic component,side component构成合体字的直接构字单位。多数能独立表示完整音义,相同的偏旁因排列组合的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字形。例如,“沐”的偏旁“氵、木”,“花”的偏旁“艹、化”,“园”的偏旁“囗、元”。
其他文献
一缩写词的定名    近四分之一世纪,为了促进科学的交流和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出现大量(大概以万计)的缩写词或缩略语。缩写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缩写词只是一个符号。如:AAPK(abscisic acid-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脱落酸活化蛋白激酶)、BPAG(bullous pemphigoid antigen,大天疱疮抗原)、DNFB(dinitrof
期刊
摘要: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是血管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但在中文翻译时出现了意思重叠和相近、不便于区别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把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翻译成中文时将区别重点放在前缀“vasculo-”和“angio-”,分别翻译为“血小管”等和“血管”,从而达到区别的目的。同时,对英语(外语)专业术语的及时汉语规范化提出建议:(1)以词根、
期刊
外来的科学技术名词总要有一个对应的中文名词,这就遇到了怎么翻译的问题。翻译的方式包括意译和音译等。意译最主要的是要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名词本身的科学内涵。音译则是径直地按普通话发音的汉字标明外来名词的音节。一个名词究竟应该音译还是意译,难免会有争议。比如,“激光”和“镭射”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例子。  这里讨论的是生物科学中prion的译名。prion的英文全名称是proteinaceous in
期刊
2007年8月17日,是值得中国科学史界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在命名仪式上宣读了命名证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6月9日发现的小行星1997 LF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5472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59
期刊
一 马 (鱼友)(yǒu)    中国古文献内无(鱼友)字,也无马(鱼友)鱼名。初见于《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成庆泰先生记有马(鱼友)目(Polynemiformes),马(鱼友)科(Polyne- midae),四指马(鱼友)属(Eleutheronema)及四指马(鱼友)(E.tetradactylum)。据笔者所知,此鱼形体和善,且颈下在胸鳍前下缘有数条粗丝状的游离胸鳍条,似马颈
期刊
经标准化归口单位——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下达了GB 6525—86的修订计划,标准修订工作时间为2007年至2008年。2007年4月6日在北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标准修订工作预备会议。该标准技术归口单位、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和部分起草人参加了会议,拟于10月下旬进行项目预审,2008年4月审定,6月报批。  现就原标准产生的背景、修订的必要性和基本点
期刊
随着“神五”和“神六”的圆满飞天和“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进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后第三个拥有载人技术到地球以外太空飞翔的国家,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目前,在英文媒体上taikonaut一词用得已经很普遍,国内媒体上也不时有出现。但是,相对于美国人常用的astronaut和俄罗斯人常用的cosmonaut,taikonaut一词的产生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似乎仍然有些扑朔迷离。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科学与语言实际上是并行发展的这一视点出发,以《比亚韦斯托克宣言》的主要观点为依据,试图说明,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些学科的术语发展水平的研究,可以透视出该时期人类思维的进化与发展水平。这实际上属于人类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对当前人们关注的认知科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术语学,人类语言学,思维,进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point th
期刊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刊物特向全社会征文,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体裁、字数不限。来信、来稿均可。参与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于2008年年初举办的刊庆庆典活动,获奖文章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刊庆纪念专刊中。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热心参与,畅谈自己的想法,与更多朋友共同分享您与《中国科技术语》的故事。来信、来稿请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sttj@
期刊
翁宇庆,1940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荣获国家发明奖、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现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第二届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冶金行业有着良好的名词工作传统,翁宇庆先生是本刊自开办“名家”栏目以来,采访的第二位冶金学名词审定专家。在第二届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笔者曾有幸与翁先生谋面,并旁听了他在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