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选材,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技术结构,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关于小学生短跑训练的一些新观点和训练技巧,并且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练习;负荷;技术
短跑主要体现一名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小学生短跑又有其鲜明的特点,身体发育不完善,力量素质较差,跑步意识不清晰,技术不稳定,可塑性强等等。那么在小学生的短跑训练过程,就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在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殊阶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选材
“选到好的学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首先要注意身材比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下肢长于上肢,大腿粗,小腿细,足弓高,跟腱长、脚踝细、肩宽,腰细、臀部结实、高翘;其次父亲或是母亲有较好的短跑历史。学生的性格要活泼开朗,好胜心强,心理素质好。同时在选材时一定要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包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测试项目:30米、50米、立定跳远、4-5步助跑5级单脚跳、15米单脚跳计时、10秒高抬腿、坐姿脚踏频率等等。测试时注意观察学生跑步的协调性,跑动时动作是否轻盈。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身材是否向高大化发展。
二、合理的训练计划
要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第一步就是制定训练计划,计划可以分六个阶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落实,学生的短跑成绩一定能大幅度的提高。
1.初级阶段
从跑的基本练习着手:摆臂练习、小步跑、高抬腿、折叠跑、后蹬跑。同时进行柔韧练习:踢腿、压腿、纵叉、横叉、跨步走。贯穿灵敏性练习:听信号做动作,三角形障碍跑,各种游戏。接下来是进行自身力量练习:单脚跳、跨步跳、蛙跳、背人跑、跳楼梯、跑楼梯。然后进行跑姿的规范练习,这个阶段要特别注重跑姿的错误动作纠正,常见的错误动作有:摆臂是肩关节紧张、耸肩、上身左右摇晃、上身后仰、八字脚等等,发现问题要马上解决,如果让学生形成习惯就很难纠正了。形成良好的跑姿后,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加速跑,但练习的强度不要太大,让学生用70%的力量跑就可以,防止动作变形。
2.冬训阶段
逐步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可以进行速度耐力(100米-400米)练习,轻杠铃负重半蹲和深蹲,负重跑楼梯,拖轮胎跑,上坡跑,负重跳等等,要注意各种练习的合理搭配。对于小学生来说,因身体发育不完善,运动量和强度加大后,特别注意各练习间的休息时间,不能过度疲劳,防止运动损伤。训练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进行放松。
3.提升阶段
合理的加大训练量,训练强度相对减弱,各种练习加大负重和加长练习距离,注意在负重练习之后,一定要进行高强度的徒手练习,以提升动作的速率。要多安排各种动作的跳深练习(可以先负重练习,后徒手练习),以及行进间加速跑。比如,在轻杠铃负重半蹲后,马上进行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20-30米。在训练内容安排,要注意上下肢、腰腹肌力量同步发展,千万不要忽视上肢力量的发展。有一组练习我觉得效果特别明显,详情见表1。
同时根据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下肢负重练习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安排相应的重量,并且尽量少用深蹲,多采用半蹲或三分之一蹲。在这个阶段后期,可以安排和兄弟学校进行友谊对抗赛,让学生感受比赛气氛,在激烈对抗中提升成绩。
4.冲刺阶段
一般是指临近比赛的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要减小运动量,相对加大练习强度。在训练中,减少跑的次数,想办法让学生很大强度的进行跑的练习。比如,每次跑之前,给学生规定一个目标成绩,达到就给一个小小的奖励;或者安排追逐跑,追到者奖励,被追到者给以小小的惩罚。还可以联系和中学生比赛,以增加练习强度,再次提升成绩。
5.调整阶段
教练员要根据短跑项目特点,在赛前的几天里利用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去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在训练中,要做到“因己而宜”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要通过测试掌握运动员从事各种练习的极限强度,如某运动员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3秒,且将其作为练习强度的100%,以便在采用中等强度(如用70%的强度)进行100米练习时,换算出相应的速度(大概13.6秒)进行训练。通常是在确定了各项练习的强度后,再考虑配以相应的负荷量,同时练习的次数要逐渐减少。通过合理的调整训练,比赛成绩都要比训练成绩提高一些。详情见表2。
6.比赛阶段
训练过程,进行了无数次各种练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比赛中的那一次跑,如何让学生发挥最佳水平,第一步就是调整学生的心态,树立学生的比赛信心,培养学生渴望比赛以及求胜心理。其次是对学生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在比赛前要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所以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二重目标。一是基本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二是超值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短跑训练过程,要抓住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合理的练习内容,调节训练中各阶段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能让学生的短跑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练习;负荷;技术
短跑主要体现一名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小学生短跑又有其鲜明的特点,身体发育不完善,力量素质较差,跑步意识不清晰,技术不稳定,可塑性强等等。那么在小学生的短跑训练过程,就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在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殊阶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选材
“选到好的学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首先要注意身材比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下肢长于上肢,大腿粗,小腿细,足弓高,跟腱长、脚踝细、肩宽,腰细、臀部结实、高翘;其次父亲或是母亲有较好的短跑历史。学生的性格要活泼开朗,好胜心强,心理素质好。同时在选材时一定要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包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测试项目:30米、50米、立定跳远、4-5步助跑5级单脚跳、15米单脚跳计时、10秒高抬腿、坐姿脚踏频率等等。测试时注意观察学生跑步的协调性,跑动时动作是否轻盈。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身材是否向高大化发展。
二、合理的训练计划
要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第一步就是制定训练计划,计划可以分六个阶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落实,学生的短跑成绩一定能大幅度的提高。
1.初级阶段
从跑的基本练习着手:摆臂练习、小步跑、高抬腿、折叠跑、后蹬跑。同时进行柔韧练习:踢腿、压腿、纵叉、横叉、跨步走。贯穿灵敏性练习:听信号做动作,三角形障碍跑,各种游戏。接下来是进行自身力量练习:单脚跳、跨步跳、蛙跳、背人跑、跳楼梯、跑楼梯。然后进行跑姿的规范练习,这个阶段要特别注重跑姿的错误动作纠正,常见的错误动作有:摆臂是肩关节紧张、耸肩、上身左右摇晃、上身后仰、八字脚等等,发现问题要马上解决,如果让学生形成习惯就很难纠正了。形成良好的跑姿后,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加速跑,但练习的强度不要太大,让学生用70%的力量跑就可以,防止动作变形。
2.冬训阶段
逐步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可以进行速度耐力(100米-400米)练习,轻杠铃负重半蹲和深蹲,负重跑楼梯,拖轮胎跑,上坡跑,负重跳等等,要注意各种练习的合理搭配。对于小学生来说,因身体发育不完善,运动量和强度加大后,特别注意各练习间的休息时间,不能过度疲劳,防止运动损伤。训练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进行放松。
3.提升阶段
合理的加大训练量,训练强度相对减弱,各种练习加大负重和加长练习距离,注意在负重练习之后,一定要进行高强度的徒手练习,以提升动作的速率。要多安排各种动作的跳深练习(可以先负重练习,后徒手练习),以及行进间加速跑。比如,在轻杠铃负重半蹲后,马上进行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20-30米。在训练内容安排,要注意上下肢、腰腹肌力量同步发展,千万不要忽视上肢力量的发展。有一组练习我觉得效果特别明显,详情见表1。
同时根据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下肢负重练习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安排相应的重量,并且尽量少用深蹲,多采用半蹲或三分之一蹲。在这个阶段后期,可以安排和兄弟学校进行友谊对抗赛,让学生感受比赛气氛,在激烈对抗中提升成绩。
4.冲刺阶段
一般是指临近比赛的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要减小运动量,相对加大练习强度。在训练中,减少跑的次数,想办法让学生很大强度的进行跑的练习。比如,每次跑之前,给学生规定一个目标成绩,达到就给一个小小的奖励;或者安排追逐跑,追到者奖励,被追到者给以小小的惩罚。还可以联系和中学生比赛,以增加练习强度,再次提升成绩。
5.调整阶段
教练员要根据短跑项目特点,在赛前的几天里利用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去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在训练中,要做到“因己而宜”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要通过测试掌握运动员从事各种练习的极限强度,如某运动员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3秒,且将其作为练习强度的100%,以便在采用中等强度(如用70%的强度)进行100米练习时,换算出相应的速度(大概13.6秒)进行训练。通常是在确定了各项练习的强度后,再考虑配以相应的负荷量,同时练习的次数要逐渐减少。通过合理的调整训练,比赛成绩都要比训练成绩提高一些。详情见表2。
6.比赛阶段
训练过程,进行了无数次各种练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比赛中的那一次跑,如何让学生发挥最佳水平,第一步就是调整学生的心态,树立学生的比赛信心,培养学生渴望比赛以及求胜心理。其次是对学生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在比赛前要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所以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二重目标。一是基本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二是超值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短跑训练过程,要抓住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合理的练习内容,调节训练中各阶段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能让学生的短跑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