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画皮》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走片,这与制作方刷新了目前电影票房的“吸金格局”等因素密不可分,但更要归功于影片对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一设置观众能够认同接受的情感体系,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舍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从内在的力量出发,把人性的复杂、悲与喜糅合在一起。在人性挣扎的具体表现之外,又以悲喜的糅合给观众带来双重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冲击,使观众既得到情感的净化,又获得心灵的满足。
  [关键词]《画皮》 现代阐释 情感共鸣
  
  电影《画皮》19天票房过两亿,创国庆档票房历史最高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大片。这与制作方大胆启用三位内地一线明星做主角,刷新了目前电影票房的“吸金格局”等因素密不可分,但更要归功于影片对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设置观众能够认同接受的情感体系,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从道德评判到人性挣扎
  
  原著对画皮的故事注重的是道德评判:贪色者有着一颗令人唾弃的肮脏的心。与此相呼应,原著中的人物代表的是一个道德符号。而电影画皮却把人物关系进一步拓展,把他们放置在人性困境中听任挣扎,从而把一个经典的道德故事成功演绎为现代的人性炼狱。
  原著中,王生是一个书生,他见色起意。因色而亡,贪色是他的唯一内容。他是作为道德批判的箭靶而出现的。影片中王生的形象完全翻转。他成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战功赫赫但绝不是一介武夫,他儒雅温柔,不仅懂爱而且深知爱的责任。王生与狐妖小唯一见钟情,激战中眼神不由自主地停留,一句平淡的“我带你走”饱含不易察觉的爱恋。他同时爱着妻子和小唯,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甚至对自己都不愿承认,只有每夜的梦境明确无误地昭示着他的情感困扰。这种爱的责任,甚至在妻子佩蓉被诬为妖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一句“不管你做了什么,我们都一起承担”,掷地有声,表现出对爱义无反顾的坚守。
  与王生相比,王生之妻——陈氏——佩蓉的变化较小。陈氏的出场是怀疑丈夫带回的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丈夫送她走:接下来就是为救丈夫忍受耻辱,终于使丈夫起死回生。佩蓉与陈氏一脉相承,虽无啖痰吐心之举,却增饮毒救世之功,二者均深谙为妻之“义”,佩蓉更由怀疑小唯是妖衍生出一系列戏剧情境:如何面对丈夫的心有旁骛?如何面对丈夫的不信任?如何面对狐妖的交换条件?这样,就把原著中陈氏的单纯义举演变成为复杂的内心纷争,尤其在与妖单独对阵的段落。佩蓉以弱势之躯勇对强势之敌,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情感震撼。而佩蓉饮毒变妖的场面设计,使她的心灵苦痛和视死如归得到了鲜明的形象外化。当佩蓉白发血泪地奔出家门,并最终举剑自刎。她的挣扎才以毁灭的形式得到彻底的解决。
  由鬼到妖,由只知吃心到明晓真爱,小唯的形象设置是颠覆性的。从与王生一见钟情开始,这个狐妖就一步步走进人性挣扎的旋涡,从爱的占有到爱的付出。从一起变老的承诺到最终用千年灵气换来死者的起死回生,小唯不仅学会了爱,更学会了为爱牺牲。
  这样,影片就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一聊斋故事,把一个现代的社会话题融入其中,故事主角也由道德符号一变而为立体的现代人。虽然他们着古装,但困扰他们的是现代情感——因对妻子的爱与责任而不纳妾,这在三妻四妻的婚姻制度中,是个根本不必考虑的问题。影片对聊斋故事的现代阐释注重人物内心的挣扎,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道德认同:王生之爱不离不弃,佩蓉之义触目惊心,小唯之情终得善果。人性挣扎使人物真实可感,道德回归符合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道德人情观,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悲与喜的糅合
  
  影片保留了原著死而复生的结局,并把这一结局扩大至所有人。这一符合国人大团圆传统接受习惯的模式让人释然。但影片并不单纯渲染团圆之喜,而是把悲与喜糅合在一起,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复杂的观影感受。
  从故事的情节驱动力来看,原著中问题的最终解决主要依赖外部力量的干预:道士捉妖、乞人唾痰,因为道德评判本身即侧重外来评价,所以外部力量的干预解决便顺理成章。在影片中,情节的推动发展直至终局主要的驱动力来源于内部:爱的内力驱动。王生、佩蓉、小唯甚至庞勇、夏冰、蜥蜴精,无一例外。全是为爱而牺牲。
  义胆贞妻佩蓉的死,不仅为爱,而且被提升至救世的高度。她勇担妖的恶名,慷慨赴死以救夫救世,洋溢着强大的悲剧净化力量。与佩蓉的死相比,王生的死显得有些单薄,但他以自己的死换取妻子的活,带有忏悔与补救的意味,这对他此前的精神出轨。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隆重修正。
  小唯的死带有更为复杂的情感意蕴。原著中厉鬼的死真正大快人心,而影片中,狐妖的死虽让人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狐妖吃人心是一种本性,也是一种恶行,但她的死却是为爱而牺牲,这样的死,除恶的同时。本身即是善行。因此,千年道行的失去反而是修成正果,亦是死得其所,在具体场景的处理上。影片也以飞升而去的唯美画面来诠释。
  影片舍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从内在的力量出发,把人性的复杂、悲与喜糅合在一起。这样,在人性挣扎的具体表现之外,又以悲喜的糅合给观众带来双重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冲击,使观众既得到情感的净化,又获得心灵的满足。原著的道德评判从外部发力,注重社会的评判力度,使人猛醒。影片却从内部着力,表现人生困境的挣扎及挣扎之后的暂时解脱——也许,新的人生困境将接踵而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观众越来越希望通过电影来疏导迷惘、欣悦与渴望,通过电影来理解、面对、解释我们所遭遇的现实。影片《画皮》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对聊斋故事进行了多层面的现代阐释,虽然最终只是虚幻地解决了现实的矛盾,却缓解了观众因现实矛盾无法解决形成的心理压力,观众如释重负,失衡的心理随之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情感宣泄与审美满足。于是影片的高票房便成为一种必然。
其他文献
[摘要] 好的电影音乐能够深化电影的主题,淋漓尽致的体现人物的心理,营造影片所需要的环境气氛,使电影作品得到升华。而电影作品有了音乐的衬托,更加有血有肉,获得观众更多的共鸣。电影《贝奥武夫》的配乐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恢宏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剧情使音乐有了更大的效果空间。  [关键词] 电影 音乐 情感 《贝奥武夫》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21  
IF18 和IF28 脚架部分均使用铝合金加镁合金材料制成,同时均具备可反折携带与中轴倒置拍摄的优点,并全新加入可拆分独脚架拍摄功能。套装内搭配IF云台拥有双保险锁紧专利功能,内部阻尼调节和锁紧结构进行了复杂但有效的处理,实现了真正的阻尼调整。这两款全新升级的三脚架产品主打高性价比,在提升自身性能的同时为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带来更多选择。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是对传媒建构性别形象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石,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奋斗》描写了一群80后的年轻人为了爱情、事业奋斗的青春经历,剧中对80后女性形象的建构既有刻板印象的存在,如美丽时尚的外型,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角色定位:又呈现了80后女性多元化的人生主题——爱情,独立,生活,生存。剧中80后女性形象分析是社会建构性别的又一次例证。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社会建构 刻板印
[摘要]古代丑女原型故事中,以丑女被权力者钦点的奇观,向世人昭示了在女性价值评判中,德行标准将最终战胜容貌标准,成为女性的终极价值所在。现代丑女故事在人物设置上打破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元模式,弱化女人的丑强化德才,构筑了相互扶持相互救赎的性别位置格局。但在情节设计上,不能脱离丑女变成美女后大获成功的俗套,体现了落后的女性价值观。其所谓的励志精神在丑女变脸之后才成功的关键情节上变得虚妄、形同悖论。  
[摘要]故事讲述文丽和佟志这一对普通的夫妻,从年轻到年老,从相知到相爱,从热恋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及为人父母直至祖父母,经历漫长而坎坷的五十年婚姻之路。电视剧真实、细致地展现了普通夫妻必须经历的火生全部过程,平淡中反映生活的美感和人物形象的美,让人反思婚姻的责任,寓意深远。  [关键词]《金婚》 婚姻 编年体    电视剧《金婚》讲述的是小学教师文丽和工厂技术员佟志邂逅并产生爱情,从相识
【摘要】 舞蹈艺术之所以能从上古时代或多或少流传下来,得益于前人对于舞蹈艺术的记录。虽然记录的方式种类繁多,但对于舞蹈艺术的保存与传承始终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多媒体科技的产生不仅对于记录舞蹈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还具有了对舞蹈艺术视觉创新的功能,提升了舞蹈艺术更多的美学功能。如何让技术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拥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这无疑给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崭新的促进机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摘要 电影《南京!南京!》突破了传统战争题材单纯描写苦难、死亡和仇恨的主题,而以一种人性化的视角剖析了苦难背后的救赎、死亡背后的尊严以及残酷背后的人性,对战争的反思达到了一个新的精神高度。  关键词 主题 人性 生命    《南京!南京!》自诞生以来,人们便对其“美化”日军的视角进行诟病,污其为“汉奸电影”,而我认为这正是陆川电影叙事视角的深刻之处。以往的电影在处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题材时,更
[摘要] 从“对电影的认识”到“对文化的认识”过程的转变,人类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如果说电影的本质是理性科学指导下的“光影技术”或带有作者痕迹的“雕刻时光的艺术”的话,那么更高层次上电影所承载的则是某种“文化”魅力与价值。这是与目前在国内如日中天的两种电影认知模式——技术派与学院派(艺术派),完全不同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当电影摒弃了作者意念的控制而全然为文化意识所反映的时候,电影研究的意义也就从
[摘要] 李安的电影既表现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省,也饱含了他博采众长的文化态度,从而形成他独具一格的跨文化叙事策略和创作特色。在他的影片中,导演不是对各种文化武断地进行优劣之分,而是将种种矛盾与冲突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反思东方文化,并以东方文化视角审视西方现代文明,将不同的心理与现实冲突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 李安电影 跨文化研究 叙事策
摘要:韩流给我们的启示,除内部原因外,外部原因主要有:政策保护;产业战略;民族文化;出口导向,值得借鉴的是,政府的主导角色;民族化的发展;大产业、集团化的道路:全球化的经营。  关键词:韩流 形成原因 政策 战略 民族 导向 启示 借鉴    80年代,韩国影视业开始振兴,在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逐渐提升了国际地位。之后的短短二十几年以影视为龙头,韩国文化产品迅速蔓延到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形成一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