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箴与《圆桌》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箴是较早远赴法国的一位艺术家,他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他在25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溶血性贫血,医生告诉他还有5年的寿命,但此时的陈箴不但没有感到绝望,而且还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他日日夜夜在病床上阅读老庄、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著作。虽然不清楚自己还剩下多少日子,他仍然坚持要前往法国。就在他31岁那年如愿以偿,他在先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等求学、担任教职。
  陈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创作于生命最后5年的《圆桌》系列,圆桌的创作源自中国人聚餐常用的大圆桌,同时这种圆桌也是各种国际会议常用的桌子,在桌子周围是款式不尽相同的椅子,固定在桌边,四脚悬空,这些椅子是从世界不同地方收集而来,这也表明了作品取材跨越了各个大洲。在桌子的中央放置的是联合国有关反对差别、主张人权的基本理念的相关文字。这种圆桌围坐的“正常”摆设下也有着桌脚悬空这样的“不寻常”,如此设计即体现了联合国是一个不同国家、不同声音争鸣的联合体,也表达了作者对圆桌会议持有一定的看法。从这个作品的精道设计就可以看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箴对装置艺术的驾驭能力已经相当成熟。
  1997年陈箴完成了另外一件与桌子相关的创作《双圆桌》,由一张中式的桌子和一张西式的桌子拼合而成,分别配上中式和西式的椅子,中间的一行字写的是:永恒的误会。充满东方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一直是他毕生探索的问题,有人曾问陈箴,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他回答说:“只有当你认识了东方,并也了解了西方之后,才能真正确立你自己的观点。在审视世界的同时,也检验自我。”曾在1995年拜访过陈箴在法国的寓所的顾振清评价他说,“1995年至2000年陈箴看穿生死、学贯中西,其创作也进入到个人创作的自由境地。”
  面对自己的作品陈箴的要求非常高,据他自己介绍,《圆桌》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露天的地方安装成功的,装成之后和环境非常和谐,并且作品和联合国大厦形成了强烈的对话。作品所处的环境对作品的呈现也相当重要,陈箴回忆起《圆桌》的几次参展经历似乎并不怎么满意,“一件能从物质角度拿走的作品必须要完好无损地放到什么东西旁边吗?与这件作品相关的几次装置经历虽然算不上令人心碎,也够不幸了。这件东西因为大小和意义的问题,需要一个特别简单的环境和某种程度的集中。因此,即使这件作品是雕塑,是一件大家具,我也不会再让人动它了,这是一个教训。以后必须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作品。一件艺术作品在创作完成以后的命运,和艺术家死后作品的命运深有同感,因为人们对作品的解释真是太随意了。”
  陈箴还说,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来说,最好的时候是艺术家控制它的时候,剩下就得靠运气了。
其他文献
摘要:频率优化是GSM网络优化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保障网络服务质量。传统的频率优化采用单目标算法,将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作为干扰的衡量指标,用目标组合函数将同邻频干扰组合成单个目标。然而,简单的线性组合难以反映同邻频干扰不同的重要性,且实际网络中,还需要考虑具有同频或邻频的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方向角关系等。因此本文将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应用于GSM网络的频率优化,采用二维分配矩阵的基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审计过程中,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基于对我国计算机审计应用现状的分析,本文指出了当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