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阅读品味教化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策略之一:乐读书。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策略之二:读好书。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策略之三:会读书。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
  【关键词】阅读;上品教化;策略
  “上品教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番禺区教育迈向深化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教育首善之区,阅读是上品教化的载体。目前,学校积极创建书香型校园,以阅读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以阅读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石,这是学校实践上品教化的基本思路。基于此,笔者认为:阅读是提高番禺市民文明程度“坐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上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成长和激发自身内在潜力的“催化剂”。教师有效地指导阅读,对学生阅读授之以渔,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冶一炉,水乳交融,将会给学生带来书卷的芬芳与喜悦。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
  策略之一:乐读书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上品教化,第一要务就是教人立品。上品教化,读书立品,浑然天成。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培养温、良、恭、俭、让的优雅儒者气度,确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阅读指导教学如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一生爱上阅读?
  我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归根到底也是课内的阅读兴趣。阅读指导就要调动学生课内阅读兴趣,并将课内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受教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试问,一个对课内阅读味如嚼蜡的孩子,会对课外阅读手不释卷吗?甚至达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追求?
  那么,通过课内指导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将阅读兴趣转化成阅读动力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实现有效阅读操作要破解的难题。笔者推广阅读,以专题阅读为切入口,以点带面进行课内指导、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课内的阅读方法。比如诵读——将人间关爱这一主题融入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中,学生口吐真情,心怀真善美;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抓住描述的细节,边读边思悟的方法……所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操作方法都应该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课内阅读指导得法,学生课外阅读才能效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有了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课外阅读才能避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尴尬。这样,学生阶段性的阅读量才能保底,为后续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策略之二:读好书
  过去,教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一般强调让孩子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而现代化阅读的方向,是快乐阅读本位——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拿什么书籍指导孩子阅读,就拿孩子感兴趣的健康的“绿色食品”——书籍。
  话虽如此,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不一定就是成人眼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健康读物。我们积极引导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健康书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阅读主流文化。为了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摸清孩子读书活动的现状,本人曾以学校为阅读研究样本,作了一项读书内容的调查。学校对全校二至六年级543名学生做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543名调查学生中,有443名只热衷于阅读漫画卡通,占调查对象的百分之八十一。这一调查发现表明,孩子在家在校读书活动主要以“读图”为主。我在这里引用这一调查结果,并非完全否定漫画卡通之類的个人阅读倾向,而主要讲述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除了跟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受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这一现象表明,孩子的阅读行为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孩子对动画、漫画的兴趣很浓。细心的老师、家长们会发现:孩子放学回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清一色是动画卡通节目!
  当前某些社会负面现象严重地影响孩子阅读及健康成长,主要表现部分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QQ农场”、“三国必杀技”之类。据了解,极个孩子半夜三更起床,上“QQ农场”偷菜,喂养农场动物……诸如此类,真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阅读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不再是宁静致远。特别是学生阅读“立品”教育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针对孩子的负面阅读,教师应该发挥阅读“立品”教育功能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摆正“上品教化”重要地位,掀起全体师生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热潮,以点带面,从而拉动创建书香学习型校园的开展。
  策略之三:会读书
  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好书如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花朵。但同一个花园中,杂草丛生,难辨真伪。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扮演伯乐的角色——从“马群”中相中潜力大的“马”让学生驾驭。教师对好书目的推荐,给学生的读书方向指引了一条明路,学生就不会在茫茫书海中迷失。至于如何推荐,笔者建议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可以抽取五至十分钟阅读推荐书目的简介,或者向阅读过此书的同学询问个人的读后感,以此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儒家名言,阐述的正是“闻道”——学习道理的重要性。有了读书的标识性书目后,接下来刻不容缓的便是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教师反反复复对读好书意义的强调,潜移默化,学生们也会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引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闻一多醉书忘婚,毛泽东对书的爱不释手,黄侃先生的误把墨汁当小菜,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目不窥园,韦编三绝……名人好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课堂上通过讲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之余,还增强阅读趣味性,从而产生“读好书、好读书”的共鸣。
  有了原料和火源,接下来在“研学后教”视域下有效阅读操作便是控制火候的时候了。这则教学故事对有效操作阅读指导也有些许思考帮助: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在授课时要求学生打着圈儿地甩胳膊,每天重复这个动作三次。一个星期过去,当苏格拉底问及履行要求的学生有多少时,大部分人举起了手。一个月,一半学生举起了手。三个月,十来个学生举起手。一年后,这位哲学大师重复了一年前的问题,全班鸦雀无声。但是,却有一只小手坚决地举了起来。这只小手的主人,即是苏格拉底最卓越的学生——柏拉图。这则故事揭示了坚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些学生因为年龄小而自制力不高,读书的习惯可能坚持一天两天的,但数星期后便抛诸脑后。此时,教师的鞭策、鼓励作用便要有效地发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适时提醒,对学生阅读心得的得当表扬,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点,无疑对学生会读书的养成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一道拓广探索题为母题,以开放的基调预置问题,通过动态变化生成一些结论,直至走向教学目标,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掘其潜在价值,在孕伏中渗透,在探索中进阶,指向学生的可发展性.  【关键词】面积;角平分线;拓广探索题  教材中的拓广探索性题目,一般内涵丰富,再生性强,值得进一步探索、挖掘,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平时的教育教学意义不菲,是落实探究意识,渗透核心素养的好素材、好载体.  以下以人教版8
【摘 要】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缺乏写作材料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四结合”教学法,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结合课文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际和实践活动的作文教学路径使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较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作文;课文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  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决不能让学生搞“无米之炊”。由于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对生活中那颗颗晶莹的“珍珠米”,往往漠
【摘 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稳定性等办学特征的学校。创建“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是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
【摘 要】番禺区全面启动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建构区域高效课堂模式,形成区域教育品牌发挥重要的作用。我校思品科组的同事们,结合“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细节分析,找准“研学后教”的教师“站位”,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最终达成高效思品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改革;站位  2012年3月,番禺区全面启动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
【摘 要】结合本地的乡土乡情,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考察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为例,探讨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值得借鉴。  【关键词】乡土历史;综合实践课程;新造;“二·一八”  结合本地的乡土乡情,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此
2010年中心小学推出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案,此方案是为了充分发挥校园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其指导下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造就出一批学有特色、教有特色的名师。  在“青蓝工程”第一期师徒结对仪式上,我是作为一名师傅参加仪式的,我所带的“徒弟”是我校的新老师叶少慧老师。我深知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我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里作者灵动的思维,体会作者细腻的笔触,体会语文之美。本文笔者结合《珍珠鸟》一课教学实例,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意,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效率,领悟语文学习真正的和谐境界做了进一步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案例】《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美文。将这种怕人的鸟儿在作者的细心呵护之下与人逐渐亲密、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自然表现
我的家乡坐落在离宁乡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鸡犬相闻。父辈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我的记忆里,尽管家家户户都是紧巴巴地过日子,可只要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大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1976年的那个秋天,妈妈特地用她最喜欢的一件军绿色上衣为我缝制了一个小书包,紧紧攥着好不容易攒下的二元一角钱,牵着我的小手走了差不多四里地,把我送进了当时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天鹅山小学,我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学技能的六个特点:寄生性、独立性、程式性、持续性、阶段性、效率性。笔者针对当前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技能认识不高而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了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从师范院校及早抓起;“继续教育”必须兼顾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广大的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重在知识,贵在训练”。  【关键词】教学技能;特点;培训;训练 
【摘 要】在探索研学后教的路子中,经历外出学习和自己努力实践的探索过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结合研学后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笔者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实践探究:首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其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自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会学促进乐学。  【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乐学;会学  在探索研学后教的路子中,我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