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串口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由Silicon Labs的无线收发芯片Si4432以及低功耗单片机C8051F930构成的无线串口收发系统的硬件实现原理以及数据收发流程。在无线透明串口数据收发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在无需拆卸智能终端以及开盖操作的前提下,通过无线串口实现对智能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播放文件、广告等文件的实时更新的方法。该方法保证了系统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物联网产品创新机遇除了网方面的突破,还有物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工业设计、行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协同创新。在物联网市场方面,需要考虑移动泛在业务环境(MUSE)、
本刊讯在中国联通集团组织的八大城市分组化业务综合承载测试中,中兴通讯在大连联通率先完成PTN试验网外场业务割接与测试。该试验网承载了包括2G、3G、宽带上网及NGN等在网业务,充分验证了PTN的综合承载能力、L3 VPN功能、与MSTP现网无缝连接能力等。在测试过程中,中兴通讯PTN产品完成各项测试项目,性能稳定,实测效果优异。中兴通讯在中
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性能数据的用户业务分类方法,同时提供完备的感知分析技术。通过研究各类应用的具体资源占用特征,研究人员设计出有效的业务类型区分方法;同时考察不同应用对各种KPI的敏感程度以制订准确的感知评估规则。经过大量测试验证,该方法具有分类评估准确,效率高,处理开销小等优点。
多媒体多播(MBMS)通过点到多点方式实现由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能有效节省网络资源,是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关注的重点技术。文章基于MBMS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新标准进展、前沿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剖析了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R6MBMS和第3.9代移动通信系统(LTE)R10增强多媒体多播(E-MBMS)的逻辑架构;阐述了LTER10中E-MBMS的协议设计,包括关键术语、区域配置
在物联网(IoT)中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交互的实现要依赖于数据的智能处理,而数据管理则是数据智能处理的基础。由于物联网中的数据具有异构、海量和不确定等特点,因此要实现对其数据管理与智能处理,必须在运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文章基于物联网中数据的特点、物联网新的数据管理与智能处理技术,提出了数据空间技术、不确定数据推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思路,揭示了需要研究的关键内容。
为了提高3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率,文章提出了结合点对点(P2P)和增强型多媒体组播和广播业务(E-MBMS)技术的LTE环境下的多媒体资源分发(CPEMRD)方案。该方案结合了P2P的扩展能力和E-MBMS的可靠性、可管理性,构建了可管理的、能够承载电信级内容应用的多媒体资源分发平台。该方案缓解了终端接入数量受限以及带宽窄、通信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用户间点对点互动功能。
文章探讨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国际漫游网络优选解决方案。在该解决方案中,归属网络运营商用户可以在漫游地自动注册到拥有高优先级的网络,归属网络运营商可以控制这一过程,从而实现其对国际漫游用户的可管可控。该方案基于现网的HLR网元来实现,无需部署新网元,投资少,见效快,对现有网络基本上没有影响,值得运营商实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