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3β调节神经细胞自噬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tmz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表达不同活性的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对自噬通路的调节是否会引起α-突触核蛋白自噬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筛选稳定表达A30P 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SK3β的过表达及沉默,检测GSK3β转染后的表达情况和各组细胞中LC-3Ⅱ、Beclin1、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变化。

结果

⑴与GSK3β沉默组、空白质粒组、空白对照组相比,GSK3β过表达组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增加(P<0.05),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MTT及TUNEL法结果表明细胞的凋亡下降,细胞增殖增加(P<0.05)。⑵与GSK3β过表达组、空白质粒组、空白对照组相比,GSK3β沉默组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减少(P<0.05);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MTT及TUNEL法结果表明细胞的凋亡增加,细胞增殖下降(P<0.05)。

结论

⑴激活GSK3β活性可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增强细胞对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能力,从而促进细胞存活。⑵抑制GSK3β活性会下调细胞自噬水平,减弱细胞对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能力,从而减少细胞存活。⑶自噬与帕金森病(PD)的发病密切相关,提高自噬水平降解细胞内病理性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是未来治疗PD的一个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9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8.5%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组(n=46)和瑞格列奈组(n=46),分别给予12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耐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血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