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名新浪的员工到国内颇为知名的旅游社交媒体平台的联合创始人,陈罡的经历无疑令大多数人羡慕——正在从事的工作,恰恰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他身上看到一个驴友对旅行的热情,以及作为一名在线旅游网站CEO应有的责任感。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蚂蜂窝上,有两个著名的用户“三三”和“钟国宝”,他们除了是骨灰级用户之外,还是这个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陈罡和吕刚。
许多人并不知道,尽管蚂蜂窝公司创立时间是2010年3月,但早在2006年,陈罡和吕刚这对酷爱旅行的好友,就创建了仅为自己和朋友记录旅行日志的一个个人网站,这个网站的名字就叫蚂蜂窝。“我和吕刚都非常喜欢旅游,所以一到节假日就老接到朋友电话,问该去哪玩儿怎么安排,后来我想与其一一解释,不如我就把这些都写下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方便别人看,进而他们又想把攻略在网上发布,供更多人下载。不过,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发布的平台:当时并没有纯粹的旅游社区,博客过于繁杂且查找不便,豆瓣挺好但对图片支持太差,色影无忌论坛又过于聚焦于摄影,于是到了2006年,陈罡和吕刚干脆自己构建了一个社区,取名“蚂蜂窝”。
其实,他俩最初并没特别在意这个网站,仅仅把它当作朋友圈交流的一个地方,在一个很破的机房里放了一台服务器,也没刻意料理过。当时陈罡和吕刚分别在新浪和搜狐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工作。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到2009年年底,陈罡惊奇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小网站已经有十多万用户了,而且质量很高。“我们被那些非常有品质的文字和图片震撼了。正是因为这些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使我们俩下决心把它当成全职的事情来做。”2010年3月,陈罡和吕刚分别辞职,揣着从朋友及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钱,正式组建团队创立了今天的蚂蜂窝。
现在回想起来,陈罡觉得因为自己是用户,所以蚂蜂窝在解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普遍需求。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游记以图文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想把游记分享出去,與他人产生交流。
旅行者的福利
如果你很少旅游,可能很难理解蚂蜂窝到底好在哪里。当你再想到,有那么多人愿意在电脑前呆上整整一天,免费为它贡献一篇配有50张图、上万个文字的长长游记,你也许更想不通了——为什么以及凭什么是它?
在资深驴友陈罡看来,旅行天然就是一个SoLoMo的应用,即:社交化(social),本地化(local))和移动化(mobile),更应是一件让人们快乐的事。而蚂蜂窝则与生俱来就带着社交基因:在朋友圈子里建立交流的平台,分享旅行信息和乐趣。这也是蚂蜂窝区别于其他在线旅游类网站最明显的标志。蚂蜂窝的目标则是尽一切力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保证人们能体会、享受到旅行带来的最大快乐。
成立伊始,旅游攻略被确定为蚂蜂窝的核心产品。陈罡曾在微博中表述,这些高质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是公司未来商业想象空间的根基所在。攻略由用户提交一手信息,蚂蜂窝后台通过POI和wiki系统筛选,再人工排版制作成册,内容包括交通、美食、住宿、购物等,然后公开发布到网站供用户免费下载,内容上类似于畅销全球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为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攻略,蚂蜂窝采取了“分舵”机制,在各地组织一批对当地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了解旅行需求的热心用户。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他们来维护和更新。“这些都是精华,是一站式服务,并且一直在实时更新。比起散落的游记,这些更方便被用户查阅分享,传播速度也更快了。”陈罡说。目前,蚂蜂窝收录了95%的全球旅游热门目的地的信息,甚至包括南极和北极的游记和照片。迄今为止,蚂蜂窝数百册旅游攻略被下载超过了1000万次。
在线下,蚂蜂窝举办了多场活动,比如与美国大使馆举办“这里是美国”的文化沙龙,请社区用户做“搭车去旅行”的分享等,这些活动虽然邀请的网友数量有限,却代表着公司与网友积极的互动,起着引导社区氛围正向发展的作用。今年,蚂蜂窝的线下活动将更加密集,陈罡说他们会有一辆房车跑全国,专门组织沙龙。
与此同时,蚂蜂窝也开始进军移动应用平台。2011年至今,推出旅游攻略、旅行翻译官、旅游点评和旅行家游记以及嗡嗡五款核心移动应用(APP)产品,且每个产品上线时在苹果官方商店的排名都是旅行类榜首,嗡嗡更入选了苹果官方新品推荐。可以说,这五款移动客户端是蚂蜂窝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矩阵式布局,通过攻略下载、旅行实时分享、旅行结伴、游记分享等覆盖旅行前、中、后形成完整的旅行决策闭环,几乎能够解决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所有需求。
翻越Trip Advisor
如果给蚂蜂窝找一个对标者,陈罡会给出Trip Advisor这个答案。
Trip Advisor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社区,月访问量达3500万人,用户每年发布的评论和信息超过了5000万条。而旅行者的真实评论正是Trip Advisor 的最大特点。目前Trip Advisor已经建立了中国官网到到网。
“这些来自于真实旅行者的体验、评价、照片、游记会给更多要去的人做消费决策,从而撮合旅行的用户和酒店等商家之间的交易,这就是Trip Advisor的商业模式,也是蚂蜂窝将来的一个盈利方向。”陈罡表示。当然,陈罡并不认为自己是Trip Advisor的翻版。“我们和Trip Advisor的内容区别还是很大的,实际上他们主要是用户的点评,并且以酒店为主,但我们却更偏重于引导用户自发创造更全面高质量的攻略和评价,社交基因非常显著。”
陈罡认为,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Trip Advisor点评属于十年前的形态。此外,中国的旅游人群更偏爱内容质量高的攻略。在网络撮合交易的这个大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是UGC,即用户产生的内容去影响他人产生购买决策。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在线旅游交易占到整个旅游产业的20%以上。而到2010年,中国的这个数字还不到4%。增长空间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罡更愿意认为蚂蜂窝是Trip Advisor基础上的升级。
保持蚂蜂窝的纯粹
既然是公司,就要面对是否赢利这一问题。对这一点陈罡并不避谈。然而,在可以获取更为直接、快速的赢利方式下,蚂蜂窝却选择了一条曲折的赢利之路。对此,陈罡却有不同看法:蚂蜂窝现有的赢利模式很好地将用户和下游OTA合作伙伴结合在了一起。而在整个过程中,蚂蜂窝不在乎短期赢利,仍然坚持一贯的公正、客观和中立,很好地维护了用户的利益。
虽然在陈罡看来,旅行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个过程却是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陈罡希望能通过蚂蜂窝的努力,使每个用户的旅行决策过程能够变得更加简单。这才是陈罡创建马蜂窝的初衷,他更懂得用户需要什么。
出于上述目的,蚂蜂窝上出现了酒店、机票、旅游服务信息等板块。陈罡解释,这些板块与携程、艺龙有很大区别。他说:“我们在帮助大家筛选、推荐酒店,而不是直接销售酒店。我们推荐的酒店依据就是旅游攻略里的口碑、点评,靠大家的评价来筛选真正适合你自身出行需求的酒店。”用户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给OTA合作伙伴带去了订单,蚂蜂窝自然也会得到很好的收益。
对此赢利模式,陈罡反复强调:对于蚂蜂窝来说,要做的事是保证旅游攻略的公正、客观、中立。能够真正帮助到所有即将出发的旅行爱好者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蚂蜂窝不会违背旅游爱好者的真正需求而推荐不适合的酒店。陈罡认为,对蚂蜂窝来说,现在还远远不是谈钱的时候,现阶段保持蚂蜂窝的纯粹更重要。正是这份纯粹才令蚂蜂窝有了今天。
“我不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成功者,我现在只是很幸运地把爱好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我当前最大的幸福。”记录身边的幸福,乐于分享,对旅行信息真实性的坚持,小小的马蜂窝有着全世界最美丽的风景和故事,这是所有旅行者的幸福。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蚂蜂窝上,有两个著名的用户“三三”和“钟国宝”,他们除了是骨灰级用户之外,还是这个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陈罡和吕刚。
许多人并不知道,尽管蚂蜂窝公司创立时间是2010年3月,但早在2006年,陈罡和吕刚这对酷爱旅行的好友,就创建了仅为自己和朋友记录旅行日志的一个个人网站,这个网站的名字就叫蚂蜂窝。“我和吕刚都非常喜欢旅游,所以一到节假日就老接到朋友电话,问该去哪玩儿怎么安排,后来我想与其一一解释,不如我就把这些都写下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方便别人看,进而他们又想把攻略在网上发布,供更多人下载。不过,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发布的平台:当时并没有纯粹的旅游社区,博客过于繁杂且查找不便,豆瓣挺好但对图片支持太差,色影无忌论坛又过于聚焦于摄影,于是到了2006年,陈罡和吕刚干脆自己构建了一个社区,取名“蚂蜂窝”。
其实,他俩最初并没特别在意这个网站,仅仅把它当作朋友圈交流的一个地方,在一个很破的机房里放了一台服务器,也没刻意料理过。当时陈罡和吕刚分别在新浪和搜狐从事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工作。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到2009年年底,陈罡惊奇地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小网站已经有十多万用户了,而且质量很高。“我们被那些非常有品质的文字和图片震撼了。正是因为这些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使我们俩下决心把它当成全职的事情来做。”2010年3月,陈罡和吕刚分别辞职,揣着从朋友及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钱,正式组建团队创立了今天的蚂蜂窝。
现在回想起来,陈罡觉得因为自己是用户,所以蚂蜂窝在解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普遍需求。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游记以图文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想把游记分享出去,與他人产生交流。
旅行者的福利
如果你很少旅游,可能很难理解蚂蜂窝到底好在哪里。当你再想到,有那么多人愿意在电脑前呆上整整一天,免费为它贡献一篇配有50张图、上万个文字的长长游记,你也许更想不通了——为什么以及凭什么是它?
在资深驴友陈罡看来,旅行天然就是一个SoLoMo的应用,即:社交化(social),本地化(local))和移动化(mobile),更应是一件让人们快乐的事。而蚂蜂窝则与生俱来就带着社交基因:在朋友圈子里建立交流的平台,分享旅行信息和乐趣。这也是蚂蜂窝区别于其他在线旅游类网站最明显的标志。蚂蜂窝的目标则是尽一切力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保证人们能体会、享受到旅行带来的最大快乐。
成立伊始,旅游攻略被确定为蚂蜂窝的核心产品。陈罡曾在微博中表述,这些高质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是公司未来商业想象空间的根基所在。攻略由用户提交一手信息,蚂蜂窝后台通过POI和wiki系统筛选,再人工排版制作成册,内容包括交通、美食、住宿、购物等,然后公开发布到网站供用户免费下载,内容上类似于畅销全球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为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攻略,蚂蜂窝采取了“分舵”机制,在各地组织一批对当地非常熟悉同时又非常了解旅行需求的热心用户。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他们来维护和更新。“这些都是精华,是一站式服务,并且一直在实时更新。比起散落的游记,这些更方便被用户查阅分享,传播速度也更快了。”陈罡说。目前,蚂蜂窝收录了95%的全球旅游热门目的地的信息,甚至包括南极和北极的游记和照片。迄今为止,蚂蜂窝数百册旅游攻略被下载超过了1000万次。
在线下,蚂蜂窝举办了多场活动,比如与美国大使馆举办“这里是美国”的文化沙龙,请社区用户做“搭车去旅行”的分享等,这些活动虽然邀请的网友数量有限,却代表着公司与网友积极的互动,起着引导社区氛围正向发展的作用。今年,蚂蜂窝的线下活动将更加密集,陈罡说他们会有一辆房车跑全国,专门组织沙龙。
与此同时,蚂蜂窝也开始进军移动应用平台。2011年至今,推出旅游攻略、旅行翻译官、旅游点评和旅行家游记以及嗡嗡五款核心移动应用(APP)产品,且每个产品上线时在苹果官方商店的排名都是旅行类榜首,嗡嗡更入选了苹果官方新品推荐。可以说,这五款移动客户端是蚂蜂窝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矩阵式布局,通过攻略下载、旅行实时分享、旅行结伴、游记分享等覆盖旅行前、中、后形成完整的旅行决策闭环,几乎能够解决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所有需求。
翻越Trip Advisor
如果给蚂蜂窝找一个对标者,陈罡会给出Trip Advisor这个答案。
Trip Advisor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社区,月访问量达3500万人,用户每年发布的评论和信息超过了5000万条。而旅行者的真实评论正是Trip Advisor 的最大特点。目前Trip Advisor已经建立了中国官网到到网。
“这些来自于真实旅行者的体验、评价、照片、游记会给更多要去的人做消费决策,从而撮合旅行的用户和酒店等商家之间的交易,这就是Trip Advisor的商业模式,也是蚂蜂窝将来的一个盈利方向。”陈罡表示。当然,陈罡并不认为自己是Trip Advisor的翻版。“我们和Trip Advisor的内容区别还是很大的,实际上他们主要是用户的点评,并且以酒店为主,但我们却更偏重于引导用户自发创造更全面高质量的攻略和评价,社交基因非常显著。”
陈罡认为,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Trip Advisor点评属于十年前的形态。此外,中国的旅游人群更偏爱内容质量高的攻略。在网络撮合交易的这个大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是UGC,即用户产生的内容去影响他人产生购买决策。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在线旅游交易占到整个旅游产业的20%以上。而到2010年,中国的这个数字还不到4%。增长空间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罡更愿意认为蚂蜂窝是Trip Advisor基础上的升级。
保持蚂蜂窝的纯粹
既然是公司,就要面对是否赢利这一问题。对这一点陈罡并不避谈。然而,在可以获取更为直接、快速的赢利方式下,蚂蜂窝却选择了一条曲折的赢利之路。对此,陈罡却有不同看法:蚂蜂窝现有的赢利模式很好地将用户和下游OTA合作伙伴结合在了一起。而在整个过程中,蚂蜂窝不在乎短期赢利,仍然坚持一贯的公正、客观和中立,很好地维护了用户的利益。
虽然在陈罡看来,旅行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个过程却是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陈罡希望能通过蚂蜂窝的努力,使每个用户的旅行决策过程能够变得更加简单。这才是陈罡创建马蜂窝的初衷,他更懂得用户需要什么。
出于上述目的,蚂蜂窝上出现了酒店、机票、旅游服务信息等板块。陈罡解释,这些板块与携程、艺龙有很大区别。他说:“我们在帮助大家筛选、推荐酒店,而不是直接销售酒店。我们推荐的酒店依据就是旅游攻略里的口碑、点评,靠大家的评价来筛选真正适合你自身出行需求的酒店。”用户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给OTA合作伙伴带去了订单,蚂蜂窝自然也会得到很好的收益。
对此赢利模式,陈罡反复强调:对于蚂蜂窝来说,要做的事是保证旅游攻略的公正、客观、中立。能够真正帮助到所有即将出发的旅行爱好者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蚂蜂窝不会违背旅游爱好者的真正需求而推荐不适合的酒店。陈罡认为,对蚂蜂窝来说,现在还远远不是谈钱的时候,现阶段保持蚂蜂窝的纯粹更重要。正是这份纯粹才令蚂蜂窝有了今天。
“我不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成功者,我现在只是很幸运地把爱好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我当前最大的幸福。”记录身边的幸福,乐于分享,对旅行信息真实性的坚持,小小的马蜂窝有着全世界最美丽的风景和故事,这是所有旅行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