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次灰霾过程的通量变化特征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深圳龙岗观测基地的30m梯度塔超声风观测资料,对2015年1月19—23日和1月31日-2月4日深圳2次灰霾过程前后的物理通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通量存在着相似的日变化特征,近地层的通量输送与灰霾过程存在密切关系,30m高度上的通量绝对值总体上要高于贴地的2m高度,30m通量变化滞后于2m高度通量约6h,同时不同高度各种通量之间关联性极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灰霾过程的能见度变化存在密切关系。低风速、高湿度是影响灰霾的主要因子,而通量的垂直扩散也是影响灰霾的一个重要因子。
其他文献
利用开平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6年逐日降水数据,通过功率谱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开平单站雨量数据中存在的振荡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开平单站逐年降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eaps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风廓线资料,对2015年肇庆市开汛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风廓线产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
介绍了气象图文包装系统MAX Weather的主要功能,从系统的界面管理、素材管理、性能和设计框架等方面与Weather Central作出对比,以《佛山气象》晚间节目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通过对珠三角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模式颗粒物预报的等级准确率存在季节差异,夏季等级预报较好,春季较差;灰霾等级预报准确率高,达到84%以上,
选取2016年肇庆市城区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污染物日平均质量浓度资料和2016年高要观测站逐日气象要素的数据,采用EOF分解和软件SPSS19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