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的教育一直都是各类学界人士长期所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我们知道,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应该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培养策略
1.中学生学习困难常见问题
1.1学习缺乏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1.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1.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
“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1.5不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着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疏漏于万;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2.学习自主性培养的主要意义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意义就是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在社会中的前途和发展。联合国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强调指出,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知识,然后对其无限制地利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坚持自己绝对权威的位置,被动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如今这个社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一项必备内容,它与学生知识的传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3.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3.1设定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行为的动力最初源自于通过一定的活动将行为转成自己的潜意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行为一旦由外部的刺激变为自己的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提升。游戏教学可以基于游戏特征,在外部出发,给出设定具体的目标:一个可以去做又能保有期待的任务。一旦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联系起来,学习就有了目的,从外部刺激变成了内部动机。学习不再是“学”出来的,而是从内部“长”出来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结合职业特征,设计不同任务,提供成长需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以会计课程为例:有些任务风险大,刺激性强:比如开展同水平的个人、小组竞赛;有些任务是四处探索:弄清相近概念(如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考察陌生的知识;有些任务是纯事务性的:背诵、整理相关内容,如科目表、账务处理程序等;还有一些任务是团队合作,5-8人组建公司,各自承担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这种任务往往包含了公司经营的所有环节,必须弄清每个人在团队中发挥什么作用,甚至经过多次排练和行动协调才能做好。学习者在这些高风险任务、探索性任务、事务性任务、战略性任务之间不断地往返,而学习的目标则不断地重塑、累积,学习的内部动力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培养成长。
3.2适度控制教学游戏过程,促进自我监控
游戏有一个重要表现:大多游戏参与者的感受脱离不了“心流”。这种情绪体验一旦产生,参与者很容易就沉浸进去。但游戏教学中游戏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因此授课教师要做好游戏活动的控制,就如同做好课堂教学控制一样,防止这种沉浸演变成沉迷。无论游戏活动是由授课教师来组织还是由学生组织,都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控制,确保游戏的目的不脱离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学游戏的设计应当不停地向学习者发出难度挑战。分层挑战任务足够激发兴趣和动机,同时又不会让学习者产生焦虑或能力差距感。任务难度是参与者力所能及的,虽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游戏设计进行适度控制。阶梯状任务可以促进学生转变观念,在游戏活动中树立新的角色意识,通过游戏的成功或失败,调整自我学习策略,实施自我监控。
3.3通过导入生活中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的乏味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学生厌恶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原因。因此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来讲解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杜绝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案例,尽量使案例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既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属于时下比较热点的内容,学生又比较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做案例教学的甄选和准备工作。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的案例,可以有效拉近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的差距,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更为熟悉的内容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大大减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可以用思想品德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和全身心的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完善考核制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自然而然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也就是他们的考试成绩。而如今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全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同时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关联系,减少大量的记忆与背诵题目,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对于考试结果,教师不能一味去批评那些考得不好的,要进一步挖掘他们分数下隐藏的知识认知结构以及问题所在,及时对其进行指导,这樣对其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巧妙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所提出的一些方法都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与总结的,希望能够为其他同仁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共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培养策略
1.中学生学习困难常见问题
1.1学习缺乏计划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1.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1.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
“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1.5不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着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疏漏于万;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2.学习自主性培养的主要意义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意义就是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适应社会的必备技能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在社会中的前途和发展。联合国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强调指出,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知识,然后对其无限制地利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坚持自己绝对权威的位置,被动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如今这个社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一项必备内容,它与学生知识的传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3.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3.1设定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行为的动力最初源自于通过一定的活动将行为转成自己的潜意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行为一旦由外部的刺激变为自己的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提升。游戏教学可以基于游戏特征,在外部出发,给出设定具体的目标:一个可以去做又能保有期待的任务。一旦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联系起来,学习就有了目的,从外部刺激变成了内部动机。学习不再是“学”出来的,而是从内部“长”出来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结合职业特征,设计不同任务,提供成长需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以会计课程为例:有些任务风险大,刺激性强:比如开展同水平的个人、小组竞赛;有些任务是四处探索:弄清相近概念(如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考察陌生的知识;有些任务是纯事务性的:背诵、整理相关内容,如科目表、账务处理程序等;还有一些任务是团队合作,5-8人组建公司,各自承担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这种任务往往包含了公司经营的所有环节,必须弄清每个人在团队中发挥什么作用,甚至经过多次排练和行动协调才能做好。学习者在这些高风险任务、探索性任务、事务性任务、战略性任务之间不断地往返,而学习的目标则不断地重塑、累积,学习的内部动力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培养成长。
3.2适度控制教学游戏过程,促进自我监控
游戏有一个重要表现:大多游戏参与者的感受脱离不了“心流”。这种情绪体验一旦产生,参与者很容易就沉浸进去。但游戏教学中游戏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因此授课教师要做好游戏活动的控制,就如同做好课堂教学控制一样,防止这种沉浸演变成沉迷。无论游戏活动是由授课教师来组织还是由学生组织,都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控制,确保游戏的目的不脱离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学游戏的设计应当不停地向学习者发出难度挑战。分层挑战任务足够激发兴趣和动机,同时又不会让学习者产生焦虑或能力差距感。任务难度是参与者力所能及的,虽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游戏设计进行适度控制。阶梯状任务可以促进学生转变观念,在游戏活动中树立新的角色意识,通过游戏的成功或失败,调整自我学习策略,实施自我监控。
3.3通过导入生活中的事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的乏味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学生厌恶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原因。因此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来讲解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杜绝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案例,尽量使案例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既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属于时下比较热点的内容,学生又比较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做案例教学的甄选和准备工作。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的案例,可以有效拉近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的差距,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更为熟悉的内容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大大减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可以用思想品德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和全身心的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完善考核制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自然而然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也就是他们的考试成绩。而如今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全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同时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关联系,减少大量的记忆与背诵题目,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对于考试结果,教师不能一味去批评那些考得不好的,要进一步挖掘他们分数下隐藏的知识认知结构以及问题所在,及时对其进行指导,这樣对其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巧妙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所提出的一些方法都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与总结的,希望能够为其他同仁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共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