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问答方式开展复习课教学,既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课堂语言活动。它主要包括设问、等答、叫答和引答四个相连的阶段。优质的问答是师生进行生命对话的主要载体,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集思广益,千方百计地优化问答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共享智慧成果,高效完成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在优化课堂问答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学设问
设问是问答的首要环节,不能杂乱无章,要有针对性,瞄准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梯度设疑,递进发问。为此,历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确认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知识等核心教学内容,提炼循序渐进的知识主线。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营造符合教材逻辑顺序、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式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望。
例如,复习高三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确定的主要学习目标是: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教学难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通过解读《 考试说明 》明确一轮复习应紧紧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这条主线。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无锡的名人“荣氏兄弟”、“梅园”等都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很好素材。因为他们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我精心营造了从“荣氏家族”的兴衰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这一探究情境,并紧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主题层层设问来探究(史料略)。①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思考: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荣氏兄弟创办企业呢?②结合材料思考:荣氏的企业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③材料中说荣氏企业1920年“从盈余转为亏损”,请分析其原因。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⑤“1937年一声炮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就全国而言,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⑥荣氏企业在此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⑦抗战胜利后,导致荣氏企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⑧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通过讨论归纳得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和推动因素,从荣氏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然教师在设问时要克服过难或过易,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或过于轻视。
二、耐心等答
教师呈现蕴含问题链的思维情境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而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具体情境,等候几秒钟,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结合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决策、组织答案。这个时间比较难把握,有些专家建议等候3到5秒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创造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能提出更多的其他解释,给出正确答案的概率会明显提高。过急叫答,会导致学生思维结果草率;候答过于漫长,会导致学生思维重心发生偏离从而使注意力涣散,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课堂效率的低下。教师有条件时可以做实验,根据问题性质和学生学习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增减,看看时间加一秒减一秒,学生的回答最佳表现在几秒之内,确定这个班不同层面学生合理的等答时间。上述时间为第一等待时间。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留出2到3秒的间歇,然后再去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是第二等待时间,能增加学生思维的思辨性,进行推理性叙述,完整地作出回答。甚至增加学困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因为这个时间太短就会打断应答学生的思路,剥夺其他学生听取和思考的机会;时间太长则会造成沉默和冷场,形成尴尬气氛。此外,教师要注意安排自己在等答过程中的观察活动,如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应答的反应、对教材的研读、对资料的参考,尤其是眼神、脸色、手势、坐姿等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调节,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不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参与度。
三、灵活叫答
候答后叫哪些学生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师生互动中不容忽视的细节行为,也蕴含着教学智慧。但是不少历史教师随心所欲,只凭感觉提问,覆盖面不广。科学的叫答首先要面向全体,关注到学生各个角落,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均等的发言参与机会,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根据设问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叫答,而不要“乱点鸳鸯谱”。当然,在形式上切忌按座次、学号点名叫答,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问,可大大减轻学生焦虑水平,集中全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以复习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为例,在突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9世纪40~70年代)这一主题时,较简单的题可以叫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回答,让他们温故而知新,锻炼表达能力,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图一、图二与哪个重大事件相关?它们分别又是什么企业?与图一、图二相比,图三属于哪种经济成分?三幅图片又同属于什么企业?为什么?”而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例如,“材料1和材料2直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有哪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热情,提高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技能,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四、智慧引答
善于诱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面对学生答错、答不出、答案偏离主题以及不够完整、准确等情况,教师切忌急躁行事,求全责备,也不宜马上全盘托出正确答案,而应耐心期待,设法促使转机,以助学生悟出答案,答全所提问题。可利用逆向思维反问学生“是吗?”“真的吗?”“真是这样吗?”激发学生斗志,在反省中明确自己回答的不足,调整解题方向。也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请其他学生帮补答、修正。还可化难为易,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接通学生思路。最后,还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迁移,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触类旁通、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答案。
例如,在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结合图表谈谈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紧皱眉头,满脸茫然。我知道问题大大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历史素养,于是,我又面带微笑,沉着冷静地抛出了两个台阶问题:①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对应思想领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政治、思想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借助这一学习支架,学生思维得到延伸、扩展,经过进一步思考,逐步搞清了问题的答案。在引答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公正地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避免部分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答案。
总之,问答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充满智慧、情感和技巧。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练就出色的问答策略,游刃有余地进行师生对话,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收获无穷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0)
一、科学设问
设问是问答的首要环节,不能杂乱无章,要有针对性,瞄准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梯度设疑,递进发问。为此,历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确认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知识等核心教学内容,提炼循序渐进的知识主线。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营造符合教材逻辑顺序、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式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望。
例如,复习高三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确定的主要学习目标是: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教学难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通过解读《 考试说明 》明确一轮复习应紧紧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这条主线。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无锡的名人“荣氏兄弟”、“梅园”等都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很好素材。因为他们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我精心营造了从“荣氏家族”的兴衰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这一探究情境,并紧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主题层层设问来探究(史料略)。①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思考: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荣氏兄弟创办企业呢?②结合材料思考:荣氏的企业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③材料中说荣氏企业1920年“从盈余转为亏损”,请分析其原因。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⑤“1937年一声炮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就全国而言,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⑥荣氏企业在此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⑦抗战胜利后,导致荣氏企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⑧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通过讨论归纳得出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和推动因素,从荣氏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然教师在设问时要克服过难或过易,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或过于轻视。
二、耐心等答
教师呈现蕴含问题链的思维情境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而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具体情境,等候几秒钟,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结合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决策、组织答案。这个时间比较难把握,有些专家建议等候3到5秒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创造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能提出更多的其他解释,给出正确答案的概率会明显提高。过急叫答,会导致学生思维结果草率;候答过于漫长,会导致学生思维重心发生偏离从而使注意力涣散,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课堂效率的低下。教师有条件时可以做实验,根据问题性质和学生学习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增减,看看时间加一秒减一秒,学生的回答最佳表现在几秒之内,确定这个班不同层面学生合理的等答时间。上述时间为第一等待时间。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留出2到3秒的间歇,然后再去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是第二等待时间,能增加学生思维的思辨性,进行推理性叙述,完整地作出回答。甚至增加学困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因为这个时间太短就会打断应答学生的思路,剥夺其他学生听取和思考的机会;时间太长则会造成沉默和冷场,形成尴尬气氛。此外,教师要注意安排自己在等答过程中的观察活动,如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应答的反应、对教材的研读、对资料的参考,尤其是眼神、脸色、手势、坐姿等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调节,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不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参与度。
三、灵活叫答
候答后叫哪些学生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师生互动中不容忽视的细节行为,也蕴含着教学智慧。但是不少历史教师随心所欲,只凭感觉提问,覆盖面不广。科学的叫答首先要面向全体,关注到学生各个角落,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均等的发言参与机会,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根据设问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叫答,而不要“乱点鸳鸯谱”。当然,在形式上切忌按座次、学号点名叫答,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问,可大大减轻学生焦虑水平,集中全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以复习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为例,在突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9世纪40~70年代)这一主题时,较简单的题可以叫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回答,让他们温故而知新,锻炼表达能力,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图一、图二与哪个重大事件相关?它们分别又是什么企业?与图一、图二相比,图三属于哪种经济成分?三幅图片又同属于什么企业?为什么?”而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例如,“材料1和材料2直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有哪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热情,提高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技能,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四、智慧引答
善于诱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面对学生答错、答不出、答案偏离主题以及不够完整、准确等情况,教师切忌急躁行事,求全责备,也不宜马上全盘托出正确答案,而应耐心期待,设法促使转机,以助学生悟出答案,答全所提问题。可利用逆向思维反问学生“是吗?”“真的吗?”“真是这样吗?”激发学生斗志,在反省中明确自己回答的不足,调整解题方向。也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请其他学生帮补答、修正。还可化难为易,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接通学生思路。最后,还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迁移,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触类旁通、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答案。
例如,在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结合图表谈谈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紧皱眉头,满脸茫然。我知道问题大大超出了学生现有的历史素养,于是,我又面带微笑,沉着冷静地抛出了两个台阶问题:①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对应思想领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政治、思想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借助这一学习支架,学生思维得到延伸、扩展,经过进一步思考,逐步搞清了问题的答案。在引答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公正地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避免部分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答案。
总之,问答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充满智慧、情感和技巧。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练就出色的问答策略,游刃有余地进行师生对话,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收获无穷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