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骨水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骨水泥治疗的30例恶性肿瘤椎体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骨水泥治疗前24 h及术后12 h、24 h、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利用测量数值评分量表(NRS)评估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利用Karnofsky评分法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有无严重的并发症。

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骨水泥治疗后疼痛均缓解。NRS评分提示治疗后12 h患者疼痛明显缓解[(2.13±0.92)分],24 h疼痛控制稳定[(1.77±0.92)分],随访期间所有接受骨水泥治疗的椎体均无疼痛复发。Karnofsky评分提示治疗后12 h[(66.67±9.07)分]开始30例患者生命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6个月开始部分患者生命质量开始下降,均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中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骨水泥椎体外渗漏,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局部肿瘤复发。

结论

骨水泥能快速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叶间淋巴结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检出率,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根治术在叶间淋巴结清扫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开平市中心医院接受同一组同一名胸外科医生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分析不同临床及病理分期患者叶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阳性转移率。再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组和VATS组,对两组患者清扫出的叶间淋巴结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超过80 %的MM患者会出现多发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已有相关报道阐述微RNA(miRNA)参与多发性骨髓骨病的发生。然而,miRNA作为骨髓瘤骨病的诊断及预后生物标记物还没有定论。miR-214和miR-135b可能参与骨髓骨病的发生,并且对于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就miR-214和miR-135b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放疗为主,但目前放化疗无法彻底根除肿瘤。随着对鼻咽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干细胞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维持肿瘤的异质性,与鼻咽癌的耐药、复发、转移等密切相关。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NF-κB和mTOR等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鼻咽癌干细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患者中,年龄> 60岁者占69.2%(27/39),结石病程> 10年者占76.9%(30/39),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腹痛、黄疸和肝区叩击痛。血清CA19-9和手术方式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前哨淋巴结(SLN)是接受乳房淋巴回流的第一群淋巴结,亦是最早发生癌转移的一群淋巴结。其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ALN)的转移状况,是乳腺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因素,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分期的首选评估方法。对SLN进行快速、准确的术中定位与诊断,对选择手术方式及提高治疗疗效有重大意义。SLN最佳定位与诊断方法仍在不断研究中,文章就近年来运用于临床上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术中放疗(IORT)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文献,并手工检索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论文,检索IORT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5.3
目的探讨PAX-2和PTEN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和子宫内膜样癌70例,应用EIN形态学标准将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病例重新分类,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PAX-2和PTEN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增生、EIN、子宫内膜样癌中PAX-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9.5%(15/38)、72.7%(16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随年龄的变化及其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46例PCa、108例BPH及210名健康体检者的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结果年龄与血清TPSA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1)。PCa与BPH组的TPSA水平分别为(85.40±56.70)μg/L、(7.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