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以来,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还是国内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都颇为引人注目。美元汇价转弱为强,升幅近10%。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并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这对企业来说,无疑增添了新的课题,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外汇风险成为企业的一个长期任务。
人民币汇率调整背景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中国实施的是经常项下、有管理的、单一的、以盯住美元为主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使人民币在近十年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中国改革步伐加快,涉外经济不断发展,国内需求旺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外贸和外资规模升上新台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强劲增长的经济周期。
2004年数据表明:中国贸易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跻身世界第三,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由1980年12.6%上升至2004年70%。由于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巨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倾向。
与此同时,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也不利于分散风险。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由政府承担外汇市场的全部风险。在对外经济活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外汇市场风险全部由政府承担具有可行性,否则就有可能超出政府承担风险的能力。经济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外汇管理体制进行相应改革,然而中国汇率体制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这就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势在必行。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并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这意味着实施了十几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发生根本变化。首先,未来中国汇率调整依据不仅包括经常项目,还包括资本项目;其次,将单独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变为一篮子货币,这一篮子不仅包括美元,还包括欧元、日元、韩元等;第三,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不是固定的。
汇率调整本是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则有所不同。在以往汇率制度下,政府承担了外汇市场风险,企业无需考虑。可在新汇率制度下,企业必须关注其可能面临的风险:第一,新汇率制度将允许市场力量参与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升降,且市场化程度相当高,因为有管理的浮动仅次于完全浮动。未来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调整,以及调整时间、方向和幅度都难以有效预测。在新机制中还存在某种复杂因素,如何确定不同货币的权数,其透明度很低。篮子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对人民币走势影响也难以预测。而投机商也在虎视眈眈,因为人民币现在真正成了可以炒作的目标,投机力量对未来外汇市场的影响不容低估。第二,人民币汇率已开始采用一种全新机制运行,浮动范围可能逐步扩大,汇率波动也将加剧,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认为人民币升值2%不算什么的想法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实际上,目前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是非常现实的。第三,汇率制度改革后,相关政策实施非常复杂。如果人民币汇率制度要真正走向灵活浮动,那么当前外汇市场上的参与主体就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如果不是,由他们在市场上形成的汇率水平的合理性就不得不打上问号。目前,国内外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持高频率浮动的汇率制度。这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从理论上或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说,规避汇率风险手段包括:远期合同、借款保值、掉期保值、平衡责任、保理业务和外汇期权等。中国避险业务还不发达,但随着汇改和企业风险意识提高,可使用工具会逐步增多。8月9日、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就连续出台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此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并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远期合同:即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公司与外汇银行签订购买或出售外汇的远期合同,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现已确定的汇率买卖两种货币。远期合同时间通常为半年,并且没有变通选择。例如,某进口企业预计6个月后将向国外进口商支付一笔美元货款,为锁定财务成本,该企业可以与银行提前签订远期售汇合同。这样,6个月后无论汇率如何变化,该企业都可以按照事先约定汇率用人民币从银行购买美元贷款。更灵活的是可选择的远期合同,这种合同允许在合同规定期限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交易,以当时汇率为准。这样出口商就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合同期限内对自己不利的那一时间汇率,并选择相对有利的交易时间和汇率。
借款保值:通过借款来保值的方法比远期合同更具有灵活性,特别是小额合同。借款可以有较灵活的期限、变化而非固定的利率以及到期续借的灵活规定。
掉期保值: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即期外汇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较近期间的远期外汇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较远期间的远期外汇。
平衡责任:即在同一时期,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的货币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及相同期限的反方向资金流动。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出口货款500万美元,该企业须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该企业需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该企业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取得相应人民币,3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入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该企业可以轧平其中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之目的。
保理业务:保理是指出口商出运货物取得单据后,将单据以一定折扣出售给保理机构,由保理机构承担有关风险。保理业务费用比远期合同高,不常作为保值方法。
外汇期权业务:期权比远期更灵活。例如,出口企业将要收一笔欧元,可以向银行支付一笔期权费,并与银行约定将来有权以约定价格1.21欧元兑1美元卖出欧元。如果到期市场欧元价格低于1.21,企业可以行使权利,用比市场高的价格卖出欧元;但如果到期欧元价格高于1.21,企业可以不行使期权,转而到即期市场上去卖欧元,只需要支付少量期权费用。这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给企业创造了选择的灵活性。
利用海外企业:有境外公司的企业,可以考虑合作。如购买国际市场上的NDF(不可交割人民币远期)产品,用未来更低的价格付现在的钱;出口企业应该主要融外币,而不要融本币,可以将外汇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贷外汇,以后还外汇以规避人民币兑换风险。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就是通过其跨国公司的地理多元化分布,来避免布局单一所带来的单一货币汇率变动风险,这对于大型公司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汇率避险方式。
计价货币的从优使用:在市场上都看好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出口企业可选择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业务反而可选择美元作为计价货币。或者选择两种货币各半的办法计价。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