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博士”的蜕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霸;留守儿童;隐喻故事;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76-03
  一、案例概况
  考试对于这位学霸A同学来说,真如同儿戏一般,稍微花点时间和精力就能达到他的考试目标,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硕士研究生都是这样。来接受咨询的学生中,有不少人被发现是有巨大潜力未被发现的或者是受伤的天才,可惜他们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困住了,让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A是一所985高校调剂到苏州大学读硕士的学生,苏州大学一般不接受调剂的硕士生,除非很优秀。他来咨询的问题是:“我不想学习我的专业,我讨厌我的专业,我擅长斗蟋蟀,我要研究斗蟋蟀,要把斗蟋蟀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国粹。但是现在没有人支持我,老师你可以支持我吗?”咨询就这样开始了。
  A是留守儿童,并陷入了家族纷争之中,不幸成为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争夺和斗争的焦点。爸爸妈妈关系良好,常年在外打工,他有时在舅舅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时生活在爷爷奶奶家。两边的家族关系不好,矛盾冲突严重。他在舅舅家,听到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姨父等说爷爷奶奶和伯伯叔叔家的坏话;在爷爷奶奶家,就听他们说外公外婆和舅舅的坏话。因此,从小学开始,他就被搞糊涂了,不知道哪边的话是对的,哪边的话是真的,后来发现他们说的话都不是真的,多数是不對的。于是他养成了自我麻痹的习惯,“我听他们说话就像没有听到一样,我就听他们胡说,我不做任何反应,但其实我心中是很难过的。很小的时候,我就这样自我麻痹,尽量不参与他们的纷争。事情越来越严重,我伯伯和舅舅居然在过年的时候打起来,舅舅被打得很重,双方家族几乎要打群架了,我吓坏了。他们要我选边站,要妈妈和爸爸离婚。真是太恐怖了。”
  我问:“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他回忆说:“有一次过年,我们家的人又吵架了,我们一家三口没法在爷爷奶奶家过年了。年三十的时候,外面飘着雪花,妈妈回娘家了,我坐在爸爸踩的三轮车后面,爸爸用被子把我裹得很暖和。我看着周围的景色,天空中飞舞着雪花,感觉和爸爸一起去县城过年好开心好温暖呀。其实到了县城,只有一间租住的空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就我们父子两人在那里过年,吃的也很简单。这是我能想起来的感觉还不错的经历。
  “读初中的时候,妈妈回家来陪我;读高中的时候,爸爸也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但是我那时已经不愿意学习了,经常与爸爸吵架,不过我的考试成绩一直还是很不错的。最后,高三我都不想考大学了,与爸爸的关系很对立,反正是处处看他不顺眼。后来班主任劝说了我,我去参加了高考,还考进了一所985的大学。但是进大学后,我更加不满意我爸爸了,因为我生着气,所以不愿意去填志愿,结果爸爸帮我填了,让我学习化学,我又不喜欢化学,为什么要让我学习化学呢?爸爸有一个好朋友在化工厂当厂长,他希望我读完大学去他那个朋友的厂里去工作。真是莫名其妙。之后我发现我的肚子里长出两个硬块,好像是两个蛮大的肿瘤,爸爸带我去医院检查,居然查不出来,说是一切正常,明明有两个大大的硬块的。我要爸爸带我去大医院看,去了几家省级医院,仍然没有什么结果。我觉得医院的水平和技术有问题,怎么就查不出我的病呢?
  “不过现在我与爸爸的矛盾已经不是肿瘤的问题了,而是我不想好好学习,不想学习化学,我开始玩斗蟋蟀了。我是斗蟋蟀的高手,但是爸爸坚决不同意,我们已经有无数次的斗争了,我觉得我是可以把斗蟋蟀申报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爸爸要我考硕士生,我不想考,最后半年复习了一下,我想要考进北大,结果成绩不够,差了几分,就只能调剂到苏州大学来了。”
  好纠结的人生啊,我们的咨询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一年多。
  A说大学本科期间他曾经做过一年的咨询,咨询师告诉他:“情绪问题是困扰他的主要问题。”与咨询师交谈了一段时间,觉得很有收获,于是研究生入学后,就很快来到了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二、问题分析及辅导
  这个个案比较复杂,早年创伤、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纠结的家庭关系等,每个问题都是大问题,如何入手呢?来访者本人最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于是“跟着来访者走”成了咨询的主要策略。对A持续一年多的咨询,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倾听A诉说童年的故事、成长的烦恼,接住情绪,稳定情绪。听他叙述家族的不堪,爸爸的啰唆、卑微和对他的过度关心,以及他对爸爸的不满和愤怒;还有肚子里长着肿瘤的真实感受。
  2.探讨斗蟋蟀变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隐喻并联系生活。倾听A叙说自己斗蟋蟀的成功经验,共情、同理他不喜欢化学而非常喜欢斗蟋蟀的感受,进一步探讨他的父子关系和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
  3.整理从前的故事,帮助他面对现实,处理好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和导师关系,改善自己的生活、交往模式。
  4.管理好自我,开发自我潜能,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尽力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咨询过程中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主题:
  第一,家族矛盾冲突与他的躯体化障碍。当孩子被牵涉进家族矛盾、家庭夫妻关系矛盾中,许多会因此留下很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害怕、恐惧,无安全感,把体验到的各种消极情绪压抑到自己身体里,演变成躯体化障碍或其他问题。那些不善于表达的未成年孩子最容易受伤。A就是这样的,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经常处于麻痹状态(也可称为“解离状态”),这是一种自我防御,这种不健康的防御模式使得他只能把消极情绪压抑到自己的心里和躯体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种被压抑的情绪会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出现变态心理、异常行为、躯体化障碍等。前几次咨询,A总会对我描述他肚子中的肿瘤情况,有时还希望我伸手在他的肚子上摸一下(我没有摸)。我一直跟随他讨论他有兴趣的话题,他详细告诉我他在小学时期一个人被留在家中的经历,诉说他与家人、同学交往的烦恼,以及对爸妈离家外出打工的怨恨。虽然他也会说,他理解爸妈的不容易,但是作为留守儿童,内心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加上陷入家族矛盾漩涡的经历,使他被伤到了。内心的创伤是没法用懂道理和原谅父母来修复的。当他诉说完自己的种种遭遇,内心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第二,父子冲突与纠缠是长期困扰A的心结。他小时候缺爱,没有安全感,长大了被干涉,被管束,要抗争。他说:“爸爸总是管我,我不要他管。他为了我上完大学后能找到工作,他是那样卑微地去巴结一位化工厂的厂长,看那个厂长爱理不理的样子,我非常难受,我很气愤,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后来又要我考硕士,我不想考,他一遍一遍地劝说,一次又一次打电话,要我考。我其实只想上北大化学系,但是没考上,被调剂到现在的大学,我真的不想上。我放假在家,爸爸总是要我读书,我就是不读。我養蟋蟀,他把我的坛坛罐罐全砸了,我再去买,然后他再砸,真是过分。我之所以来现在的大学,是因为讨厌他,想离开家。我肚子里的肿瘤他必须负责,他必须帮我医好。但爸爸带我走了很多家医院,就是看不好,我们都很无奈,很难受。
  第三,“斗蟋蟀”是A重点叙说的故事,也是引发他与爸爸之间战争的重要事件,他们父子斗智斗勇,情节错综复杂。不过,他斗蟋蟀水平很高,最厉害的是他挑选蟋蟀的眼光很好,他饲养出来的蟋蟀都个大强壮,能够卖出好价钱,曾经一个暑假赚了几千元人民币。我很认真地与他探讨斗蟋蟀、选蟋蟀、养蟋蟀和相关的交易情况,我们聊得很开心。他真是一个很神奇有能量的孩子,玩斗蟋蟀有想法、有经验、有能力,还有远大抱负。他要把中国的斗蟋蟀传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很认真地支持他,建议他考虑改专业——研究昆虫学,专攻蟋蟀研究,读成“蟋蟀博士”,这也许是一条光明大道。
  他很兴奋地与我讨论这些,相信自己要是真的专攻“斗蟋蟀”一定可以发财,要是能够搞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可以名垂青史。有趣的是,当他诉说完以上内容,腹部长肿瘤的感觉没有了。
  A的“斗蟋蟀”和要把“斗蟋蟀申请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他自己的一个隐喻,具有多层次的含义,是同时存在于潜意识和意识层次的冲突。早期创伤,使他在青春期以斗蟋蟀为自己争夺自由自主权利的象征,向父亲要尊重要爱护要理解;同时又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主张符合社会和国家利益,把自己想象成英雄,至少在他的自我想象中,如果成功了真的很了不起。混乱的自我,导致在现实面前管不好自己;既要自由自主又要成就梦想,又脱离现实,只能收获沮丧和挫折,症状因此越来越严重,腹部肿瘤的感觉和即使考取了学校也不愿好好学习有关。“斗蟋蟀”的表达方式,自己不理解,身边的其他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问题更难解决。
  第四,当讨论到读研究生的问题时,A觉得是父亲强迫他来读研究生,导师强迫他做课题,而他对这些没有兴趣,他不愿意做,但是不去做要被扣研究生津贴,这感觉很不爽。硕士要不要读完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A最生气的是,他不要爸爸管,而“爸爸总是来乱管我干涉我,什么都要按照他的意愿做,我偏不这样”。奇怪的是,在读硕士期间,爸爸什么也没说,他就开始与导师顶牛,觉得导师干涉太多了。第一学期,他与导师辩论了几次,导师也拿他没办法,但是导师很忙,没有时间与他多交谈。他觉得“导师不待见我,见我就问我要不要读他的博士,我明确说我不读博士,甚至硕士都不想读,导师对我很无语”。当我们满怀希望地去憧憬和计划美好未来的时候,想象把“斗蟋蟀”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要认真学习硕士课程,做好课题研究,而且现实中与导师的关系开始变得和谐了。A的改变就这样实现了。
  最后我问他,“你怎么不想研究蟋蟀了呢?成为蟋蟀博士还是很有意思的。”
  他说:“研究这个还是有些不靠谱,还是要面对现实,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我好好学习,发展好自己,我要去找一份工作,我要独立了。”(现在他已经真的成为南方某企业的一名工程师了)
  咨询结束后,我还是有些遗憾,这么优秀的学生是有许多潜能待开发的,希望他未来的人生更幸福、更成功。
  作者简介:陶新华,博士,副教授,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表达艺术心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条件。但就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大程度上落后其读写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常常只注重培养学生读和写能力,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则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学生说的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语文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说”能力的第一关  我们知道,学生
十多年前,鬧了一回文学式微的哄闹。事出有因,多媒体发展了,看《红楼梦》电视剧的人远远比读原著的人多,根据同名电影大讲什么“飘”的人也远比读过书的人多。新媒体的便捷、舒适、海量、小而鲜也远远超过纸质媒体。  我认为文学式微只是空穴来风的谣言。原因在于,咱们的《孟子·告子上》早就说过:“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孟子的意思足
准备有条不紊  这些文化界名人本来都在重庆、桂林等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初,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发动皖南事变。文化界名人纷纷抨击国民党的反共方针,惹恼了蒋介石,内地呆不下去了,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帮助下,这批文化界名人撤到了香港。  彼时之香港,尚无战火之忧。这些爱国文人著文办报,继续宣传抗日主张,如范长江创办《华商报》,邹韬奋、茅盾、夏衍等创办《大众生活》等。  日军进攻香港前夕,周恩来
我迄今为止,创作了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20多部中短篇小说、数百篇散文、随笔、杂文,也得过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许多种大大小小的文学奖。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作品、这些奖项,是对我在寂寞孤独中前行的慰藉和鼓励。  文学创作有青灯长夜的寂寞,有楚人怀玉的孤独。但是,因为多年来各方面朋友的理解,特别是广大读者的支持,我执着地行走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坚持自己的文学立场和美学追求,从来没有放弃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底,教育部从发挥优秀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发,评选出了包括上海市黄浦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在内的全国首批2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这20个示范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直接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的专业杂志,本刊积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精神,开展宣传报
外婆家的门前是一片湖水。这片湖水像是外婆家的一把大锁,要想去外婆家,就得用渡船去打开它。四十多年前,母亲带着我站在湖岸边喊渡的情景,早已成为挂在脑子里不能摘下的一枚发涩的果子。  我依稀记得的第一次喊渡,是坐在母亲的箩筐里。我的家相距外婆家大约十几里地。但当时只有几岁的我是无法走到外婆家的。母亲便找来两只箩筐,一只装着我,一只压上一块大石头。母亲还瞒着父亲,去菜园摘下几根黄瓜和一把豆角,放在石头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要求,进行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目前,我们在重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教学外,还新加了地方课程(即乡土教材)的教育。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灵活教学乡土教材,能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金华历来是个历史悠久、文人荟萃的地级市,有美丽的山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风俗等
也许所有英年早逝的天才都免不了被误解的命运。生前他们的杰作已经备受争议,死后更只能任人评说。然而,若一部作品在作者去世后仍不断地激发争论和思考,而不是被盖棺论定、安然进入学术史或思想史,也未尝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安慰的事:这是对作者短暂生命的补偿,是其不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见证。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以下简称《儒教中国》)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他在其中所提出的那些重要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任何
一九三五年,冼星海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回到祖国,目睹和感受到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耻辱,百姓苦难的境遇。他刚回到家不久就再次告别老母亲,奔赴前线。在北上抗日的征途上,他给母亲写信:“只有赶走了敌人,才是惟一的出路!为了大我,必须要牺牲小我,才有大我的安定!”他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纵笔谱写抗日歌曲。冼星海“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抗战救亡的歌声”。  据见证了《黄河大合唱》的整个创作过程并担任《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高段;实践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我们把课堂教学的研究主题确定为以下几个:“生命的快乐——人际引导”“生命的呵护——成长与性”“生命的勇气,生命的坚强,生命的价值——认识自我,自信生活”“生命的探索,生命的潜能开发”“生命的感恩,生命的祭奠”“生命的追求——学习情绪心理辅导”,开展教学研究设计。   1.开发生动有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