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基层地区成人烟雾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鄂东南基层地区成人烟雾病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

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黄梅县人民医院及辖区内一、二级医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资料共68例,收集其年龄、性别、住址(居住环境情况)、生活习惯(特殊嗜好)、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症状、确诊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等资料,比较患者区域分布、年龄构成、发病类型及治疗效果等情况。

结果

该疾病存在高发区域与低发区域,男女性别比为1.09∶1,年龄以35~44岁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出血型患者42例,缺血型患者16例,非典型脑血管病变表现患者7例,无明显相关症状患者3例。68例患者中早期确诊(首发症状到确诊所需时间≤30 d)38例(55.9%)晚期确诊(首发症状到确诊所需时间>30 d)30例(44.1%),早期确诊组患者是否首诊于三级医院、首发症状是否为出血型脑卒中、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情况与晚期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死亡10例,存活58例。其中首发症状出血型患者中,2例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2例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首发症状缺血型患者中,4例行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行脑血管重建手术的此8例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11.8%。

结论

鄂东南层地区成人烟雾病的地域分布有区域聚集特点,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首发症状主要为出血型脑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患者接受脑血管重建术比例较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神经纤维形态学特点,以期为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正常人表皮标本192例(来源于自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皮肤活检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20岁以下组、21~40岁组、41~60岁组、61岁以上组4个年龄组,每组48例,男女各半;按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上臂远端组、前臂远端组、手背组、大腿近端组、小腿远端组、足背组6个解剖部位组,每组32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37例)与非手术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37例)。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其在随访期间的情况,主要包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急诊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观察组给予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后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量(CEO
目的分析未用药原发性失眠(PI)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脑区比率低频振幅(fALFF)的变化,探讨其脑功能损伤及代偿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PI患者59例(PI患者组)和社区招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PI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7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脑血管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的病理特点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E)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为糖尿病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3月龄亚组(n=15)、糖尿病6月龄亚组(n=15)。以未干预的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3月龄亚组(n=15)、正常6月龄亚组(n=15)。采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24 h血压变异和卒中早期及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登记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监测入院后24 h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参数,采用改良Rankin(mRS)量表对患者出院时(早期)和6个月后(中期)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