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舍里“飞”出个高级农技师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的蒋张林,曾是个拿过锄头的庄稼汉子,在他的家乡,他是靠养龟走向致富路的头号人物,也是经各级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的农家院里走出的一位高级农技师。
  1981年,蒋张林首次从市场上买回20多只钓捕的野生乌龟试养,因其食道遗存钓钩受感染而死亡,他吸取教训后改买人工养殖乌龟来喂养,经过实验摸索,终于繁育出幼龟500余只,卖掉其中的三分之一便收回了本钱还有盈利,初战告捷更激发了他养龟的积极性,他到杭州郊区学习考察,并买回了7只黄喉水龟饲养,为此全家与他闹了不少矛盾。
  蒋张林从此成了杭州、海宁、嘉兴以及上海、南京等地城乡水产养殖场(站),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常客。“浙农大”的杨教授终被他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手把手地传授给他技术,他还通过“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苦读了3年寒窗,取得了水产专业的大专文凭,夯实了知识基础如虎添翼,他又于1996年引进美国鳄龟,经过繁育规模越来越大。
  2003年,他在家乡成立了海宁第一家“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他主动担当起所长职务,苦攻爬行龟蟾的研究和科研工作,从一个农民进入到科研单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他参加海宁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认定,并获得此荣。
  蒋张林以养龟为主,不但开发新品种,他在开发龟食疗和药疗保健功能上颇有建树,将未受精龟蛋加工成保健龟蛋与绿毛龟先后在广交会和深圳荔枝节上出售,令国人、老外大开眼界,多年的养龟经验使他注册了“龙头阁”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蒋张林在长达20多年的养龟实践中和探索研究中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防蛇网”、“蟾蜍壳采集器”等多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技术。为了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技术的推广,蒋张林撰写技术,无偿传送给村民学习,日久天长,大伙都送他卓号“江南龟王”。并且盈得了群众的信任和上级颁发的各项荣誉。
  
其他文献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
为了完善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有效利用水稻生理特性,突破常规的水稻栽培模式,公顷产量超过12吨,栽培方法有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在永安农场进行试验示范,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栽培方法:利用水稻单株优势,采用9×9单本栽培法,充分发挥水稻生理优势。  二、选择品种:选早熟、分蘖强、抗病、丰产性好的优质品种“强化一号”,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育小苗,二叶期插秧,苗龄期8~12天;  2、播种量适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东经130°06'~131° 44',北纬45°16'~46° 37',处于寒冷地稻作区县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东北部为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属第二三积温带,年有效积温(>=10℃)2300~2500℃降水量525.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67小时,无霜期119~137天,土壤类型以黑土暗棕壤草甸土为主,具有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日夜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等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