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的,有你的想象力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年底,因為答应编辑要在过年前一天交付书稿,所以天天在工作室赶稿。但又不能完全不管娃,于是过上了赶三天稿、带两天娃的幸福生活。
  豆豆常常抱着一盘棋,对我说:“妈妈,你每天那么辛苦,来陪我下盘棋吧。”委婉得不留痕迹。有时,他会安静地坐在我身边,问:“妈妈,写作是不是很孤独?因为陪伴你的只有你的想象。”
  我很惊讶他竟然有这样的语言,于是问他:“你觉得值得吗?”他回答:“值得,当有那么多人可以看到你的作品,你就是不孤独的。”正当我嘴巴张得老大之时,他抱着书离开了。
  每天早上,他打开一天的方式,就是抱起床头那本睡前看的书,一直看到我们叫他吃饭。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傻乎乎的,沉迷于书的小书虫,没想到多年的阅读,已经给他打开了广阔的世界。

2


  曾经有段时间,我纠结于他的聪明。很小的时候,他有点“小神童”的迹象:1岁多,大多数孩子话还说不完整的时候,他可以背上百首诗;3岁多开始认字;5岁多读一本本大部头纯文字小说;没上学前,就能口算出几位数的乘法。
  我在想,我要怎样培养这个孩子,如果稍微用点力,说不定真可以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
  但是,每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就会听到他惊喜的叫声,叫:“妈妈,快来看,这里有蚂蚁。”或者,一边在沙发上跳着,一边跟我讲述今天发生的事。
  我知道,我不需要一个天才孩子。我想和他一起趴在地上,一起玩那些幼稚的游戏;我喜欢听他那惊喜的毫无掩饰的声音;我想陪着他经历人生中那些担心、紧张、害怕与失望;我想要他慢慢地长大,不要那么快就到9岁、10岁,突然变得很懂事,说话的时候不再跳着说,看到蚂蚁来了、花开了、雪融化了,也不再尖叫。

3


  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睡前给他读书,这些书,他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了,但是他还是喜欢靠在我怀里,听我读给他听。
  我们喜欢在广阔的大自然里追赶,打闹;我们会把屏幕里的游戏搬到现实中,扮演各种搞怪的植物;我们喜欢一起旅行,他把车牌号按照自己的规则,分成甲乙丙丁几等,一路数过去,自娱自乐;我们一起在车上读诗,爸爸在后视镜里看着我们微笑……
  他学架子鼓三年了,没考过级,每天打多久他自己决定,所以现在水平一般,但持续喜欢;他上了一个学期的书法班,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他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门上,我们都觉得很满意。
  他现在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讲故事说笑话,诸如“用况且造句: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之类。我笑他的脑袋里怎么装了那么多不好笑的笑话,他还是乐此不疲,每次都先把自己逗笑再说。
  今天早上,我给他煮了一碗面,他说:“今天的面好像没有昨天的好吃哦。”我回答:“怎么会呢?一样的啊,今天的面就是昨天剩下的。”哈哈,以为就你会讲笑话吗?我也学会了。
  前几天,他9岁生日,他邀请了几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我说:“最近有点忙,就给你们叫外卖吧,比萨,鸡翅,寿司,想要什么都有。”他回答:“就点一样比萨,其他的,妈妈,还是你做吧,你也要展示一下你的手艺。这样,才能体现你的价值,你在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这孩子真会为妈妈着想,而且是从阿德勒心理学角度——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与价值感。
  这个9岁的孩子,他没有被学业压力抹掉脸上稚嫩的笑容,他还是喜欢玩那些追追赶赶的游戏,他每天晚上要爸爸讲故事,他喜欢在床上、沙发上蹦跶,他喜欢大惊小怪。
  他有时很深沉,爱思考,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他的脑海里似乎藏了很多宝藏,这些宝藏,或许来源于书本,来源于旅行,来源于我们一直给予他的安全感。
  我相信,成长路上有想象力陪伴,他永远不会孤单。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由此来看,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生命的教育。  作为孩子第一个也是最亲密的教育者,父母其实每天都在进行着生命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关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在影响孩子对生命的感觉。  本期我们关注“生命教育”。  理想的生命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从而唤起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生命,
期刊
童年时与花草树木亲近,不自觉地培养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爱意。拥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意,才能心灵轻盈、从容不迫地在这个世界穿行。  退休之后,喜欢胡思乱想,以前认为特别重要的,现在觉得不重要了。反过来,那些过去不以为然的事,现在却觉得特别重要。  记得有次儿子在家对我说:“老爸这一生把自己的本钱用足了。”知父莫若子,可见儿子对我是了解的。回首过往,一路走来,如果说自己真有什么本钱,那就是我童年曾经历过审美
期刊
“还行,年级第五,班级第二。”女儿的回答云淡风轻。  “不错哦,厉害!”老公竖起了大拇指。  “非常好。不容易!”我满心欢喜。重点高中竞争激烈,一模考试的分数这样高,女儿有望读好大学。  “这次考得好,下次可不一定哦。”女儿嘻嘻笑着,扬扬眉,把一小块哈密瓜丢进嘴里。  老公轻抚她的头:“不会的,老爸相信你。”  “不必多想,尽力而为。”我快人快语。  “好吧,我爭取……”女儿手一挥洗漱去了。  日
期刊
“如果有机会,你猜你的孩子会不会换父母?”在家庭情感体验课堂上,杜云云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不会。我们很爱孩子,相信他也如此!”一位父亲笃定地說。  “我想应该不会。我的孩子很贴心,对我们也很尊重。”一位母亲温柔地说。  “那么,现场的家长们,你们觉得自己孩子不会换的,请举手。”老师再次朗声问道。  我微笑地环视了一下全场,家长们都自信地举起了手。  “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杜老师说话的
期刊
Q 我的孩子5岁,明年上小学。小区同龄的孩子已经认识不少字,我很困惑,到底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认字呢?A 1  前几天,也有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孩子快上学了,要不要提前认点字?我以为,可以认,但不要为了认而认,机械地认。  回顾教过的历届一年级,发现提前认字对孩子来说好处不少。  从语文课本的学习来看,汉字是低段学习的重点。每一课都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提前认识一些,学习起来肯定会稍显轻松,从而能更
期刊
父亲之言行,乃是一种精神,象征着责任、公正、豁达等美好品质。这种精神就是家风,在三代人中传承,也一定会传得更加久远。  父亲进入苍老状态似乎只是这两年的事。先是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不太理想;后来是听力下降,戴上了助听器;接着又是鼻子囊肿手术、急性阑尾炎手术。从走路时疾疾如风到踯躅而行,从谈笑风生到反应迟缓,父亲像换了一个人。  小时候,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他豁达外向,刚正不阿。  父亲做厂长时拒不
期刊
给孩子以成功的希望,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孩子只要心中有成功的希望,他就会为获得成功而不懈努力。这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做到,也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事情。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是给孩子成功希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关键是父母要学会发现。  有一个小方法,想推荐给每位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荣誉袋,用它收藏孩子的各种荣誉或奖品,积累孩子的一点点优点和进步。这个荣誉袋将不断地给孩子以希望,
期刊
浩洋哭了  刚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新的老师,孩子们学得都很认真,这多少让我有点兴奋。  在教学“认识分米”时,由于学生对“米和厘米”有了粗浅的认识,个个踊跃发言,那场面真是热闹。  我向孩子们提问:“小明每天早上都要喝一盒牛奶,牛奶盒高是12( ),需要配一根吸管,吸管长度是2( )。”  坐在墙角的浩洋原本默不作声,今天也被这样的气氛感染,竟然举起了手。  “吸管2厘米太短,肯定喝不到牛奶.应该填
期刊
近期与家长沟通,很多人问我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当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格局,它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1  在我所接受的家風家教中,母亲的豁达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职场受点委屈,或者办事不顺利,偶尔回家和她讲一讲,她经常安慰一句话:“活络活络,莫想多咯;大方大方,自然有一方。”  母亲胸襟宽广,心中有他人。我童年时,最盼望过年,过年时能痛痛快快吃肉。但母亲总会把家里的肉食,分
期刊
1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女儿快两岁了,到哪都要拿着她那带耳朵的小帽子,帽子已经又旧又破,但是孩子一定要抱着、闻着才肯睡觉。于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恋物癖,问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恋物癖不等于依赖物品。恋物癖是一种心理障碍,一般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依赖物品,是某种物品带来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这件物品产生了依赖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安全毯现象”,相当于人从高处往下跳时,地上放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