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 风雨同舟者兴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jin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素芹,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天津市蓟州区第六小学校长,先后在蓟县穿芳峪中学、蓟县渔阳镇中学、蓟州区第八小学任校长。
  走近张素芹校长,朴实干练的外表中透露着睿智;和张素芹校长攀谈,清晰的管理思路、先进的教学理念令人折服。十几年来,她先后任职于两所初中和两所国办小学,无论在哪所学校,她都带着对教育的执念、对师生的熱情,以务实肯干、求实上进的精神,带领学校一步步走向辉煌。但她却一再强调:我真的没有多么优秀,还是多写写她管理的学校,还有和她风雨同舟的管理团队和老师吧。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开拓者
  张素芹2006年调任穿芳峪中学校长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就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在那儿看着我们,由不得你懈怠;农村教育更需要我们百倍努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对于农村家庭这一点显得更加突出。我们时刻要牢记,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全体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此,她引领学校班子团队和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讨论中探索。带领学校骨干团队到市里优秀学校访学,去山东孔子故里“取经”,通过学习交流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讲实际、重实效。这个“实际”就在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学效果是最直观的体现。这个“实效”就在素质的提升,因为最终课改成效,还是需要综合素质的大数据证明。
  她率领学校团队先和几个实验班、实验骨干教师开始了一次次的“学情分析”专题研讨,一场场高效教学“实战演习”。课堂教学的改革萌芽慢慢生长。用教师自己的话说:“过去我们在前边一个劲地“自说自话”讲,下边真没几个学生搭理你,现在放手让学生读、小组议、发言、实验、做题、小结。学生内心涌动着展示成就的渴求。教师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还总结出了“五环教学法”,即“导入激趣——自学质疑——互动释疑——学习小结——反馈提高”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有人这样评论穿芳峪中学:用最“洋”的理念(新课改的思想),最“土”的办法,创造了最“实”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穿芳峪中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彻底改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009年天津市初中课改现场会在穿芳峪中学举行,天津市各区教育系统领导教师现场观摩,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得到同行的高度赞誉。天津市首席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刘长兴,对穿芳峪中学的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天津教育》2009年第4期发表《“穿芳峪现象”给我们的启示》,并主编《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蓟县穿芳峪中学卷》,交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穿芳峪中学从2007年起连续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校;有10人次在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市级奖;2009年被评为教学考核一类校,特别是2010年有17人升入市重点中学,124人达到普高分数线,创穿芳峪中学中考成绩历史新高。
  二、“2361教学模式”的拓荒者
  2010年,张素芹因工作需要被调到蓟县渔阳镇中学任校长。渔阳镇中学虽位于蓟县城区,但却是乡镇农村学校。她到学校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因教学成绩落后被教育局主管教学的副局长约谈。面对现实,她和学校领导班子还有老师们没有抱怨和气馁,努力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认真思考,在全校教师中开始了“我的课堂我的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1年,她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去山东访学。在参观听课中,教师发现每节常态课都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学生是幸福的快乐的。看到这些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师们心中豁然开朗,感觉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当教师们访学归来,学校领导团队及时召开了课堂诊断研讨会,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张素芹校长和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提出“2361”的教学模式,“2”就是提倡两案:导学案和达标案,导学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标案就是为了更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3”是三个必须,无论什么样的模式和教学环节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6”是活用课堂六环节,引题展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达标检测、归纳评价,有模式但不唯模式;“1”就是构建一个思维导图。全体教师以此为基础去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乐学了,会学了,也真正体验了学会的乐趣了,学校的中考成绩由五十多所学校后几名上升到前几名。这让全体教师感受到了课改的喜悦,也坚定了课改的信心。2011年教师们的课改模式在《天津初中》杂志发表了专刊。
  张校长和她的团队管理的渔阳镇中学,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校、市级义务教育完成率先进学校、市级普九示范校、市级民主管理先进校、市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卫生先进校、市级实施国家锻炼标准达标校、县级办学水平一级校,县级教学质量先进校、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县级诚信教育先进单位、县级体育人才后备学校等各级各类办学成果40余项。
  三、“好习惯成就未来”的规划者
  2017年,张素芹因工作需要被调到蓟州区第八小学任校长,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天津市蓟州区第八小学,始建于2014年,地处新城几个居民区的中心位置,是县委、县政府专为还迁居民子女建造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国办直属小学。
  张素芹校长和领导班子以“育人为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秉承“好习惯成就未来”的校训,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足了功夫。
  首先,在培养阅读习惯的问题上校领导达成共识。学校的图书馆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图书的采购。在进行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教育活动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家长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开展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学校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每日有读书时间,每周升旗仪式有读书展示,每学期有亲子读书活动,每年设置读书节,在多层面,利用多形式,通过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依托主题,开展丰富有趣的读书活动,从而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其次,在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每学年一年级新生入学都会以“养习惯、正行为”为主。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为主要目的,并初步端正一年级新生言行。中年级同学以“养知识、讲方法”为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慣,使学生不同途径汲取各类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高年同学以“养能力、担责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蓟州区第八小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校,在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上也颇为用心,从多个角度加以培养。一是爱护运动设施,对足球场的球门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要懂得爱护。二是遵守运动秩序,要自觉遵守足球的训练时间,不能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在足球训练场内不能打闹,要自觉遵守足球训练制度。三是注意运动安全,在进行足球训练时,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受伤。在足球训练队,教练要求队员注意这些常规的训练课制度要求,不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短短的几年里历经艰辛,蓟州区第八小学实现了由农村校到国办直属小学的蜕变,如涅槃的凤凰成为新城乃至蓟州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学校在蓟州区中小学春季运动会中获总分第一名;蓟州区中小学篮球比赛国办小学女子组获第一名;蓟州区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获体育道德风尚先进单位得称号;蓟州区中小学绳毽比赛小学组中获第三名;2018年荣获“市级文明校园”“区级平安校园示范校”荣誉称号。
  四、打造特色学校的掌舵者
  2019年,张素芹调任蓟州区第六小学,蓟州区第六小学作为老牌国办小学、全国教育先进集体,一直在国办小学属于佼佼者,而张素芹校长的到来给六小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她凝聚班子团队集体力量,带领教师们创新工作方法,落实课程计划,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把坚定不移抓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抓教学常规落实,促进学校工作稳步推进。
  她注重落实常规管理。首先,强调在落实教学常规上下功夫,加强教师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了优化教学过程的长效机制。其次,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提炼出了“自主探究,顺学而导,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开展了学科教研月活动,即全学科全员参与,每周一个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
  她注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与改革创新。在她的带领下,第六小学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工作亮点,在原有文学、音乐、美术多个社团的基础上,新组织了无人机、少儿编程、科技等社团,拓宽了育人渠道。
  正是由于张素芹校长和学校领导团队坚持狠抓常规管理,近二年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多项显著的业绩。2019年7月霍玉艳指导、刘一珠执教的语文课《月光曲》,在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9月,孟庆阳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1月,区教育局为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教学领军人才,蓟州区首个名师工作室——“孟庆阳小学数学工作室”在六小成立;10月,蔡国立被蓟州区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标兵,刘一珠、杨学英、张颖被评为教学标兵,郑辉荣获天津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学生刘雨珂荣获市级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在蓟州区教育系统庆“三八”趣味运动会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4月,男子篮球队荣获“蓟州区中小学生篮球赛”小学组区级一名;5月,学校在蓟州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荣获总分区级第一名的佳绩,同时被评为最佳组织单位。
  张素芹校长一直以来坚持用智慧与真情追寻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高效的教学课堂,逐渐形成了科学、民主、创新的教学管理特色。她无论在哪所学校,都建立一个上下同心的管理团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并与全体教师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实现学校的发展。
  (责任编辑:文 宝)
其他文献
[摘 要] 失败实验是一种高中物理教学资源,借助失败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 高中物理;失败实验;教学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要做实验,大部分教师不希望实验失败,这种想法其实有失偏颇。从历史经验来看,科学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不断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获得进步。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实验设备故障、实验条件受限、实验设计问题。一般情
2014年7月14日~18日,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和日照市青岛路中学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部和中国“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小学新课改研讨、讲说课示范展示赛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河南、广西、云南等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直
[摘 要] 青年教师成长,从本质上说一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由内而外的修炼过程。新建学校的特殊性给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更大的不易。青年教师要树立研究意识、累积意识、质量意识、极限意识、整合意识等五种意识,在新建学校脚踏实地、把握自我,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专业成长上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新学校;青年教师;五种意识;专业成长  十年寒窗,人人都想在工作的岗位上施展才华;苦读数载,
[摘 要]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点之一,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针对其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干预,是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路径。文章探索了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干预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干预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许多学生都是针对其中某一部分知识学习困难,而不是全部内容。在学困生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知识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重
[摘 要] 主体教育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管理需要有前瞻和对接意识,利用理念渗透、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常规管理,对学校管理现实做深入调研,做出科学应对设计,积极推出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德育;学校管理;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要求,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学校管理
[摘 要] 《登泰山记》独特的行文视角是其成为经典的关键。借助毛泽东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展示的是其观看地球的宇宙角度。独特的视角展示的是独特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 构思;选材;多角度  其一,独特的构思视角。泰山为五岳之尊,皇帝封禅之所,自然人文美景自是很多,作者独具匠心,选择最异于常人的时节登泰山,全文起于风雪,终于风雪。风雪下的泰山给人不同寻常的
[摘 要] 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了重大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阐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善措施,以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课时不够且分配不均  高中生物的教学相对初中生物而言,课程教学安排更加密集,不同科目以及章节之间都存在着分配不均的问题
译/范雪丽    理解孩子是有一些诀窍的,当你了解了这些诀窍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诀窍的时候,你作为一个老师或者家长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一旦你了解了打开孩子心灵的窍门,你面对的将不是一个疲劳、厌倦的学生,而是一个热情洋溢、渴望求知的学生。可是,如何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这把钥匙呢?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他们喜欢谈论的话题,他们感到好奇的事情等等。小孩子喜欢玩,喜欢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学习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批注法的定义与类型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介绍了批注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旨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初中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批注法;阅读教学一、批注法概述  1.批注法定义  批注法属于语文阅读中一种具备研究性、动态思维的学习方法,在文本阅读中通过对文章内容总的章节、语句、重点词
[摘 要] 教育不是学校和教师的专利,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尤其是面对家教薄弱的特殊家庭,教师应传输积极的情感,化解孩子的心结,通过转变学生反作用于家长促其转变,最终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   [关键词] 家庭教育;积极情感;感染转变;家校合力;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自我的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它只是人们完善自我的一个夙愿。在生活壓力逐渐增大的今天,学生父母并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