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智”地打孩子吗?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则新闻让人揪心:哈尔滨4岁女孩被虐打到颅内出血,一直在ICU抢救,至今还未脱险。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打(体罚)孩子,这个问题在国内其实还并没有形成共识,中国自古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说法,还有人倡导通过体罚来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究竟要不要打?或者“理智地”打呢?
  打孩子,后果很严重!
  不合适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生理健康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这是有大量医学证据的。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排除其他家庭情况,如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等等后,5岁前被母亲打屁股的孩子,即便次数很少(少于2次/周),到9岁时行为不端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父亲打屁股的频率则与9岁时语言发育程度相关,打得越多,越迟缓。而且这种不好的影响可以持续十年之久。
  体罚或者虐待不只是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育出现问题,大脑的结构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2009年发表在神经影像学杂志的研究论文指出,频繁打屁股(一月一次)会导致孩子大脑灰质减少,将来抑郁、成瘾、进攻性上升,而自律能力下降。即便是偶尔的打屁股,也会带来成人后更高比例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不仅如此,童年时期受到体罚或者虐待,成年后患某些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幅上升。1998年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受到严重体罚的孩子,与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出现酒精成瘾、药物滥用、自杀倾向的几率升高4到12倍,吸烟、健康状况不良的比例升高2到4倍,严重肥胖的几率升高1.4到1.6倍。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骨折、肝脏疾病的比例均有上升。也就是说,儿童时期受到的体罚或虐待和多项导致死亡的疾病成正相关。
  2012年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一项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发现,排除了种族、年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病史等等因素后,童年期中度的体罚提高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2014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公共卫生期刊》上的一个研究文章发现,童年受到虐待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发病率上升为1.43倍。
  换句话说,各国多项儿童研究都得出同样结论:童年时期的体罚或者虐待不仅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全,也会导致实质的身体疾病,更不用说因此带来的社会认知的紊乱了。
  体罚只能教会体罚
  医学心理学上将体罚孩子的结果称为social learning(社交学习)。比如孩子在外边跟别的孩子打架了,家长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以为因此给了他一个教训,是为了他日后学好,不再打架。然而实际上,与父母的期待恰恰相反,年幼的孩子被父母打,不但不会认识到错误,反而会感觉非常困惑,因为家长正在做家长不准自己做的事情,他们学习到的就是“如果其他手段不管用,付诸暴力是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我在体力上胜过对方,就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
  大量的儿童心理和发育研究证实了这一点。2014年发表在美国《儿科》(Pediatrics)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对于孩子来说,TA是否认为“打人是可以的”或者长大后是否也这样做的最强的影响因素就是TA小时候是否被如此教训过,以及被体罚的频率。作者说:“(打屁股)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带来一个结果:体罚教会体罚”。
  可不可以“理智”地打孩子?
  少儿心理医生徐桂凤医生认为,在考虑一件事情要不要做的時候,离不开对于利弊的权衡,打孩子也是如此。作为家长,可以思考以下5个问题:
  1我们打孩子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情绪很理智很平和?绝大多数情况下,打孩子都是父母在非常愤怒时的行为,情绪脑被激活,理性思考就会被抑制,所以很理智的打孩子,这是一个悖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做不到。
  2打孩子如果被冠以“合理”的帽子,容易变成一种惯性,也会是一种惰性。这种惯性和惰性,会让父母朋友们放弃思考和去理解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越来越差,距离也越来越远。
  3很多研究都发现:体罚孩子即使有短期的行为效果(孩子当下会害怕),但长期下来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更大概率导致孩子低自尊、高反叛、攻击性行为增加、物质滥用(酗酒、吸毒等)、犯罪等后果。
  4打,是一种体力上的镇压,并不会教会孩子什么是恰当的行为,不会让孩子突然“懂道理”。
  5父母发现打孩子会让他们害怕,会强化父母以后打孩子的频率和强度,所以打孩子的强度很容易逐渐升级,变成虐待,甚至酿成惨剧。
其他文献
由于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新冠病毒疾病(COVI-19),一些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备受关注和期待。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重要临床试验表明,高剂量氯喹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有害无益,出现更多心律失常且未能改善患者死亡率。这项来自巴西团队的随机双盲IIb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2种不同剂量的磷酸氯喹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预期样本量为440个人,但是由于严重不
期刊
近日,美国FDA批准BRAF抑制剂Braftovi(encorafenib)联合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治疗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成人患者。该方案是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治疗这一患者群的靶向治疗方案。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男性中第三大常见癌症类型,在女性中第二常见癌症类型。据估计,高达15%的转移性CRC患者会携带BRAF突变,并代表这些患者的不良
期刊
近日,Acceleron Pharma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sotatercept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患者。Sotatercept是一款靶向TGF-β信号通路的在研療法。PAH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血管逐渐狭窄,导致心脏右侧负担日渐加重。PAH会导致心脏严重疲劳,还通常导致身体活动受限,心力衰竭和预期寿命缩短。现有的疗法通常通过促进肺血管舒张来缓解患
期刊
Idorsia公司宣布,该公司的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aridorexant,在包含930例成年和老年失眠患者(39.1%≥65岁)的首项关键性3期臨床研究中获得积极顶线结果。这一研究证实了daridorexant疗法对客观和主观睡眠参数和日间表现的疗效,而且在早晨没有残留效应,在治疗中止时没有反弹或戒断症状的证据。食欲素能够刺激多种导致觉醒的信号通路。Daridorexant可以通过阻断食欲素的
期刊
首个国产宫颈癌(HPV)疫苗于今年正式上市了。据新闻报道,5月起,湖北、新疆、吉林、云南、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大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陆续预约接种。听说HPV疫苗儿童就可以接种,那么多大年龄的儿童可以接种?怎么接种?安全吗?  关于HPV  Q:感染了HPV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A:不一定。HPV的全称是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明确致病原因。HPV是个大的病毒家族,有100多种亚型,不是所有亚型都会导
期刊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虽然人们在户外佩戴口罩,减少了过敏原进入气道从而起到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作用,但是,今年人们的过敏性鼻炎严重程度并没有较往年有缓减。这是为什么呢?  谁是罪魁祸首?  当鼻子对于微小的、空气传播的过敏原产生炎性反应时,就会导致过敏性鼻炎。这些过敏原还会导致有的人肺部(哮喘)和眼部(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因为两种炎症细胞的活跃造成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这些
期刊
最近,清華大学祁海课题组、钟毅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的科研团队联合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了迄今为止第一条明确的直接由中枢神经信号介导的适应性免疫通路,也就是说,大脑能够直接调控抗体的产生!更厉害的是,这条通路可以直接由行为刺激,比如实验中“独立高台”的小鼠体内抗体就增加了足有七成!研究显示,外部环境可以激活CeA、PVN两处脑区中的CRH神经元,CRH神经元可以直接激活脾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
期刊
近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显示,长跑等运动可以激活小鼠肝细胞内的p53等抑癌基因,同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肝损伤,即使是肥胖小鼠的体重不下降,肝癌发病风险也会大幅下降。在欧美国家,肥胖可能导致了全部肝癌的15~35%。很多研究都提示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肝癌风险降低有关。但这背后具体的机制,还有很多待填补之处。研究团队发现,运动组小鼠肝脏内不典型增生的肝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肝细胞p53基因和下游
期刊
“感谢电影《寻梦环游记》,给普罗大众带来一堂死亡启蒙课,让死亡在普通人眼里不再只是恐惧、黑暗、悲苦。但人世终归不是电影,与死亡为邻,远非银幕上那般浪漫多彩。”  安:儿研所很多人都说一定要采访我们的魏大爷。魏大爷多大年龄了?  魏:我属狗的,71了,1994年来的儿研所。当时管花房、中午热饭的锅炉,还有澡堂子,一年多不到两年,到了现在的岗位。  安:我刚才用了个很含糊的词——这个岗位,其实就是管理
期刊
漫长地进化让我们的身体趋于完美,适合进行长距离的运动,并且也需要这样的运动。但而今静态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在浪费我们完美的身体,还在毁掉我们的健康。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场景再平常不过了——早上在柔软舒适的床上醒来,在机器上按下几个按钮香喷喷的早餐就做出来了,然后开车去上班,乘坐电梯到办公室,接下來的8小时将会在舒适的椅子上度过。无须流汗,不必挨饿,也不会太冷或太热,过去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