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并发感染性皮疹的临床特点,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合并感染性皮疹的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4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273例(60.0%),女性182例(40.0%),重症组106例(23.3%),非重症组349例(76.7%)。中位月龄16.0(9.0,42.0)个月。皮疹出现于肺炎病程中的(6.9±5.2)d,皮疹持续时间(6.0±3.1)d,皮疹形态呈多形性,其中以非特异性的斑丘
【机 构】
: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感染科 266034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266003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感染科 2660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并发感染性皮疹的临床特点,积累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合并感染性皮疹的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纳入4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273例(60.0%),女性182例(40.0%),重症组106例(23.3%),非重症组349例(76.7%)。中位月龄16.0(9.0,42.0)个月。皮疹出现于肺炎病程中的(6.9±5.2)d,皮疹持续时间(6.0±3.1)d,皮疹形态呈多形性,其中以非特异性的斑丘疹(67.5%)最常见。B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共91例(20.0%),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85例(18.7%),50例(11.0%)患儿存在EB病毒再激活感染。重症组的中位发病月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皮疹出现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恢复期发热伴皮疹、CRP升高、PCT升高、IgE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及EB病毒再激活感染率均高于非重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 467.0,t=6.500、4.923、3.098、2.998,χ2=13.445、15.391、8.208、5.313、29.839、13.474,P均
其他文献
神经管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早期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或障碍引起的一组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包括无脑畸形、脑膜膨出和脊柱裂。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其代谢及功能正常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因此,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是神经管闭合障碍的机制之一。Slc25a32、SHMT2、MTHFD2/MTHFD2L、MTHFD1L、GCS是线粒体一碳代谢通路的关键分子,该文将从上述几个关键分子出发,结合线粒体内单碳代谢链及氧化呼吸链两条主要代谢途径
肢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相关疾病鉴别,主要是临床诊断,而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金标准。治疗上采取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报道肢端发育不全症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等数据,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肢端发育不全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bronchitis,PB)是一种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普遍认为,PB与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病、镰状细胞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PB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内形成树样管型,引发局部或广泛阻塞,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和死亡。此外,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可导致患儿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PB在儿科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易导致误诊漏诊。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去除堵塞气道的塑型性物质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发热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最严重的后遗症是冠状动脉病变,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在川崎病急性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血清水平升高,尤其是在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中更高,且发现HMGB1基因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有关。HMGB1是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通过HMGB1/RAGE通路在促进川崎病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就HMGB1在川崎病冠状动脉
无脑回-巨脑回是一组在早期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异常迁移所继发的皮层发育障碍疾病,主要特征为脑回宽大、脑沟浅小、皮层增厚,临床上患者常有癫痫、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等问题,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基因筛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诸多与无脑回-巨脑回相关的致病基因,明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型变得尤为重要。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无脑回-巨脑回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以先惊厥后发热起病为特征,而癫痫综合征也可以热性惊厥为早期表现,因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相关基因共同参与热性惊厥发病过程。IL-6与IL-10两种因子表达水平在该病与其他疾病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其作用途径及变化情况并不一致。该文从血清水平、脑脊液水平、相关基因及治疗药物四个方面对IL-6、IL-10两种细胞因子在热性惊厥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生长发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生长发育主要受到GH-IGF-1轴的调节,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营养不良儿童的生长发育受损与体内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而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疾病常伴生长发育迟缓,肠道菌群与生长发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GH-IGF-1轴影响生长发育,而该轴也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该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GH-IGF-1轴的双向调节关系,揭示了儿童生长发育和GH-IGF-1轴以及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阐明肠道菌群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肠道菌群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在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I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许多研究阐述了IgE型自身抗体在SLE中包括与组织上自身抗原结合导致的直接损伤、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淋巴结迁移以及IgE介导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pDCs)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反应等致病机制。目前已认识到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疱性类
为了避免川崎病患儿在运动期间发生心血管意外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对所有川崎病患儿制定科学、有效、安全的运动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运动主要包括三大类型:日常生活活动、休闲运动和竞技运动,按活动强度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所有体育活动都是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的组合,增加静态运动需要较高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增加动态运动则需要较高的耗氧量。对于所有川崎病患儿需要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风险进行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管理。给予运动指导时,应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考虑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四个因素,
颅咽管瘤好发于5岁~14岁人群,是儿童最常见颅内肿瘤之一。目前,颅咽管瘤患儿术后总体生存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因肿瘤毗邻甚至侵犯下丘脑、垂体、第三脑室等鞍区重要结构,患儿术后5年、10年、20年总体生存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依旧明显。相比于成年患者,颅咽管瘤患儿发生下丘脑受累、内分泌功能障碍、肥胖的风险更高,远期生存质量更差。患儿除可并发多种躯体性疾病外,也可产生多种心理性疾病。对于颅咽管瘤患儿的术后管理,需要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医师共同参与。本文基于近年来围绕颅咽管瘤患儿远期预后所开展的研究,就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