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步入经济新形势、社会新时代当中,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对精神需求与身心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体育层面因此得到格外的关注。针对高校与社区中体育设施的建设,打造良好的健身环境、营造优良的健身氛围是我国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就我国河北省来说,对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建设尚未形成完善机制,甚至存在一些外在因素严重影响着体育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体育资源层面,缺少共享长效机制,严重影响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体育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高校与社区进行体育资源共享可以加快社区的体育发展的脚步,能够对高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且对实现全民健身具有积极作用。全民健身已经被国家规定为社会建设工作,并致力于全面改善社区内部的体育健身条件,为社区人民创建良好的健身环境。对高校、社区以及单位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促进体育资源实现共享与互补,以推动高校、社区之间的体育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建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本文针对河北省的体育资源共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机制建立策略。
一、概述当前河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现状
(一)高校体育资源利用情况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分别选取了河北省八所高校进行勘察,高校内、外部体育硬件设施情况分布较为合理:八所高校共有体育场所510所,室外体育设施相对富足,种类丰富,特别是篮球场地、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地相对较多,这些都是社会群众较为热衷的体育项目。虽然我国高校存在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体育基础设施的配置相对较高,但是高校并未真正发挥体育资源的实用价值,不仅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作用进行专业指导,并且高校的体育场地通常处于闲置状态,以致于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我国河北省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往往习惯于在校内进行,缺少与社会的良性沟通以及与市场的合作等,导致高校体育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发挥作用,并且体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中重点关注的热点便是:如何凝聚共识,使高效体育资源以及专业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怎样激荡智慧,激发资源与人才的有效结合等。为了有效促进体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仍然处于进一步探索之中。
(二)河北省社区体育资源利用情况
社区体育,广义来讲便是指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而这一空间内的外界环境与体育设施等都作为基本的体育资源,以便于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实际上,社区体育设施的建立,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加强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并且推动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打造和谐融洽的社区风气。然而,就当前我国河北省社区体育资源利用现状来说,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严重阻碍了社区体育的正常发展,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资金问题。河北省社区中体育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社区对于体育设备的建设有效,专业指导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甚至一些社区尚未设置体育设施。由于河北省的经济水平因素,导致社区体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靠近市区较近的社区通常体育设施建设多一些,而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则相对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由于社区居民缺乏体育锻炼、健身等观念意识等,对体育活动普遍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上缺少完善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更是严重制约了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健身锻炼意识,社区应该联合高校建立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以便于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满足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探究河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高校应该加强与社区的有效合作交流
河北省处于京津冀发展的末端,经济水平与京津两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高校体育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展体育活动有限;而社区虽然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较为热衷,但是体育建设相对不足。故此,二者可以加强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高校可利用社会要素合理开展体育活动,而社区可借助于高校内部的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与活动,进而推动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全民健身的顺利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高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应该考虑到高校的教学情况,体育资源保护情况,体育场地开放时间等因素,需要经过合理的协商后,确定最终的资源共享机制。
(二)对有偿开放收入进行科学利用
对于河北省内没有条件进行无偿开放的一些本科类院校,可以选择多种渠道或方式来开拓市场。在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有偿或是低偿的开放方式。而对一些经济条件优异的本科院校来说,可采用无偿或是低偿的开放方式。事实上,我国现存的本科学校都属于国家公益性组织,除去一些必要的收益,应致力于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一些高校在开放体育资源方面获得的收益,应继续应用于体育资源的更新与完善,进而夯实持续性体育资源共享的经济基础。此外,在构建体育资源场地时,应进行科学的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已经建设完成或者已经开放使用的體育场地,应定期进行检修,这样能够达到延长其使用时间的目的。
(三)建立与河北省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育资源共享体系
若想建立起一份完善的体育资源共享体系,首先高校与社区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汲取有益经验。就当前来说,国外的体育俱乐部模式较为常见,且效果较好,是一种将社区与高校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而怎样才能立足河北省省情,探究适合于河北省的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是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有益课题。作为河北省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与社区达成合作协议,互相汲取双方的体育资源,并且建立一个体育资源共享链条,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得到更多享受体育资源的权利。
(四)合理运用评级激励方式,充分激发全员体育健身的主动性
为了进一步建立起河北省高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高校的领导人员与社区的负责人应该积极的投入其中,并通过合作交流以探寻出最佳的方法。为了激发高校学生与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构建起一定的绩效评级体系,强化对高校与社区单位等的考核与评价,并且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理性监督。与此同时,应该构建第三方平台,例如建立微信公共号、官方微博等方式,及时搜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全面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想等。同时定期投票表决群众对社区与高校决策的意见是否满意,并对这一合作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居民在参与这一活动时,提升了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使其更乐于参与到体育建设的相关项目中。
总之,立足于河北省实际情况来说,河北省高校的体育资源相对较为富足,体育人力资源、体育场地设施等分布设计较为科学,而社区体育则存在体育场地稀少、体育设施不足以及缺少专业体育人员的问题。故此,整体看来,河北省本科院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效果较不理想,若想推动高校与社区共享资源长效机制的有效建立,仍然需要不断探索。高校应合理利用体育资源,强化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等,科学设置资源开放模式,以便于建立起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推动全民健身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罗莹.廊坊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倪晓鸣.上海市社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凌云—华东理工大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05):43-46+55.
[3]仇志熠.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7,38(01):8-10.
[4]林大参,张云龙.高校体育场馆与社区健身资源共享研究——以上海为例[J].运动,2016(13):46-48.
[5]史博强,肖冰,杨明磊,李磊,李敬.河北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429-430.
[6]张斌彬,席东飞,刘念,齐林.河北省本科院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01):15-16.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体育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高校与社区进行体育资源共享可以加快社区的体育发展的脚步,能够对高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且对实现全民健身具有积极作用。全民健身已经被国家规定为社会建设工作,并致力于全面改善社区内部的体育健身条件,为社区人民创建良好的健身环境。对高校、社区以及单位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促进体育资源实现共享与互补,以推动高校、社区之间的体育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建立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本文针对河北省的体育资源共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机制建立策略。
一、概述当前河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现状
(一)高校体育资源利用情况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分别选取了河北省八所高校进行勘察,高校内、外部体育硬件设施情况分布较为合理:八所高校共有体育场所510所,室外体育设施相对富足,种类丰富,特别是篮球场地、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地相对较多,这些都是社会群众较为热衷的体育项目。虽然我国高校存在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体育基础设施的配置相对较高,但是高校并未真正发挥体育资源的实用价值,不仅专业人才难以发挥作用进行专业指导,并且高校的体育场地通常处于闲置状态,以致于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我国河北省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往往习惯于在校内进行,缺少与社会的良性沟通以及与市场的合作等,导致高校体育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发挥作用,并且体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中重点关注的热点便是:如何凝聚共识,使高效体育资源以及专业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怎样激荡智慧,激发资源与人才的有效结合等。为了有效促进体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仍然处于进一步探索之中。
(二)河北省社区体育资源利用情况
社区体育,广义来讲便是指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而这一空间内的外界环境与体育设施等都作为基本的体育资源,以便于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实际上,社区体育设施的建立,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加强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并且推动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打造和谐融洽的社区风气。然而,就当前我国河北省社区体育资源利用现状来说,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严重阻碍了社区体育的正常发展,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资金问题。河北省社区中体育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社区对于体育设备的建设有效,专业指导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甚至一些社区尚未设置体育设施。由于河北省的经济水平因素,导致社区体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靠近市区较近的社区通常体育设施建设多一些,而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则相对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由于社区居民缺乏体育锻炼、健身等观念意识等,对体育活动普遍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上缺少完善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更是严重制约了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健身锻炼意识,社区应该联合高校建立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以便于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满足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探究河北省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高校应该加强与社区的有效合作交流
河北省处于京津冀发展的末端,经济水平与京津两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高校体育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展体育活动有限;而社区虽然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较为热衷,但是体育建设相对不足。故此,二者可以加强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高校可利用社会要素合理开展体育活动,而社区可借助于高校内部的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与活动,进而推动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全民健身的顺利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高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应该考虑到高校的教学情况,体育资源保护情况,体育场地开放时间等因素,需要经过合理的协商后,确定最终的资源共享机制。
(二)对有偿开放收入进行科学利用
对于河北省内没有条件进行无偿开放的一些本科类院校,可以选择多种渠道或方式来开拓市场。在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有偿或是低偿的开放方式。而对一些经济条件优异的本科院校来说,可采用无偿或是低偿的开放方式。事实上,我国现存的本科学校都属于国家公益性组织,除去一些必要的收益,应致力于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一些高校在开放体育资源方面获得的收益,应继续应用于体育资源的更新与完善,进而夯实持续性体育资源共享的经济基础。此外,在构建体育资源场地时,应进行科学的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已经建设完成或者已经开放使用的體育场地,应定期进行检修,这样能够达到延长其使用时间的目的。
(三)建立与河北省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育资源共享体系
若想建立起一份完善的体育资源共享体系,首先高校与社区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汲取有益经验。就当前来说,国外的体育俱乐部模式较为常见,且效果较好,是一种将社区与高校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而怎样才能立足河北省省情,探究适合于河北省的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是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有益课题。作为河北省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与社区达成合作协议,互相汲取双方的体育资源,并且建立一个体育资源共享链条,使得社区居民能够得到更多享受体育资源的权利。
(四)合理运用评级激励方式,充分激发全员体育健身的主动性
为了进一步建立起河北省高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高校的领导人员与社区的负责人应该积极的投入其中,并通过合作交流以探寻出最佳的方法。为了激发高校学生与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构建起一定的绩效评级体系,强化对高校与社区单位等的考核与评价,并且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理性监督。与此同时,应该构建第三方平台,例如建立微信公共号、官方微博等方式,及时搜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全面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想等。同时定期投票表决群众对社区与高校决策的意见是否满意,并对这一合作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居民在参与这一活动时,提升了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使其更乐于参与到体育建设的相关项目中。
总之,立足于河北省实际情况来说,河北省高校的体育资源相对较为富足,体育人力资源、体育场地设施等分布设计较为科学,而社区体育则存在体育场地稀少、体育设施不足以及缺少专业体育人员的问题。故此,整体看来,河北省本科院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效果较不理想,若想推动高校与社区共享资源长效机制的有效建立,仍然需要不断探索。高校应合理利用体育资源,强化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等,科学设置资源开放模式,以便于建立起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推动全民健身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罗莹.廊坊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倪晓鸣.上海市社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凌云—华东理工大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05):43-46+55.
[3]仇志熠.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7,38(01):8-10.
[4]林大参,张云龙.高校体育场馆与社区健身资源共享研究——以上海为例[J].运动,2016(13):46-48.
[5]史博强,肖冰,杨明磊,李磊,李敬.河北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429-430.
[6]张斌彬,席东飞,刘念,齐林.河北省本科院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