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淡水和河口鱼类资源状况调查

来源 :南方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87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方法,调查记录了东莞鱼类共计98种,分别隶属于14目34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共3科43种,占总数的43.88%;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27.55%和9.18%。调查发现,东莞鱼类分布的特点主要为鲌亚科、雅罗鱼亚科、鲿科和鲇科等河道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江干流;平鳍鳅科、鳅科、野鲮亚科和亚科鱼类等喜流水性鱼类则主要分布于东莞东部及东南部的溪流中;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七丝鲚(Coilia grayi)、凤鲚(C.my
其他文献
才女虫属复合体(Polydora Complex)是典型的底质摄食者,多数种类栖居于潮间带、海湾、河口等近岸水域。其中一些种类是贝类上常见的多毛类寄生虫,能够钻入贝类的壳内营寄生生活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尾来自中国南海的日本竹煲鱼(Trachurus japonicus)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竹笑鱼属相应序列,对竹煲鱼属控制区序列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
利用1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中国海南三亚海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3个不同年代(2007、2009和2010)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每个群体30个样品。10个位点共扩增出60个等位基因
2011年3月-12月利用变性梯充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ctrophoresis, DGGE)技术对湛江官渡地区近江特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养殖水细菌群落花流水组成进行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