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诚信危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在校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主要表现,阐述了从建立诚信行为的良好环境、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建立诚信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诚信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诚信教育 研究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增强全社会公民的诚信意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其各种问题尤其是思想问题关乎国运兴衰,因此做好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较为突出,理性审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什么?诚与信是不同的,在宋代,周敦颐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朱熹,他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现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1 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考试作弊、“枪手”替考、抄袭作业、剽窃论文、数据造假、毕业履历注水等弄虚作假现象在高校较为普遍,多年来许多高校为禁止上述不良现象,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严厉措施,可惜收效甚微。
2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但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守承诺,故意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有损于大学生形象的不诚信行为,在一些大学生身上逐步显现。
3 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据报载,上海某大学在对5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等。
4 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有的大学生在应聘简历中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甚至采用伪证书、假成绩、虚构简历、乱签协议等不诚信手段。如此种种不诚信行为使当前本不景气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1 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社会通过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同样可以通过建设和谐校园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当然诚信水平就会提高。
2 着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小环境
首先,在高校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管理者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制度;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诚信为人,诚信施教。其次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3 建立诚信评价标准,不断完善高校诚信评价规章制度
诚信道德的养成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应该为每一名大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利于督促和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
总之,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洪流中,我们的高等教育有必要对诚信教育负起责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能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把大学生塑造成有专业特长、良好内在品质,并具有良好的道德诚信的人,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
[关键词]高校学生 诚信教育 研究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增强全社会公民的诚信意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其各种问题尤其是思想问题关乎国运兴衰,因此做好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较为突出,理性审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什么?诚与信是不同的,在宋代,周敦颐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朱熹,他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现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1 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考试作弊、“枪手”替考、抄袭作业、剽窃论文、数据造假、毕业履历注水等弄虚作假现象在高校较为普遍,多年来许多高校为禁止上述不良现象,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严厉措施,可惜收效甚微。
2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但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守承诺,故意不偿还助学贷款。这些有损于大学生形象的不诚信行为,在一些大学生身上逐步显现。
3 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据报载,上海某大学在对5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等。
4 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有的大学生在应聘简历中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甚至采用伪证书、假成绩、虚构简历、乱签协议等不诚信手段。如此种种不诚信行为使当前本不景气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1 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社会通过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同样可以通过建设和谐校园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当然诚信水平就会提高。
2 着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小环境
首先,在高校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管理者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制度;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诚信为人,诚信施教。其次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3 建立诚信评价标准,不断完善高校诚信评价规章制度
诚信道德的养成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应该为每一名大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利于督促和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
总之,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洪流中,我们的高等教育有必要对诚信教育负起责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能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把大学生塑造成有专业特长、良好内在品质,并具有良好的道德诚信的人,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